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季已到,可惜綠茶、白茶、紅茶、普洱茶裡能煮的茶,屈指可數

煮茶季已到,可惜綠茶、白茶、紅茶、普洱茶裡能煮的茶,屈指可數

《1》

小雪過後,南方終於有了冬的模樣。

早起,微涼,雖不到千里冰封的程度,卻也教人起了煮茶的念頭。

每到這個季節,樂天居士的一首詩紅透大江南北。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一首給好友的詩,不過寥寥數語,就為我們勾勒出一幅深冬煮酒圖。釀好了淡綠的米酒,燒旺了小小的火爐。天色將晚雪意漸濃,能否一顧寒舍共飲一杯暖酒?

煮茶季已到,可惜綠茶、白茶、紅茶、普洱茶裡能煮的茶,屈指可數

此情此景,用於描繪煮茶,也分外適合。

紅泥小火爐,暖色系,在冰天雪地裡,是心頭的一抹暖。

天冷了,要下雪了,來一杯吧。

喝酒,微醺,易醉。

倒不如將小火爐裡的東西,悄悄換成茶,論雅緻,談情調,說意境,不輸分毫。

只可惜,在現有的茶類裡,能煮的茶,屈指可數,並非每一款茶,都能與小火爐搭配,煮出一壺暖胃又暖心的湯,暖人心,暖人胃。

冬季,煮茶該何去何從?

煮茶季已到,可惜綠茶、白茶、紅茶、普洱茶裡能煮的茶,屈指可數

《2》

煮茶,基本屬於老茶的專利。

六大茶類,綠茶、黃茶、白茶、紅茶、巖茶、黑茶,能煮的茶類,佔了三分之二的江山,論具備煮茶的屬性,首推白茶,尤其是老白茶,以及上了年份的黑茶,譬如有些茶友偏愛的熟普。

牢佔煮茶第一梯隊的老白茶,是許多茶友冬季煮茶的首選。

為什麼老白茶適合煮著喝?

這是無數新茶友發自內心的疑問。

要說老白茶適合煮著喝,是由兩個方面的因素共同決定。

第一,它老。

第二,它是白茶。

這兩個因素,不可或缺。

煮茶季已到,可惜綠茶、白茶、紅茶、普洱茶裡能煮的茶,屈指可數

《3》

先來說“老”。

白茶的老,是陳化出來的,靠的是時間賦予的資本。經過三五年的陳化,白茶中的物質發生改變,讓白茶具備適合煮著喝的特性。

最顯著的變化,是茶多酚、咖啡鹼總量的減少。

咖啡鹼、茶多酚豐富的新白茶,經過煮茶後,容易出現苦澀味,易破壞湯感。

但經過陳化後的白茶,茶多酚與咖啡鹼的總量在減少,這一變化,被記錄在周瓊瓊博士的論文當中,她用數據說話,告知世人白茶變老後的這一改變,讓白茶的長期保存不再模糊,也不是空談。

當白茶中的茶多酚與咖啡鹼變少了,適合煮,便隨之而來。

物質發生改變的老白茶,在恰當的茶水比例下,即便經過長時間煮茶,也不易苦澀。

這是老白茶適合煮著喝的奧秘之一。

煮茶季已到,可惜綠茶、白茶、紅茶、普洱茶裡能煮的茶,屈指可數

《4》

老白茶適合煮,另一個不可或缺因素,它是白茶。

在最新的白茶國標當中,白茶有著明確的定義——以茶樹Camellia sinensis (Linnaeus.) O.Kuntze的芽、葉、嫩莖為原料,經萎調、乾燥、揀剔等特定工藝過程製成。

毫無疑問,工藝,讓白茶具備煮著喝的屬性。

看國標定義下的白茶工藝——萎凋、乾燥、揀剔,這是白茶的特定工藝。

萎凋與乾燥,不揉不捻不炒,是白茶的工藝特色。

煮茶季已到,可惜綠茶、白茶、紅茶、普洱茶裡能煮的茶,屈指可數

在這一工藝之下,白茶能從最大程度上保留內在物質。

這些內在物質,包含提供香氣的芳香族物質。能產生鮮味的茶氨酸,以及能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茶多糖,還有不可或缺,比例恰當的茶多酚與咖啡鹼。

工藝,保留下了大部分的營養物質。這些物質,是未來白茶陳化的動力,新茶時期內質越豐富白茶,未來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能量守恆,是不變的道理。

內質豐富的老白茶,經過沸水烹煮後,化作柔情的湯水,甘醇、順滑、柔和、細膩,只需三五杯茶湯,就能征服你的味蕾。

冬季煮老白茶,自然成了不二之選。

煮茶季已到,可惜綠茶、白茶、紅茶、普洱茶裡能煮的茶,屈指可數

《5》

除了老白茶,巖茶、普洱茶也赫然在列。

不偏袒地說一句,上了年份的巖茶,普洱茶,也能投身煮茶壺,在沸水之下,亦能帶給味蕾驚喜。

又或者,一些內在物質豐富的,已褪火的巖茶,也可以嘗試煮茶。

只是,煮巖茶,需要挑剔。

其一,挑山場。

在巖茶圈,通常是以山場論資排輩。毫無疑問,位列前茅的,是正巖山場的巖茶,越是核心的山場,它煮起來時,才會不遜色。

原因也簡單,越核心位置的巖茶,它的生長條件越好,溫、光、水、氣、土,樣樣都可圈可點,適合茶樹生長,積累了豐富的內在物質。

充足的內在物質,為煮茶奠定基礎條件。

煮茶季已到,可惜綠茶、白茶、紅茶、普洱茶裡能煮的茶,屈指可數

其二,挑工藝。

山場好,遇上製茶技術好的師傅,自然能碰撞出最美的火花,表現出最好的狀態。

比如,控制好走水,才不會讓白茶出現濃烈澀感。

沒有濃烈的苦澀味,自然讓巖茶在煮茶上,佔據了幾分優勢——經過煮茶,能讓巖茶的湯,變得更加柔和、清甜、柔順。

若是要推薦巖茶的煮茶法,最佳的方式,是在使用110毫升標準白瓷蓋碗沖泡8-10次後,再煮茶。

蓋碗的沖泡,能感受到每一衝的香氣、滋味變化,將巖茶的“香清甘活”特色發揮到最大值。之後,再改用煮茶法,讓巖茶的特色,得以延續。

如此,自然辜負一款正巖茶,對得起它的身價。

煮茶季已到,可惜綠茶、白茶、紅茶、普洱茶裡能煮的茶,屈指可數

《6》

普洱茶,尤其是熟茶,也是冬季煮茶的寵兒。

熟茶,它的加工工序,有一道渥堆工序。

關於渥堆,某百科有著最通俗易懂的介紹——渥堆,是普洱茶熟茶製作過程中的發酵工藝,也是決定熟茶品質的關鍵點,是指將曬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通常在70CM左右)後灑水,上覆麻布,促進茶葉酵素作用的進行,使之在溼熱作用下發酵24小時左右,待茶葉轉化到一定的程度後,再攤開來晾乾。

在渥堆環節,關鍵在於能讓茶葉當中的茶多酚減少。

這一物質的變化,恰好讓熟普有了煮茶的優勢。

少了澀味的普洱茶,當然能博得茶友的幾分歡喜。畢竟,甜味多一些的茶,更能贏得茶友的芳心。

故而,渥堆也算是成全了熟普,讓它在煮茶方面,多了些許的優勢,不易出現澀味,煮茶有了不少勝算。

什麼時候適合煮熟普?

那當然是在大魚大肉,大肆進補後要來一杯。

柔和的熟普茶湯,能快速消除油膩感,為腸胃保駕護航。

煮茶季已到,可惜綠茶、白茶、紅茶、普洱茶裡能煮的茶,屈指可數

《7》

煮紅茶,有著異國風情的小資情調。

紅茶,一款世界性的茶。

在武夷山脈,桐木關,小種紅茶有自己的演繹方式——白瓷蓋碗沖泡。

沸水注入,快速出湯,不添加任何的調味,此為紅茶的清飲。

這一方式,最能體會到小種紅茶的特色——蜜薯的香氣,化作舌尖的那抹嬌俏。

而遠渡重洋的正山小種,在大洋彼岸,有另一種演繹方式——調飲。

換一個高級的稱謂——下午茶。

紅茶,找一個玻璃壺煮了,出湯。

當紅茶撞上奶,幻化出另一種風味。當紅茶遇上調味,成了調飲之法。

十里洋場,某條弄堂裡,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就能邂逅這樣一家小資的店鋪,點一壺紅茶,燭光搖曳裡,成了另一種享受。

也許,茶壺裡的紅茶,喝的只是一種意境,一種情調,一種情懷。

煮茶季已到,可惜綠茶、白茶、紅茶、普洱茶裡能煮的茶,屈指可數

《8》

行文至此,可煮的茶,基本敘述完畢。

細心的茶友,必然能發現,在這些適合煮著喝的茶類當中,並未有綠茶與黃茶的蹤影。

是的,綠茶與黃茶,並不在煮茶之列。

與煮茶相比,綠茶與黃茶,更適合泡著喝。清爽的風味,是另一種享受,未必要強求煮茶。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六大茶類,各有歸宿。

《邊城》有一首歌這樣唱:“慢慢吃,慢慢喝,月白風清好過河。”

煮茶,慢下來,多幾分享受。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