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蒙餐作為極具地方特色的餐飲,是北方餐飲的濃縮之一,

吸納了地域特點、氣候特點、文化特點。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蒙古飲食不僅造就了蒙古族強悍剛健的體魄,而且是其粗獷豪放的民族性格的體現。

並形成了獨特的蒙古族飲食文化,箇中的奧妙讓國內外的美食家大為歎服!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馬奶酒

馬奶酒———奶酒,又叫蒙古酒。

此為草原上的一大特色,以其獨特的醇香、豐富的營養和神奇的療效而著稱於世上。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馬奶酒酒精度不高,牧民們用它來款待客人,蒙醫則常用它與其他藥物配合治療疾病。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馬壯,是釀製馬奶酒的季節。

勤勞的蒙古族婦女將馬奶收貯於皮囊中,加以攪拌,數日後便乳脂分離,發酵成酒。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馬奶酒性溫,有驅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

被稱為紫玉漿、元玉漿,是“蒙古八珍”之一。

曾為元朝宮廷和蒙古貴族府第的主要飲料。

忽必烈還常把它盛在珍貴的金碗裡,犒賞有功之臣。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手把肉

手把肉(又稱手扒肉)是蒙古人傳統的食品方法之一,

也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肉食的主要吃法。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做法是將肥嫩的綿羊開膛破肚,剝皮去內臟洗淨,

去頭去蹄,洗淨,卸成若干塊,放入白水中清煮,

待水滾肉熟即取出,置於大盤中上桌,大家手拿蒙古刀大塊大塊地割著吃。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因為淨手後吃肉時一手把著肉,一手拿著刀,割、挖、剔、片,

把羊骨頭上的肉吃得乾乾淨淨,所以得名“手把羊肉”。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奶食品

蒙古語:“查干伊德”,直譯過來是“白色的食物”的意思。奶食品主要有六種: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白油

將鮮奶放入桶內,攪拌後,使其發酵等脂肪在上面呈白色,即成白油。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黃油

將白油用紗布過濾,然後倒入鍋中加溫火煉,用勺頻頻攪動,待色澤微黃,即成黃油。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奶皮子

夏秋季,將鮮奶放在鍋中,用小火烘,稍滾,用勺揚,使奶泡沫在上面,

同時點上生奶,奶上即成皮一層,用筷子挑起,放在通風處陰乾。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奶豆腐

將出白油後的酸奶子,經慢火熬煮,放入布袋壓榨成為酸奶豆腐,是牧民冬季的奶食品。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奶酪

通常做法是:將黃油所餘下的奶水放到熱處,

待其發酵、沉澱,把沉澱下的粉塊裝入布袋壓榨,

捏成各種形狀,晾乾後即成奶酪。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奶果子

以白麵和鮮奶糖混起來,做成餅或其他形狀,用油炸即成。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黃油、白油、奶皮子為牛奶中的精華,

具有獨特的純香味,營養豐富,最為貴重,

吃用時,再加奶茶、奶果子、炒米,常是招待貴賓的佳品。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涮羊肉

涮羊肉傳說起源於元代。

當年元世祖忽必烈統帥大軍南下遠征,一日,人困馬乏飢腸轆轆,他猛想起家鄉的菜餚——清燉羊肉,於是吩咐部下殺羊燒火。

正當伙伕宰羊割肉時,探馬飛奔進帳報告敵軍逼近。

飢餓難忍的忽必烈一心等著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隊開拔一面喊:“羊肉!羊肉!”

廚師知道他性情暴躁,於是急中生智,飛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裡攪拌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撒下細鹽。

忽必烈連吃幾碗翻身上馬率軍迎敵,結果旗開得勝。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在籌辦慶功酒宴時,忽必烈特別點了那道羊肉片。

廚師選了綿羊嫩肉,切成薄片,再配上各種佐料,將帥們吃後讚不絕口。

廚師忙迎上前說:“此菜尚無名稱,請帥爺賜名。”

忽必烈笑答:“我看就叫‘涮羊肉’吧!”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從此“涮羊肉”就成了宮廷佳餚。


中國第九大菜系——“蒙餐“

蒙餐是蒙古民族在千百年的歷史演進中逐漸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食物總稱。

蒙餐從外形和吃法以及製作上,都充分體現了遊牧民族的特點和蒙古人的豪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