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父母一定都懂得「共情」,然後全然去「接納」孩子

時下非常流行的一類育兒理念是“接納你的孩子”,堅果也是這個理念的信奉者,因為作為成人的我們太瞭解那種不被接納的痛。要做到“全然接納另一個生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們應首先建立起對“接納”的正確認知。

好的父母一定都懂得“共情”,然後全然去“接納”孩子

朋友最近經常抱怨孩子脾氣太大,稍不如他的意就哭鬧不止,朋友實在那他沒轍,想起書上說的要接納孩子,於是開始安慰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難過,不要哭了,我們去玩一會兒吧”,沒想到聽完他的話,孩子哭的更厲害了,朋友跟我說,“書上的理論都沒用,紙上談兵,孩子還得靠吼,我吼一嗓子就不哭了”。

好的父母一定都懂得“共情”,然後全然去“接納”孩子

我想他一定是對接納有什麼誤會吧!接納不是止哭神器,嘴上安慰孩子,心裡其實是不想再聽見孩子的哭聲。孩子其實並沒有感受到自己被接納了,所以哭鬧更嚴重了。

“接納”是充滿善意的理解,我懂你的難過,你的悲傷,你可以放聲哭泣,而我就在你身邊靜靜的陪伴著,其實也就是“共情”。

好的父母一定都懂得“共情”,然後全然去“接納”孩子

我體驗過“接納”的力量,就在前不久,帶兒子去逛超市,到了玩具區域,兒子非要籃球,我想那就拿給他玩,結賬前再還回來,他也同意這樣做。但沒想到結賬的時候,兒子突然耍賴,非要帶走那個球,可我一想,家裡球已經很多了,沒有必要再買,就堅決要求他把球留在收銀臺,兒子咣噹一下坐在購物車裡,開始大哭大鬧,我想去抱他,對我又抓又撓,好在我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始終冷靜的告訴他今天不會給他買,下次來再考慮。

好的父母一定都懂得“共情”,然後全然去“接納”孩子

這樣說還是一點用都沒有,直到我說“寶貝,媽媽知道你非常喜歡那個籃球,很想把它帶回家,媽媽不同意給你買,你非常的傷心和難過,如果換做媽媽的話,媽媽肯定和你一樣難過,所以你想哭就哭一會吧。”兒子突然停止哭鬧了,雖然還有輕微的抽泣,但明顯感覺到情緒已經穩定很多,再過一會就完全恢復平靜了。我想這一刻他一定感受到了我對他的“接納”。

好的父母一定都懂得“共情”,然後全然去“接納”孩子

很多人習慣去打壓孩子的負面情緒,他們受不了孩子的半點哭聲和反抗,這也許和他們自身的經歷有關,一個本身沒有被接納過的人,也很難真正與他人共情。

好的父母一定都懂得“共情”,然後全然去“接納”孩子

在微博上看過的一個視頻,看完後感覺自己喘不上氣,心裡特別堵的感覺。視頻上一個小姑娘,七八歲的樣子,坐在床上一邊抹眼淚一邊和父母理論,父母說她犯錯了,讓她道歉認錯,她認了錯、道了歉,但是父母並不滿意,覺得她道歉的態度不好,非逼著她做一次深刻的反省,但是小姑娘已經承認了錯誤,父母在咄咄逼人,她的狀態特別不好,只想安靜待會,可父母就是不依不饒,覺得孩子是在無理取鬧。

好的父母一定都懂得“共情”,然後全然去“接納”孩子

這算是個典型的不被接納的案例吧,有時候父母總以自己大人的身份來要求孩子,完全不去理會孩子的表達,不給孩子釋放情緒的出口,孩子悲傷的情緒被壓抑,久而久之就成了抑鬱。

接納是一種慈悲的愛,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滋養,當一個生命被真正的滋養過,才能體會得到愛的流動,才會有修復悲傷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