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目前房產投資不適合無腦買,需掌握這五條房產投資學問勝算更大!

投資房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學問。有人講,房價一直上漲的,無腦買房的人不也都賺了嗎?此話不完全正確,

事實上有的賺的多、有的人賺的少、有的人也僅僅跑贏通脹,其投資收益大不一樣

先舉個例子,有一位同事,10年前在瀋陽買了一套知名開發商開發的房子,其實該同事就職在該公司,當時花4000多元/平米購買的,這房子到最近1-2年才開始上漲至今翻倍。其實可以算一算這麼多年的成本,其實根本沒賺多少錢。假如,這位同事當時在南方一些大城市購買房子的話,其增值收益要大多了,多的有10倍收益也不為過。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說明一個問題,投資房產是需要有起碼的判斷能力,才能保障收益最大化。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和實際經驗,個人認為,投資房產要注意以下5個方面:

1.城市選擇。一直堅持的觀點,只有一定規模的城市才有真正的房地產。大城市的房產不僅有居住需求,還有金融、身份的需求,當然還有配套、城市紅利等實實在在的需求。長期看來,只有人口持續且保持一定幅度流入的城市,其房地產才有較大增長潛力。個人最看好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部分)、粵港澳大灣區、杭州灣大灣區等區域。這裡特別要注意的是:不少三四線經濟不發達地區,儘量別碰,別看近一兩年漲了不少,我認為是多年未漲導致的補漲而已,長期投資不適合。

2.板塊選擇。其實選擇對了一個城市,成功也達到70%以上。還有功課要做的是,城市內部板塊的選擇。我的建議是,儘量避免老城區,選擇新城區,特別是城郊結合部,當然,還有規劃比較長遠的大城市,會把重要功能板塊弄的更偏的地方,其目的是再造經濟增長點,帶動全城發展,這些地方也是有非常大潛力的。

為什麼要避免老城區呢?因為老城區發展非常成熟,許多功能配套是沒辦法改變,且基本沒有土地供應,房子老舊、交通擁擠,增值潛力不大,最多隨大勢。我們知道,這一波房價上漲,基本都是其他地方都漲一圈了,老城區才象徵性的補漲一些。如果真遇到經濟危機啥的,抗風險和流動性都比新城區差多了。

為什麼要選擇新城區呢?從大城市地鐵規劃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新建地鐵喜歡走荒無人煙的地方,為什麼呢,要帶動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是要帶動相關板塊地價的上升,有了錢才能搞城市建設嘛。這個道理很簡單,地價上升了,房價有不升之理。一些擔憂目前配套啥的不及成熟區域,這些以後都不是事,要知道大城市以後都是同城化發展,這些所謂的新區都是同城化的必經之地,要遠比衛星城潛力更大,買了這些地方的房子就坐等升值吧。

3.面積選擇。投資型房產,購買面積不能過大,實力強寧願多買幾套。因為房子是用來住的,接你盤的人一般是剛需。一個城市的房子,每到一個總價都有一定瓶頸期,成交量會顯著減少。有兩個原因,一是購買力問題,一是有實力的人也不會去接收你的二手房,會優先買新房。具體買多大面積,大體原則是,城市房價越高的城市,其購買面積越小,80-90平米最適合出手,最好不要超過100平米。

4.品牌選擇。這裡品牌指的是開發商品牌和物業品牌。這兩個品牌都會有溢價,也是房子保值增值的利器。相信買過房的朋友都知道,許多換房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為物業服務差等因素。大品牌開發商一般在房屋建設質量、園林景觀、生活配套等都做的相對較好,一般也會引入自己的物業公司或者口碑較好的物業公司來管理,對小區環境、秩序、質量的維護有保障。這類房子在轉手的時候價格比周邊普通小區價格高20-30%都很正常,且容易轉手。

5.主政思路選擇。這裡要分環狀發展、組團發展、帶狀發展。這裡主要跟城市的地形特點有關,比如平原型城市適合環狀發展,像北京、天津、成都、西安等城市,房價、地價都由中心向周圍擴散。組團式發展典型代表就是像重慶山城,因地理因素原因,各板塊自成一體,這也是影響房價的因素。帶狀發展比如像南京,因地形狹長,只能往沿長江帶、棲霞仙林帶、江寧祿口帶延伸發展。以上這些不同的發展模式就是一個城市未來發展方向,也是投資者買房的方向。

如果你也對房產投資感興趣,可關注本人頭條號 “專聊房君”交流討論,本文為原創,歡迎轉發評論點贊,評論區問題我會抽空逐一作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