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明77649259
您好,祛溼的常見穴位有豐隆穴、足三里穴、陰陵泉穴、中脘穴。豐隆穴是化痰溼的重要穴位;中脘穴、陰陵泉穴是健脾化溼的重要穴位;足三里穴是健脾益氣重要穴位;脾胃是運化水溼的重要臟器,脾胃強健了,水溼才能得到和根本性的解決。所以選穴不單單需要選擇化水溼的穴位,還需要選擇健脾胃的穴位。平時保證充足休息,少吃油膩、煎炸、甜食。希望幫到您。
愛健康的黃姐
現在祛溼已經深入人心,各種養生知識更是把祛溼掛在嘴邊,祛溼已經成為治病、減肥、養生話題的“老生常談”!
痰溼體質的特徵,偏肥胖,食量大,容易疲倦,面色發白,舌苔白膩,不愛喝水,大便不成形。
痰溼”是代謝不出去的廢物堆積在體內了。由此,去痰溼,一則加強代謝,二則,給痰溼以出路。
《丹溪心法》脾胃受溼,沉困無力,怠惰嗜臥,身重象沒擰乾的溼衣服,沒精神。
所以排溼首先跟脾胃的關係密切與飲食習慣,還有肝腎的功能,以及心肺的功能,它能給人代謝一個推動的力,如果這個推動的力量不足,這個廢物也代謝不出去!
咱們撇開紅豆薏米粉不說,來聊一聊能夠祛溼的穴位。
- 第一,豐隆穴
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會元針灸學》“豐隆者陽血聚之而隆起,化陰絡,交太陰,有豐滿之象,故名豐隆”。本穴物質為條口穴、上巨虛穴、下巨虛穴傳來的水溼雲氣化雨而降,且降雨量大,去雷雨之轟隆有聲,故名豐攏,為轟隆的假借詞。
豐隆穴首載於《黃帝內經》,具有調和胃氣、補益氣血、通經活絡、醒腦安神、祛溼化痰燈功效,歷來被用作化痰祛溼要穴!
定位:其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一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處。
豐隆穴處肌肉豐滿,可用按摩棒來按摩,貴在每天堅持!
- 第二,陰陵泉
是足太陰脾經的合穴。陰,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該穴名意指脾經地部流經的經水及脾土物質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積。本穴物質為地機穴流來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處肉之陷處,泥水混物在本穴沉積,水液溢出,脾土物質沉積為帝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狀。故為祛溼大穴!
- 第三,腕骨穴
為手太陽小腸經腧穴。腕,手腕也。骨,水也。意指小腸經經氣行於此冷降為地部水液。腕骨穴具有舒筋活絡、泌別清濁的功效,腕骨穴是小腸經的原穴,可以調理小腸經的功能,通利二便以祛溼。
定位:在我們的掌根下,有一條掌橫紋,側面有一根骨頭,這根骨頭前邊的凹陷就是腕谷穴。可以用手指每天開按摩!
臨床,除了作為保健,調理體質外,對於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以及高尿酸都有治療作用!
紫蘇子話針灸
大家好,我是重慶中腎健康,今天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身體溼氣主要分為寒溼與溼熱,這兩種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不一樣的;
首先來看寒溼,寒溼的人一般體型都比較偏肥胖,多數為老年人,寒溼主要停留在經絡,關節部位出現四肢關節疼痛,頸肩痠痛,肩周炎,腰背痛等症狀;溼熱大部分跟脾胃關係較為密切,因為脾主溼,一般脾虛的表現有食慾不振,消化功能較弱,大便較稀等等這都是脾溼的表現。
所以,有了以上這些症狀,說明你的體內是存在溼氣的;有溼氣需要排出來,可以有很多種方法,下面為大家帶來中醫祛溼的方法,建議收藏哦!
常刮身體六大穴位,具有很好的祛溼效果;
血海穴
位於大腿的內側,把手掌放在膝蓋上,大拇指的指尖終止的地方就是血海。
作用:可以幫助女性治療月經不調,閉經;緩解溼疹、皮膚瘙癢、貧血等狀況。
豐隆穴
豐隆穴是位於下肢的穴位,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1寸,距離脛骨前緣大概有2橫指距離,該位置就是豐隆穴。
作用:可以化痰溼、清神志,尤其適合初秋裡溼邪較盛的人群,可輔助緩解痰溼誘發的胸腹痛、嘔吐、便秘、眩暈、煩心、面浮腫、四肢腫等狀況。
陰陵泉穴
位於小腿的內側,膝下脛骨內側髁下緣的凹陷處,與足少陽經的陽陵泉穴相對應。
作用:具有健脾利溼,理氣清熱的作用,是除溼的重要穴位之一;
中脘穴
位於上腹部,在肚臍上4寸的腹中線上。
作用:能緩解伏天暑溼造成的腹脹、反胃、消化不良、洩瀉、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地機穴
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在陰陵泉穴直下3寸,即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脛骨內側面後緣處。
作用:地機穴是通利水道的重要穴位,能治療脾經疾病、水谷運化不利的情況。
天樞穴
位於腹中部,臍部旁開兩寸的位置,左右各一個。
作用:這個穴位可加速促使溼邪、毒邪從糞便排出;經常按揉天樞穴可促進腸道蠕動,改善腸道功能,增強腸道平滑肌的血流量,對於成人的腹脹腹痛及小兒的腹瀉或便秘,都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有不懂的也可以私信我,祝大家每天都能夠有一個好心情,健康快樂的度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