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長:我國貨幣政策有能力對衝疫情影響 外匯市場能自我修復

2月19日晚,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了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國人民銀行劉國強副行長就報告發布後相關焦點問題作出瞭解答。

疫情對經濟影響屬短期衝擊 外匯市場能自我修復

近期,受疫情影響,國際市場避險情緒上升,美元持續走強。今年以來,美元對歐元和日元均升值超過3%;美元指數逼近100關口;韓元、新加坡元、泰銖等亞洲貨幣也普遍貶值3%以上。受此影響,人民幣匯率也出現了一些波動。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0.7%,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升值1.9%。

今天(2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總體上,人民幣匯率在7元附近有貶有升,雙向浮動,外匯市場運行平穩,匯率預期穩定。

劉國強表示,我國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近年來,人民幣匯率有貶有升,雙向浮動,都是市場力量推動的。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屬短期衝擊,短暫衝擊後外匯市場能夠自我修復。長期看,匯率的走勢取決於經濟基本面,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變,外匯儲備充足,本外幣利差仍處於合適區間,這些都為人民幣匯率提供了根本支撐。

我國貨幣政策空間充足 有能力對沖疫情影響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中國人民銀行針對特殊時期的經濟特徵和市場狀況,早響應,快行動,出臺了一系列精準有力的應對措施。

一是加大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力度,引導公開市場逆回購、中期借貸便利中標利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先後各下降10個基點,帶動市場整體利率下行,對於維護節後開市初期市場流動性和金融市場平穩運行發揮了關鍵作用。目前這些短期流動性已基本收回,銀行體系流動性仍保持合理充裕。

二是設立3000億元低成本專項再貸款,向主要全國性銀行和湖北等10個重點省(市)部分地方法人銀行提供資金,精準支持直接參與抗擊疫情的企業。

這些舉措有效穩定了市場情緒,有力支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截至2月20日,發改委、工信部確定全國性重點企業876家,10個重點省市省級政府確定地方性重點企業共1082家,中國人民銀行及時將名單提供給銀行,並及時向其發放專項再貸款,已有727家重點保供企業獲得了貸款。財政貼息後這些企業實際融資成本為1.30%,低於國務院不超過1.60%的要求。目前銀行間市場7天回購利率運行在2.2%左右,走勢平穩。股市、匯市經過節後開市初期的短期波動後,已基本恢復正常運行。

我國為應對疫情而採取的政策措施,得到金融市場及社會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及國際金融界的高度評價,普遍認為疫情的影響是暫時的、有限的,中國經濟將繼續展現極強韌性,中國政府擁有充足的政策空間穩定經濟增長。

劉國強表示,作為主要經濟體中少數實施常態化貨幣政策的國家,我國貨幣政策空間仍然十分充足,工具箱也有足夠的儲備,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對沖疫情的影響。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用這些政策繼續做好抗疫情工作。

一是繼續用好專項再貸款政策。定向精準支持名單內重點企業抗擊疫情,向中小銀行傾斜,提高審貸和放貸效率,確保企業實際融資成本降至1.6%以下。

二是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支持作用。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工具不是名單制,而是普惠性的,我們將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採取市場化支持方式,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行業設計有針對性的復工復產支持方案。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近期也將進行年度動態調整,更多達標銀行有望享受優惠政策支持,將進一步釋放銀行體系流動性。

三是進一步發揮政策性銀行的支持作用。開發銀行對製造業企業以及企業復工復產要加大專項信貸支持。進出口銀行要專項支持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較大或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進出口企業。農發行要專項支持生豬全產業鏈發展,補齊商業性金融的融資缺口,滿足疫情防控期間生豬生產資金需求。

四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整體市場利率下行。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常備借貸便利等工具保持總量合理。合理發揮政策利率引導作用,推進LPR改革釋放潛力,推動降成本再顯成效。

五是根據不同地區疫情實情,研究對已發放貸款採取統一自動展期等措施。對受疫情影響未能及時還款的企業貸款不作逾期記錄報送,並在貸款風險分類方面給予優惠政策,鼓勵金融機構與企業共同協商下調新發放貸款利率,加大金融對受疫情影響嚴重企業的支持力度。

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是短期的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定影響,但持續時間和規模都有限,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

疫情對短期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是春節期間消費大幅減少。春節一直是旅遊、零售和餐飲、電影等行業的旺季。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這些消費都有較大減少。節後,居民可能在較長時間內減少到商場、超市等人流密集場所消費。二是企業生產可能受延遲復工、限制交通等措施的影響。春節假期延長、延遲復工減少了今年一季度的有效工作日,復工企業也面臨口罩等防疫用品緊平衡、部分地區交通受限等問題。與此同時,企業的工資、租金、利息等剛性支出也加大了現金流壓力。尤其是體量較小、固定支出佔比大、資金週轉困難的中小企業受影響可能更大。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加劇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主要是短期的,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經濟運行的積極因素正在不斷積聚,疫情防控相關行業領域強勁增長,新產業新業態潛力得到充分釋放,市場供應充裕,市場情緒逐步趨向平穩。從近期陸續公佈的數據看,我國經濟具備平穩增長的基礎,市場預期平穩。前幾日公佈的我國2019年經常項目順差僅佔GDP的1.2%,國際收支保持均衡。股市、匯市節後短期波動後,基本恢復正常運行,滬深指數已收復節後跌幅,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直在7元附近雙向波動,總體平穩。

LPR下行基本不影響個人房貸利率 堅持“房住不炒”

中國人民銀行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後,LPR帶動貸款實際利率下行效果明顯。2019年12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12%,較LPR改革前的7月下降0.2個百分點,為2017年第二季度以來最低點,降幅明顯超過同期LPR降幅。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LPR下行基本上不影響個人房貸利率。“房住不炒”仍然是當前房地產調控政策的主導方向,央行剛剛發佈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銀行可通過LPR加點方式確定個人房貸利率,基本保持原有水平。在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過程中,要堅決貫徹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和房地產市場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有效實施,保持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水平基本穩定。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推進LPR改革繼續釋放金融機構降低貸款利率的潛力,促進貸款實際利率水平明顯下降,確保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有明顯進展。存款基準利率是我國利率體系的“壓艙石”,將長期保留。未來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國務院部署,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物價水平等基本面情況,適時適度進行調整。

新冠肺炎可能會對物價形成擾動 但不存在長期通脹基礎

2019年全年我國CPI同比上漲2.9%,結構性上漲特徵明顯,主要受豬肉等食品價格較快上漲拉動。隨著各部門先後出臺多項措施保供穩價,引導預期,CPI漲幅總體可控,也保持了通脹預期的平穩,防止了通脹預期的發散。2020年1月,我國CPI同比上漲5.4%,漲幅較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主要受到今年和去年相比春節日期存在錯位等因素影響,漲幅與預期大體一致;非食品價格上漲主要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暫時限制生產供給等因素影響。

對此,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下一階段,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可能會對物價形成擾動,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密切監測分析。但從基本面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總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靈活適度,妥善應對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同時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基本匹配,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防範信用收縮與經濟下行疊加共振。(總檯央視記者 孫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