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餘秋雨給湖畔大學30名企業家的箴言

文 | 餘秋雨


餘秋雨和湖畔大學的學生聊儒釋道,面向30名頂尖企業家談“孔子、老子、佛祖能教給我們什麼”。本文是餘秋雨湖畔直播講稿縮減版。


很多跨國婚姻為何會離婚?

今天,我首先要講,文化到底是什麼?一般理解的文化是:古詩、文物、古蹟、文化遺產……

這肯定不是要提倡的文化。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改革開放四十年了,有過很多跨國婚姻,很大一批後來慢慢離婚了,離婚的具體原因各種各樣,但是總體原因叫“文化差異”。文化差異使很長的婚姻可以結束,連孩子都可以放棄。

但是你仔細看,夫妻兩個都不會背古詩,也不收藏文物,對文化遺產也沒有太大興趣,這樣的人為什麼因文化差異而離婚了呢?

世界上有兩百多個文化的定義,我經過比較以後得出了我的定義,這可能是世界上最短的定義:讓他們離婚的那種文化,是一種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

72歲餘秋雨給湖畔大學30名企業家的箴言

比如我認識在美國生活的一對夫妻,丈夫是中國人,他們的裂痕首先是每個清明節丈夫都要回來祭祖,我們在座的人一定知道原因何在,他們家有兄弟姐妹,趁這個機會聚一聚,這牽扯到中國的精神價值。

但是對女方來講這個問題很複雜,這個時候又不是假期,為什麼每年去呢?這就成了生活方式了,這點成為他們兩個人情感裂痕的開始。

所以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是文化的本質。至於能不能寫詩,能不能背古文,這是非常次要的。

中國幾千年文盲的數字極高極高,有的時候90%多都是文盲,你能說中國人沒有文化嗎?

長期的精神價值和長期的生活方式,讓一群人變成了不同的人,這個不同的人我們叫集體人格,這有點複雜了,魯迅把它說成是國民性,中國文化的最後成果是中國人的集體人格。

世界每一種文化,每一種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人格理想,有的民族用的是酒神人格,有的是日神人格,有的是聖徒人格,有的是紳士人格,有的是騎士人格……

在中國,佔核心地位的儒家所提出的人格是君子人格。

孔子千言萬語,最終匯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72歲餘秋雨給湖畔大學30名企業家的箴言


孔子這一生,後面的目的都沒做到,他坐著牛車在外面晃了幾十年,沒人聽他的,最後回到家發現家沒了,妻子已經死了,後來兒子也死了,齊家和治國平天下都沒做到。

但孔子對我們最大最大的遺產就是做個君子。

你們一定在想,君子的定義是什麼?

孔子比我們聰明,他不做定義,他只做反面,反面就是小人,按照現在邏輯,邊緣裁隔法,做君子不做小人,每一個概念提出的都是君子小人做對立面,他可以講出一大串。

佛教的人格理想是什麼?覺者。不以覺之人,那是佛教要引渡他們,在佛教看來很多君子也沒有真正的覺悟。

中國的道家,他的人格理想是成仙。莊子也是道教的重要思想,他用的是真人,真人即仙人。真人有赤子之心,這是道家的人格影響。

72歲餘秋雨給湖畔大學30名企業家的箴言


怎麼做個君子?

孔子說“成人之美”,孟子說“與人為善”

我現在給大家介紹君子人格,君子怎麼回事。

孔子、孟子,這兩個在儒家裡面最重要,創造性強的是孔子和孟子。這兩個人對君子之道的論述我分幾點給大家介紹一下。

怎麼做個君子?

第一是這個人按照孔子的話說是成人之美的人。

孟子後來做了一個差不多的解釋,叫與人為善,孔子說的成人之美和孟子講的與人為善在當時講的基本上是相同的意思,在當時的時代,美和善不太分,它們都是好事,成人之美與人為善這是君子的第一個要求。

比如我們這個課結束的時候,大家到街上一看,正好有人在結婚,新娘新郎在酒店門口我們並不認識他們,但是我們投去祝賀的目光,這就是君子的目光。

小人目光完全不一樣,小人目光是看這個新娘漂亮不漂亮,這個老闆是不是有錢,他看的完全是另外一個概念。如果和他們很熟悉的話還會動一些歪腦筋,怎麼產生破壞性效果,這是成人之惡。

君子的第二條叫周而不比。

君子周而不比,只是周到,完全讓每個人感到舒服,而不是小心眼,弄個幫派跟人家比來比去。在人際關係上,君子團結而不勾結,小人勾結而不團結。

君子之道的第三點,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是坦蕩蕩的。

慼慼就是整天動壞腦筋,白天他們看上去運作非常順暢,但是晚上他們真的是天天睡不著覺,這是小人的特點,你們如果整天在盤算整天在權謀的話,在思路上已經有點小人的味道了。

君子中庸是思維方法,中華文化為什麼不滅亡的重要關鍵是用了中庸之道,用了不是極端主義的做法。

72歲餘秋雨給湖畔大學30名企業家的箴言

而這個中庸之道反對的是反對所有的極端主義,反對一切極端主義,你們心中有魔鬼,有憤怒,有一種成功感或是賭徒心理在召喚,都會產生極端心理。

在歷史上總有一些人站在懸崖邊上像英雄一樣在進行著演說。中庸的人往往反對這種英雄形象,你雖然很英勇但這是懸崖邊,你掉下去不算,你的崇拜者也會掉下去。

要尋找中間可走的路,平穩的路,尋常的路讓大家走,最好把懸崖邊上的英雄也拉上來一起走這條道,這就是中庸之道。

我們年輕人一聽,極端才痛快,才爽利。痛快、爽利往往不是中庸之道所追求的東西,君子要中庸,我們在中庸這條路上,中國走的應該說走的很精彩,給人家感到你們很窩囊,但是有的時候又很精神。

君子非常講究禮儀。禮裡面包含兩個“敬”,對什麼事情都要端坐著表現敬,第二是“讓”,什麼事情都讓一步,辭讓,這是有禮的兩個標準詞。

孔子認為文化程度很高的人慢慢聽才知道君子之道,那麼絕大多數人怎麼辦呢?要通過強制和半強制的辦法實現禮儀。

72歲餘秋雨給湖畔大學30名企業家的箴言

就像一個孩子在家裡,他只有三四歲他不知道孝道,但是強迫他每天要給爺爺請安,這是禮儀。

我們中國有那麼多節氣,每個節氣都是學禮的場所,春節的時候學什麼禮儀,元宵節學什麼禮儀,清明節、端午節都有自己的一套禮儀,所謂的節氣是中國人學禮的東西。

君子之道最後一條是君子之恥。

西方是罪感文化,東方是恥感文化。孟子講過一句非常繞口的話,“一個知道羞恥的人就不可恥了”。

在中國古代恥這個字沒有現在講的這麼嚴重,一件事情沒做好也屬於恥的範疇。

比如孔子講過一句話叫做不恥下問:向你的下級,向你的學生問問題不要感到羞恥;你的孩子不要因為爸爸的車沒有其他孩子爸爸的車漂亮感到羞恥,這不對。

不與人為善,不成人之美這是感到羞恥的,而那些物質的東西不應該感到羞恥。


非常嘲笑佛系思維,

對佛教的本質有點誤會了

接下來講一個特別複雜的佛家文化,現在網上非常嘲笑佛系思維。

什麼也不負責任,什麼都可以馬馬虎虎,什麼都可以容忍的,那叫佛系,你說有點靠近嗎?有點靠近,但是對佛教的本質有點誤會了。

君子小人的區別儒家講那麼多,一定碰到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做君子?為什麼不做小人?

中國古代的哲學有一個最大的問題,不往最高的根子深挖。我們所說的形而上的思維他不考慮。

佛教傳入的時候是我們的漢代,公元前後,那個時候中國平心而論,中國的思想已經非常豐沛,一個宗教傳入沙漠地帶不奇怪。

72歲餘秋雨給湖畔大學30名企業家的箴言

但是中國的諸子百家夠豐富的了,為什麼喜馬拉雅山背後外部的宗教傳到文化程度極高的國家而且能夠快速普及,這是個大問題。

第一,佛教只關注一個問題,就是關注生命,關注生、老、病、死,任何一個人都必須關注。

第二,佛教能夠引起人痛快,它不像我們國家受到中庸之道的影響,講話比較溫和,道理面面俱到,讓大家感到不太痛快。

佛教一上來就是痛快,人生最大的麻煩就是苦,為什麼苦呢?苦來自慾望,慾望多苦就多。

怎麼能夠消滅這種苦呢?那就要消滅慾望。人怎麼能消滅慾望呢?你要告訴你人生間所有的東西一個本質是空的。

你可以不同意,但是你會因為他的痛快爽利感到興奮。

第三,佛教跟儒家不一樣,它有戒律,這讓人感到更可信了,這很重要。

大家知道儒家學說最大的弊病是沒有戒律,但是佛家就有了戒律。大家以為戒律總是增加了很多阻撓,恰恰相反,這個單位有欄杆有圍牆你信任這個單位的存在。

臺階很難爬上去,但是有了臺階這個山的高度你能認識到。

第四,有非常穩定的團隊,你要剃頭,你要穿袈裟,你要放棄你的名字,放棄你的家庭,這個團隊居然那麼多年一直保持著,因為他到處傳播:我宗教的全部理想在我的行動上體現。

佛教最根本的思路是什麼?緣起性空。

72歲餘秋雨給湖畔大學30名企業家的箴言

緣起的意思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緣,一切都是偶然關係的偶然組合,所以它的本質是空的。正因為這樣,我們不要把世界上所有的事情看得過於認真。

我們講空的時候,覺得空是很糟糕的詞彙,竹籃打水一場空,不,請大家記住,海闊天空,退一步海闊天空,為什麼叫佛門空門,就是非常強調空的力量。

這樣使我們每一個懂佛的人都知道勝是空敗也是空,不要太在乎。

我是經常希望到監獄看望老幹部的人說說佛教他們就會開心一點,對生命來說,地球的壽命各方面來說,這個東西能夠看穿就好了,不要太執著。

我並不希望你們完全成為佛教徒,但是我特別希望你們學習佛教的這種思維。

一個人沒有恐懼沒有憂慮是多麼開心,這個時候你就到達了極樂世界,這是佛教追求的世界,是中國傳播了那麼多儒家思想以後,突然感到人一陣輕鬆。


所有企業家要讀老子

老子是中國思想領域的清道夫

最後我用非常簡單的語言講一講道家。首先我鄭重地呼籲所有企業家要讀老子,對老子有更多的尊重。

聯合國統計有人類語言流傳最多的文本,是《聖經》和《老子》。德國是世界上哲學水平最高的民族,他們每個家庭都有一本老子。

老子是中國思想領域的清道夫,在中國思想的黎明時間他開始在掃地了。

他的第一個思想,無為而治。

72歲餘秋雨給湖畔大學30名企業家的箴言

過多的謀劃是完全不對的,我們咬牙齒、流眼淚的地方往往是不成功的,順其自然是最重要的。

漢代和唐代建國之初都有一個辦法,叫做休養生息:什麼宏謀遠慮都沒有,你們該過日子過日子,該生孩子生孩子,該種地就種地。任何宏謀遠慮的想法對老百姓都是有害的。

第二,物極必反產

不要拍著胸脯覺得自己很厲害,很快就反了。有缺陷的才是最大的完滿,純粹的完滿根本不存在。

第三,上善若水。

水滋養萬物而不爭,水往低處流,經常到最低下的地方去才能滋養萬物,才能到人家的根部,這個時候也不顯現出來,顯現出來的是萬物。

最後,韜光養晦。

你的東西應該存放在套子裡。一切生長的東西都不要曝曬,不要過燙不要過熱,這是韜光養晦的意思,正常的生存狀態。

莊子提出兩個觀點。

第一個,叫物物者非物:創造事物的人不是事物本身。你是人,不是物,不要以物談物,不要以金錢談金錢,不要以一個物質談另一個物質。

第二,逍遙遊,一個人不要依賴什麼,天上的大鵬飛已經很自由了,但是他必須憑藉風。我們要尋找不用等風就能逍遙遨遊的鳥。

72歲餘秋雨給湖畔大學30名企業家的箴言

莊子說,不期待又不太迷戀自己的人就是真人,這就是仙人。

道家說一切都是空的,但是我們可以呼喚一種天地元氣,氣決定了我們的成敗興旺和衰落。有的國家過去是海洋大國,現在不能了,因為氣不在那兒了。

我們要保證自己心中的元氣,就是乾淨的氣,把這個擴大起來你就成為一個強大的人,能夠成為一個救苦救難的人,非常重要。

最後,迴歸日常,你們做再大的企業家最後還要回歸日常。

禪宗裡面有一個法師講過,他說我30年前看我家裡面門口的山是山水是水,過了多少年我修行一段時間以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我現在老了一看山還是山,水還是山。

我小時候看爸爸是爸爸,長大以後看爸爸不對,他是副部級幹部,他是物理學教授,他已經不是幹部了,他完全退休了,躺在病床了,有的時候在公園他又成了爸爸,大家理解我的意思嗎?

迴歸事情的本源。

回到本源狀態來,你還是赤子之心,還是尋常的人,但是你已經看過了世界上很多很多東西,什麼東西都不在乎了,這是正常的人。

你當然還是大企業家,但是更多的機會是個正常人,是個普通人,是個愛路邊野花的人,是一個對春風對楊柳都有感應的人,是一個對路邊的老太太對路邊的小孩兒都有感應的人。

儒家的中庸之道也是這樣迴歸尋常。

關於主播:

餘秋雨,國際最具影響力的華文作家之一,文化學者,國際間最具影響力的華文作家之一。散文集《文化苦旅》被稱為“印刷量最大的現代華文文學書籍”。

關於課程:

登錄 APP,訂閱

《餘秋雨·中國文化必修課》,餘秋雨將用260堂中國文化課,從百家爭鳴的儒釋道講起,連接唐宋元明清的思想文化,涵蓋古今文化大師,並將現代中國文化置於全球性視角考量。

用一年時間,讓餘秋雨帶你走進中國文化史中,所有文化大師的精神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