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打壓大宗商品需求 這一被譽為世界經濟“晴雨表”的指數創2年來新低

疫情打壓大宗商品需求 這一被譽為世界經濟“晴雨表”的指數創2年來新低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葉青 洛陽報道

隨著新型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續發展,中國乃至全球貨運市場受到影響。1月31日,被譽為世界經濟“晴雨表”的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跌至487點,創2年來新低,接近歷史低點。其中,波羅的海海岬型船運價指數(BCI)從2019年12月初的3400點連續下跌至-20點,這也是該指數史上首次跌入負數區間。

大宗商品交易員李欣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他從1月30日便開始關注全球航運指數的各項指標。當時,根據國際船舶網消息,BDI指數1月30日下跌27點,下跌幅度達5.14%,至498點。BCI指數下降92點,環比跌幅達98.92%,至1點。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貨船正處於閒置狀態。

2年來新低

新紀元期貨分析師王成強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簡單的說,BCI指數是反映噸位在8萬噸以上的船型的運輸情況,該船型主要運輸鐵礦、煤炭等大宗原材料。航運指數是國際貿易的領先指標。BCI在2月初史無前例的跌入負值,這與指數的構成公式有關,也與金融市場環境緊密相連。

另外,王成強表示,新加坡鐵礦石期貨價格(新加坡SGX鐵礦)春節假期跌幅超過10%,是罕有的波動。我國是全球鐵礦石最大的進口國和消費國,是市場總需求的最大變量所在。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可能抑制原油、大豆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出於對此的擔憂加劇,大宗商品投資者正紛紛逃離,進一步導致大多數能源、工業金屬和穀物期貨價格大幅下跌,而黃金等避險資產價格則上漲。

往年,交易員通常會預計,農曆新年假期結束之後中國需求出現增長。但隨著疫情的迅速傳播,今年的預期有所變化。中大期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景川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作為全球經濟的先行指標,BDI的運行趨勢,通常表現為全球需求在貿易方面的投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經濟的運行趨勢。近期BDI跌至2年新低則,顯然反映出全球貿易的疲弱狀況。

另一方面疫情的傳染性特徵導致絕大部分企業都採取了停工措施,使得春節前後企業停工的數量遠遠超出以往,對運輸的打擊不言而喻。

疫情打壓全球大宗商品需求

受疫情衝擊,春節期間外盤股市及大宗商品多數大幅走弱,倫銅連續十二個交易日下跌,春節假期累計跌幅高達8.57%。另外1月31日,儘管表示目前無需採取對中國旅行和貿易的限制措施,世界衛生組織還是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為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俄羅斯、美國等多國已經表示取消所有發往中國的航班。

方正中期分析師胥京鋼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銅精礦、粗銅、陽極銅等 冶煉原材料進口後續將受一定影響,目前冶煉廠多以消耗庫存原材料為主,暫未影響生產。上海有色網價格指數(SMM)預計1月國內電解銅產量為 73.49 萬噸,同比下滑 0.18%

胥京鋼表示,預計春節後下遊恢復正常生產的節奏或將慢於往年,2月下游加工企業開工率難有回升。

在供需方面,下游加工企業復工延後將導致累庫程度高於往年水平。因此對銅價形成重大利空。目前來看,倫銅在5400-5518美元/噸一線受到支撐,跌勢暫緩。滬銅受假期外盤大跌影響,或出現補跌行情,預計下週開盤或將出現大跌,不排除跌破46000元/噸的可能性。

此外,金融衍生品黑色系期貨也是大宗商品的一支。鋼之家高級分析師杜洪峰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進口澳洲鐵礦石的到貨或受影響,鐵礦石期貨或震盪運行。由於疫情加重,部分工地推遲開工,對建築鋼材形成偏空影響。同時,疫情造成的擔憂,預計將反映在股市和商品期貨盤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