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安慰孩子情緒?“共情”是關鍵,家長要學會這三步

如何更好地安慰孩子情緒?“共情”是關鍵,家長要學會這三步

週末接上小提琴課的兒子回家,路上沒事我們就閒聊了幾句。

“東東,今天你怎麼沒有拿琴譜回家?”

兒子:“放在教室裡了。”

我擔心的問道:“放那裡會不會丟呀?萬一別人拿錯了怎麼辦?下次還是拿回來吧。”

東東聽了皺起了眉頭說:“沒關係的,我已經寫好名字了,而且每個人的座位不一樣,不會拿錯的。媽媽,你應該相信我。”

很顯然,兒子在壓抑著自己不耐煩的情緒回答我。我突然意識到這樣的問答似乎有些不被孩子接受,然後立馬轉換了說話的態度,不再去否定孩子的做法。

我順應著說:“兒子現在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很不錯。”

兒子接著說:“媽媽,我知道你是為我好,很感謝你為我操心。”

如何更好地安慰孩子情緒?“共情”是關鍵,家長要學會這三步

兒子這樣的轉變讓我體會到,雙方感情達到“共情”的美好感覺。孩子長大了,每當家長的行為舉止太過於武斷時,他們就會強烈的拒絕。相反,如果在教育中擁有共情能力,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溫柔一些。

→ 什麼是“共情”?

“共情” 這個詞語大家應該有些陌生,但如果說到同理心大家是不是就能夠理解了?其實共情的主要意思就是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為他設身處地的著想,能夠理解對方的感受理解他的想法。這是羅傑斯提出的一個概念,也是屬於心理學中的一個專屬詞。

在上述案例中的媽媽能夠體會到兒子語言中的不耐煩,並且及時轉變說話態度。而兒子,因為媽媽的轉變也變得更有同理心,能站在媽媽的角度思考問題。在教育中,如果我們運用這種教育方法對待那些有點叛逆的孩子,必然會出現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如何更好地安慰孩子情緒?“共情”是關鍵,家長要學會這三步

當孩子非常難過時,家長就可以運用共情心理安慰孩子。但是很多家長在使用“共情能力”的時候,並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安慰孩子的時候,家長需避免下列幾種錯誤的做法,否則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

→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越安慰越難過?父母錯誤做法不可取。

1、 忽略孩子的感受,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判斷他的想法。

孩子在海邊堆沙子,剛建造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城堡,就被一陣浪花打回原形。這時孩子必定會開始暴風雨般的哭泣,家長一般都不會理解孩子的想法,所以會說:“沒事,一會兒我們再搭一個就行了,沒什麼好哭的。”可是這樣的說法並不能讓孩子體會到你對他的共情,反而是對孩子哭泣行為的一種誤解。他們哭是因為失去了自己的勞動成果,父母這樣的回答顯然沒有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

如何更好地安慰孩子情緒?“共情”是關鍵,家長要學會這三步

2、過分地使用共情。

當家長看到孩子哭泣的時候,為了表現自己的同理心,都會展現出非常誇張的表情,但是家長的這種行為會讓孩子加重內心的悲傷,並不能讓他感受到被理解的愉快感。所以使用共情的時候家長應該掌握分寸,不要讓孩子因為你的錯誤引導變得越來越消極。我們應該告訴孩子正確應對挫折的方法,不要一味的同情他們的不良遭遇。試著把他們往積極樂觀的方向引導,這樣才會達到教育目的。

3、安慰孩子時提出了一些不合理的建議。

孩子傷心肯定是有原因的,有些家長太急於讓孩子變得開心,所以會說出一些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話。比如,孩子的玩具飛機壞了,家長安慰孩子答應給他買一個和房子一樣大的玩具飛機。這樣的話顯然是糊弄孩子的玩笑話,可是孩子的內心比較純真,常常會把這件事信以為真。孩子抱著非常大的希望等待家長給他買玩具,可是最後卻沒有等到。他們這種心理落差會使情緒更加糟糕,而且也會對父母產生不信任的情緒。

如何更好地安慰孩子情緒?“共情”是關鍵,家長要學會這三步

安慰孩子的時候共情確實能起到關鍵作用,但是在使用時家長需要知道正確的方法,否則只會造成負面的影響。那麼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應該如何正確的學會使用共情能力呢?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明白“共情三部曲。”

→ 家長應該學會的“共情三部曲”。

1、和孩子一起回憶事情經過,幫他們平復情緒。

孩子通常會因為一些非常小的事情感到傷心,這時我們可以引導他們去回憶一下整個事件。回憶就是幫孩子正確理解自己傷心的點,真真切切地看到是什麼事請讓自己傷心。當我們完全幫孩子回憶完後,可以引導他把這件事情看的更小、更淡一些。這樣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自己的情緒,也能讓他們學會分析不良情緒的方法。比如,孩子因為繪畫時畫錯了而大發脾氣,家長和孩子一起回憶事情經過,讓他們說出令自己生氣的點。

如何更好地安慰孩子情緒?“共情”是關鍵,家長要學會這三步

2、學會傾聽他們的不愉快,和孩子一起找出讓他們難過的原因。

在孩子非常難過的時候,不論家長說什麼都聽不進去,所以可以等他們心情平復之後再和他們聊天。聽聽孩子內心的想法,找到真正令他難過的關鍵。傾聽的過程中,家長不要加入自己的想法,儘量讓孩子自己陳述。期間給他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讓其體會到你能夠和他感同身受。比如,家長可以對孩子畫錯畫生氣的情緒表示理解,同時允許他們宣洩不良情緒。

3、給孩子具體可行的意見。

和孩子溝通完想法之後,家長需要給他一個更好的建議。讓孩子以後在面對同樣的情況時能夠冷靜的處理,不至於用暴躁的表達方式宣洩情緒。當然提出建議時也應該參考孩子本身的意願,可以和他溝通他能接受的建議。雙方的意見達成一致以後,才能確定最終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可以建議孩子下次在畫畫之前打草稿,畫錯了不要坐在地上哭泣,可以重新找一張紙再畫一次。

如何更好地安慰孩子情緒?“共情”是關鍵,家長要學會這三步

學會“共情能力”能幫助家長更好地體會到孩子的感受,家長鬚明白以上三種共情的使用方法,才能平時生活中靈活運用。

今日互動話題:你在生活中,會如何運用共情對孩子進行教育呢?你對“共情教育”有哪些看法呢?歡迎留言分享。

我是逗兒媽媽育兒師,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會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幫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