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一樣的李冶:心遠浮雲知不還,心雲並在有無間

“無事烏程縣,蹉跎歲月餘。不知芸閣吏,寂寞竟何如。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因過大雷岸,莫忘幾行書。” 這是首《寄校書七兄》五言律詩,讀過之餘,你有什麼樣的感想?

今晚住家小區完全籠罩在今年立夏以來的第一場暴雨中,我聽著狂風雨打雨滴落聲,閒著無事,又端起了被自己遺忘多日的《唐詩評選》(明王夫之著,陳書良校點,上海古籍出版社),順手一翻,居然是她這樣的一所首詩,詩人名李冶,廿五年之前讀過唐詩的些許記憶,只記得她是位女詩人。校點數語:“託意遠,神情密,平緩而有沉酣之趣。班、蔡以後,唯此為足當詩,鮑令暉(文學家鮑照之妹)、沈滿意猶妝閣物耳。”給予這首詩很高的評價。


詩一樣的李冶:心遠浮雲知不還,心雲並在有無間

詩中並沒有過多的話語傾訴,起句感嘆自己在“無事”“蹉跎”中,設身處地問詢芸閣吏——校書七兄,他是否“寂寞”?一句“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託意於景,甘作“遠山”“寒星”相伴的惆悵思念,躍然紙上,讀來卻又讓人倍感親切異常。她的詩常常有“奇語”,在此卻用上了質樸的方式,像“因過大雷岸,莫忘幾行書”的數字來表達的思情與詩情。這也再次印證了“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難怪船山先生大呼:唯此為足當詩。


詩一樣的李冶:心遠浮雲知不還,心雲並在有無間

再看她另一首七言絕句《偶居》“心遠浮雲知不還,心雲並在有無間。狂風何事相搖盪,吹向南山復北山。”這份隨意又不失自然中,展現了她的意切情真。她自己寂寞,卻說浮雲知不還,怪起心雲之間有無。怪起狂風無名得讓人心襟搖盪。不禁讓人想起金昌緒的“打起黃鶯兒,莫叫枝上啼。”外秀內慧的女子,在那個男權話語時代,何來自由可言。她不過是男子的花瓶與陪襯,心有意隨流雲,奈何雲卻喜飄遊,真個是“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意戀落花” 。她的寂寞既是那個時代註定的,又是她自己嚮往追求自由人格的產物。


詩一樣的李冶:心遠浮雲知不還,心雲並在有無間

在被動、無依,歸附不得中,也就註定了 “心雲並在有無間”。這種種的飄搖中,卻也看出了他隨遇而安的偶居。就如今天的大多數人一樣,仍然無法自主地改變選擇,既然不能選擇改變,那就欣然接受。通常修養心性的人,容易深陷世俗學識來恢復自己的本性,接受世俗物慾紛擾卻想求得世俗的大道來平復,這怎麼可能呢。過強容易折,有時能心若流雲相隨,已經是一一或許是不錯的選擇與改變。


詩一樣的李冶:心遠浮雲知不還,心雲並在有無間

查閱百度資料方知,詩人李冶,字字季蘭(《太平廣記》中作“秀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唐朝詩壇上享有盛名的女詩人,與薛濤、魚玄機、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 童年即顯詩才,後為女道士。晚年被召入宮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詩叛將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亂棒撲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