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普洱茶、白茶、武夷巖茶,好茶有這六大共性!

不論普洱茶、白茶、武夷巖茶,好茶有這六大共性!

《1》

邏輯學上有一個著名的論斷,叫做白馬非馬。

這個論斷從哲學上來說,割裂了共性與個性的關係,主觀混淆了概念。白馬和馬有一定區別,但白馬作為馬而存在,兩者同樣有著聯繫與共性。

要是說“白茶非茶”,肯定有不少茶友要來反駁:白茶不是茶?又是什麼?

白茶是茶,紅茶也是茶。無論是紅茶,白茶,黃茶,綠茶,它們都屬於“茶”,雖說各自有各自的特色,但同時,它們也有著一定的共性。

一竅通,百竅通,好茶都有共性。

茶友只要掌握了好茶的六個共性,之後選茶,自然輕輕鬆鬆,如有神助。

不論普洱茶、白茶、武夷巖茶,好茶有這六大共性!

《2》

共性一,產區好,茶青好

挑選白茶,要買高山茶;挑選武夷巖茶,要看牛欄坑的;挑選綠茶,要選西湖龍井……

為什麼買茶,一定要看產區?

因為環境好,生長出來的茶青品質更好,葉片中的營養物質更加豐富,製作完成的茶葉品質更加優秀。

生長環境對於白茶品質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在現代的社會,寒門出貴子,似乎越來越難了。一個貧窮的寒門,很難為自己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與教育資源。

即便這個孩子有著絕佳的天賦,但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教育環境與教育資源的缺失,只會導致這一份天賦的浪費。

家境優越的孩子,能夠擁有大量的教育資源。他們可以請優秀的老師教學,能夠隨時去各地拓寬眼界,這一番積累,是寒門的孩子難以想象的。

茶葉,就像這些孩子,生長環境十分優越,需要的營養物質唾手可得;生長環境平庸,甚至惡劣,即便茶樹再努力,能夠吸收的營養物質終究有限。

因此,不同環境生長出來的茶青原料,無論是茶葉的外形,還是內在的積累,都有了明顯的區別。

優質產區生長出來的茶青葉片肥厚,營養物質充足,沖泡後的茶湯,茶香濃郁,滋味醇厚,是產區不好的茶葉,難以比擬的。

所以,在挑選茶葉時,選擇那些產區更優越的,才更容易選到優質的茶葉。

不論普洱茶、白茶、武夷巖茶,好茶有這六大共性!

《3》

共性二:工藝好,品質好。

陸羽《茶經》中說過這樣一段話:凡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

其中的“造”,指的便是茶的工藝。

在《茶經》之中,陸羽對於茶的工藝說的十分簡略,只道:陰採夜焙,非造也。

但是,只看他特意將工藝算作茶的九難之一,足可看出,工藝的好壞,對於茶的品質,有著極大的影響。

想要製作優質的茶葉,在製茶過程之中,是需要小心,細心對待的。一旦製茶工藝出現問題,那麼茶葉的茶香和滋味也會出現問題,導致茶葉的品質下降。

例如白茶在採摘之後本需要立刻開始萎凋,有的茶農卻將它們堆放在一起,導致茶葉形成渥堆。

這樣一來,不僅白茶之中的營養物質提前開始轉化,茶香和滋味受到影響,而且在後期轉化時,也會因為缺少酶化反應需要的物質,出現轉化過慢,甚至無法轉化的情況。

又如綠茶在殺青過程中,殺青不夠,茶青中會出現濃郁的青草味,影響茶友的品茶體驗。

相同品質的茶青,最終成茶的品質,直接掌握在製作工藝的手中。

若是一個製茶師,在製茶的過程中,每一步都達到了標準,甚至完美,那麼製作出來的茶葉,品質一定不會差。

不論普洱茶、白茶、武夷巖茶,好茶有這六大共性!

《4》

共性三:儲存好,保存時間長

好的儲存,是決定茶葉品質優異與否的條件之一。

如白茶,普洱這一類可以長時間保存的茶葉,儲存的好壞,決定它們儲藏的時間,以及茶葉的轉化結果。

經歷過好的儲藏,這一類具有收藏價值的茶品,能夠在時間的淬鍊下出現更多奇妙而美好的茶香與滋味,在茶友品鑑時,給出更多的驚喜。

但若儲藏不好,那麼茶葉容易受潮,變質,茶香中出現異味,原本味道鮮美的茶湯,也因此變得湯淡水寡,再無法歸入好茶的行列。

而如綠茶,黃茶等需要及時喝完的茶葉,優質的儲存,能夠使它們清鮮的滋味,保留更長的時間,延長茶友享受清鮮滋味的時間。

若是儲存不好,這些茶葉的品質受到了外界環境的影響,例如吸收了外界的異味,或是受潮變質,品質遭受破壞,對於茶友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遺憾。

不論普洱茶、白茶、武夷巖茶,好茶有這六大共性!

《5》

共性四:好茶,茶香純正濃郁

茶香,是茶葉品質的外在表現。茶香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茶的品質不好壞。

無論是哪一個品種的茶葉,但凡是好茶,它的茶香給人的感覺一定是純正,舒服的。

例如新白茶的茶香,有著濃郁的毫香,馥郁的花香,清爽的竹葉香;老白茶的茶香,又有藥草香,陳香,稻穀香,花香,棗香(優質老壽眉餅)等等。

而武夷巖茶肉桂,則有桂皮香,花香,果香等。

品鑑這些茶,就如挑一個天朗氣清的時間,進入一片茂密的森林中,那撲面而來的舒爽之感,便如“老去山林徒夢想,雨餘鐘鼓更清新”。

叫人久久不能忘懷。

純正,濃郁,無異味,這是對於一杯好茶,最為基本的要求。

一杯茶,若是茶香寡淡,那麼茶葉中的營養物質,必然不豐富。若是茶香中甚至出現各種冗雜的異味,那麼這樣一杯茶,便是品鑑都覺得困難,更不用說其品質如何了。

不論普洱茶、白茶、武夷巖茶,好茶有這六大共性!

《6》

共性五:茶湯醇厚,不單不薄

茶湯的品質,是能夠通過茶湯的好壞,十分直觀地判斷出來的。

過去的詩人,形容美人的眼睛,叫“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又叫“眼明正似琉璃瓶,心蕩秋水橫波清”;還有“眉蹙春山,眼顰秋水”……

可見,在他們看來,一雙美麗的眼睛,一定是如春水盪漾,清澈明亮的。

眼是如此,茶也是如此。不同品種的茶葉,雖沖泡出來的茶湯色澤不同,但是他們的茶湯,看上去一定是清澈透亮的,在燈光下如寶石,如琥珀,帶著瑩潤的光澤。

除卻茶湯的色澤和清透,體現茶葉品質還有一點在於:品質優異的茶葉,它的滋味可以清鮮,可以濃郁,但是它的湯感,絕對是醇厚,舒服的。

好茶的葉片中有著豐富的營養物質,融入湯中,讓茶湯帶上了豐潤淳滑的口感。

這樣的一泡茶湯喝在口中,是十分有存在感的,輕輕晃動舌頭,可以感覺到茶湯在口中盪漾,泛起微波,嚥下之後,更覺茶湯潤澤,舒爽無比。

若是一杯茶,喝著寡淡如水,這樣的茶,如何能稱好茶?


不論普洱茶、白茶、武夷巖茶,好茶有這六大共性!



《7》

共性六:葉底鮮活,富有彈性

一泡好茶的葉底,是“活”的。

優質的茶葉,葉片的顏色本身是自然的,因此沖泡之後,葉片顏色雖有一定的褪色,但依舊是肥厚的,柔亮的,泛著潤澤的光澤。

同時,用手輕輕按壓葉底,還會發現它柔軟而富有彈性,手感十分舒服,不像某些劣質茶,在揉捻之後,葉底便會輕易破裂。

這樣的葉底,成為了茶葉優異品質的佐證。

而劣質茶的葉底,顏色是灰暗的,是死氣沉沉的,葉片軟爛,沒有半點精神,和好茶的葉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因此,觀察葉底,便能觀察出一泡茶的品質,到底如何。

不論普洱茶、白茶、武夷巖茶,好茶有這六大共性!

《8》

每一種茶,都有屬於這一種茶本身的特性。

它們的外觀,它們的香氣,它們的滋味可能有不同,但是它們帶給茶友的,都應該是一種舒服的感覺。

這,就是它們的共性所在。

只有達到了“讓人舒服”這一個標準,這些茶,才算得上是好茶。

對茶友而言,一泡好茶,必須來自於好的產地,有好的工藝,經歷好的收藏。

這樣一來,才會有濃郁純正的茶香,淳滑潤澤的茶湯,鮮活有彈性的葉底,讓茶友在品鑑時,有更好的品鑑體驗。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講堂(baichaketang)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