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先育人,育人先感恩,想讓孩子學會感恩,請把"共情"放大

一個家長給我私信說,自己為了照顧孩子專門辭去了工作,就為了能照顧孩子面面俱到,但孩子絲毫不知道感恩,居然還反駁說:"又不是我讓你辭去工作的,說實話媽媽你天天管著我,讓我很煩!"

聽到這句話後她的情緒也失控了,衝動的上前扇了孩子一巴掌,導致母女關係陷入僵局。

而她也很難過,沒想到自己的犧牲和付出,孩子不僅不知道理解和感恩,還把自己的關係當做負擔。

其實孩子肯定也不是有惡意的,不過除了情緒作用,對問題的分析還是要從雙方做法來進行綜合的考慮。

育兒先育人,育人先感恩,想讓孩子學會感恩,請把

一:家長對孩子的理解

當有了孩子之後,為人父母都會把精力轉移到養育孩子身上,這還是一種人的本能,即便告訴自己不能溺愛孩子,可仍是控制不住的想給孩子最好的。

在孩子呱呱墜地,準確來說是準備要一個孩子的時候,身為即將轉變為父母身份的我們,就已經要準備承擔起一份長達餘生的責任。

對於孩子養育這件事,說是一種責任,到不如說是心甘情願的。

血濃於水,我們是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存在,為了孩子我們即便委屈了自己,也不想讓孩子受委屈,孩子成了我們的動力源泉。

但在付出的時候,我們也是懷有期待的,我們希望孩子能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能擁有一個光明美好的未來,同時也希望孩子能懂得父母的不容易,能成為一個有孝心的孩子。

真的,為人父母的我們在經歷了風風雨雨後,孩子也長大了,歲月也磨平了我們的稜角,我們開始變得不再追逐名義利益,更多時候只是單純的希望家庭美滿、子孫幸福安樂。

但是孩子成長中難免會出現問題,事情難免會超出我們的預想。

孩子的成長階段,因為自身判斷能力不足的原因,身為父母還有監護人的我們,承擔起了孩子人生中第一位老師這一職責,也是下意識的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著指引。

但有很多家長,不由自主把引導轉變成了控制。

人都是嚮往美好的,同時也是極具模仿能力的,當家長自身缺乏經驗的時候,就會模仿身邊的成功案例,可是卻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差異性。

家長總是抱怨孩子不理解家長們的辛苦,試問,家長們有反過來理解過孩子的內心想法和選擇麼?

育兒先育人,育人先感恩,想讓孩子學會感恩,請把

二:感恩需要的是相互理解

家長為了陪伴和教育孩子,總有自我犧牲和付出的時候,雖然是一種無私的自我選擇,但往往會把自己的付出記在心裡,渴望孩子回報等同或者成倍的回報。

人都是自私的,這點我們不能質疑,身為父母沒有不期待孩子長大以後,成為一個有孝心的人,懂得感恩回報。

可是感恩的心是如何培養的呢?關鍵就在孩子對父母的體諒,瞭解和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和付出。

這個瞭解的過程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但很多情況下都成為了家長的單方面輸出,有的時候不管孩子要不要,都一股腦的施加給孩子。

而孩子呢?家長們是否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在給孩子一個東西的時候,我們是否有問過孩子需不需要?

有一位著名的情感文學家是這樣說的:"你給一個人他不需要的東西,他不會懂得回報,因為那對於他來說可有可無。而有的時候無條件的給予,還可能造成接受者產生心理壓力,那對於他來說是負擔。"

很多情況下,孩子和家長就是因為缺少相互理解,不明對方的想法需求,所以做出了很多無用功。

家長不瞭解孩子真的需要什麼,孩子也不瞭解父母的付出其實也是一種犧牲,所以雙方沒有達到來理解和體諒,自然存在了矛盾和誤會,孩子的感恩意識也很薄弱。

所以,育兒先育人,育人先感恩,想讓孩子學會感恩,不妨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

育兒先育人,育人先感恩,想讓孩子學會感恩,請把

三:共情能力培養孩子感恩的心

所謂共情能力,即可以站在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的去理解他人的情緒、感受以及想法,並且能對他人的感受產生共鳴的能力。

這和同情不一樣,同情只是一種對他人的痛苦遭遇表示遺憾,至多隻是一種情感的宣洩。而共情和同情雖只有一字之差,卻比同情要更多心理活動,它更多注重的是一種換位思考,或者是自身本就有相類似的經歷,所以能更體諒對方的情感過程和需求。

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就是為了讓他們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學會換位思考。

而對於孩子的感恩教育,共情在很多時候都是相互的,不僅需要孩子懂得體諒父母,也需要家長理解孩子的困難之處。

孩子共情能力弱一般都是以下幾種原因所致:

1.父母的溺愛

父母對孩子縱容,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這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理所當然的感覺,認為父母的給予是無條件不需要回報的。同時也會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目中無人,不懂得顧及他人的感受,自然也不會去理解他人。

2.父母的過度控制

而如果對孩子過度的控制,總是命令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但是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不予理睬,這就會讓孩子產生負面情緒,容易出現叛逆心理,從而影響親子感情。

3.沒有這方面的意識

有的父母自身共情能力就比較弱,沒有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示範,致使孩子沒有共情方面的意識,或者是父母認為共情能力不需要刻意的培養,連指引都沒有,孩子自身難以領悟,所以共情能力薄弱。

所以說,培養孩子共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進行人際關係搭理,同樣也可以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育兒先育人,育人先感恩,想讓孩子學會感恩,請把

四:如何將共情能力轉化為感恩意識?

1.凡事多和孩子商量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人生是孩子的,不妨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好需求,凡事多和孩子商量,不要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這樣不僅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也會讓孩子變得一樣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

2.給孩子做一個好的示範

共情能力的培養我們更多的是運用在處理人際交往問題上,那麼家長就可以通過言傳身教的方法做一個好的示範,比如教會孩子換位思考,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達到共情的效果。

3.讓孩子瞭解父母的辛苦

父母可以嘗試把工作一部分帶到家裡進行,讓孩子瞭解父母的工作辛勞,同時不要溺愛孩子,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也讓孩子學會承擔一些責任,比如幫父母做一些家務,或者創造機會去做一些兼職,體會到生活的不易,孩子自然也會更加體諒父母的辛苦付出。

孩子其實都是懂得感恩的,只要我們掌握對方法,讓孩子體會到我們的呵護和關愛,學會理解他人的付出和情感表現,自然會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育兒先育人,育人先感恩,想讓孩子學會感恩,請把

我是炅媽育兒,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