阜陽美食:炸饊子過大年


阜陽美食:炸饊子過大年

《饊子》是傳統油炸麵食,古稱“寒具”,是寒食節食品,約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大詩人蘇東坡在《寒具詩》中寫道“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寥寥數語,勾畫出“饊子”色豔、酥香、細勻的特點,其中“寒具”就是古代饊子的別稱。

饊子製作流程和用料都很講究, 阜陽地處物產豐富淮河沿岸,盛產做撒子用的選優質小麥粉,食用油和芝麻。進入臘月勤快的主婦就要張羅炸饊子了,“炸撒子”是個技術和體力相結合的活:從和麵、分劑子到搓條、下鍋炸,都需要通力合作,通常是親戚或鄰居之間相互幫忙,手巧的婦女全部上陣。

阜陽美食:炸饊子過大年

手工和好面,搓成粗條盤在盆裡,一根光滑均勻的麵條被盤成數層放在油盆裡__餳發。把餳好的面一圈一圈纏在手上,再用長筷子兩頭一撐,變成帶弧度且對稱的兩排長麵條。“滋啦”一聲滑入鍋中,稍炸後,將筷子合併按壓使之成為扇狀,直炸到饊子顏色變黃;經高溫炸過的面,開始發生奇妙的變化,金黃透亮,脆而不焦。

炸饊子時,要一人燒火、一人用長筷子接過拉好的面下入油鍋中炸,火的大小要控制好,火候決定著油鍋中饊子的色澤和味道,整個過程需要默契配合。

阜陽美食:炸饊子過大年

剛炸好的熱饊子還吃不得,要快速取出控油、通風、晾涼,才能香酥好吃。不過,總有調皮的孩子溜進廚房,拿一把饊子與小夥伴們“嘎巴嘎巴”地嚐鮮。

一番忙碌後,炸好的饊子整齊碼好,放入乾淨的紙箱或缸裡,再用塑料布包起來存儲,防止受潮,撒子不焦脆就不香了。

阜陽美食:炸饊子過大年

饊子吃法也多樣,可幹吃、可炒菜、燒湯,包素水餃、素包子。 界首民間還有用饊子泡苦楝子,治療小兒小便不通;產後的婦女,月子裡用延胡索、紅糖泡饊子喝,有利於散腹中之瘀。

“炸撒子過大年”是界首流傳已久的習俗,過年時家家離不開饊子,年末歲尾到誰家裡去,總有大把大把地撒子吃,炸饊子也是老家最大的年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