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茶為何稱之烏龍?傳說可信否?!

青茶為何稱之烏龍?傳說可信否?!

烏龍茶(oolong tea),亦稱青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是經過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後製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烏龍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制於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後。品嚐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烏龍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 健美茶”。烏龍茶為中國特有的茶類,主要產於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臺灣三個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產。烏龍茶除了內銷廣東、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東南亞和港澳地區。主要生產地區是福建省安溪縣等地。烏龍茶得名的由來,早在閩南安溪縣境內廣為流傳著兩則民間傳說。

一則傳說,是由於茶樹上蟒蛇攀纏緣故,而因民眾好“龍”而厭“蛇”得名“烏龍茶”。相傳很早時候,烏龍茶原是一棵野生茶樹,植株高大,枝葉繁茂,長得象一把撐開的涼傘。奇怪的是,每逢採茶季節,這棵茶樹上常被一條粗大的蟒蛇攀纏著,象似沉醉在樹上,又象是保護這棵茶樹似的。但這條蟒蛇卻心地善良,從不傷人,每當人們來採茶,它就乖乖地離開茶樹而去。人們從這棵茶樹採製出來的

茶葉,條形肥壯,烏黑油潤,香氣馥郁芬芳,味醇甘厚,別具風味。當地的人為了區別於其它茶樹品種,又聯想起茶樹上那條大蟒蛇的緣故,就給它取個茶名。因為當地民眾習慣把蛇別稱為龍,而好“龍”厭“蛇”之故。因此,就取名為“烏龍茶”。從此,烏龍茶世代流傳民間。

二則傳說,是茶人姓“龍”,而得名“烏龍茶”。在幾百年前,安溪西坪鄉南巖村,這裡山高林密茶茂。村裡有一位種茶、狩獵為生的年青人,單名叫“龍”。因他從小飽經風吹雨打烈日曬的磨鍊,長得一身黝黑健壯體魄,鄉親們都稱他“烏龍”。有一天,正當是茶葉採收季節,他腰掛茶簍,身背獵槍,上山採茶、打獵。當茶葉採到晌午時分,準備回家時,突然一隻,山獐從他眼前溜走過去,烏龍立即端起獵槍,“呼”的一聲擊中,那山獐未被打中要害,只見負著槍傷在死命奔逃,烏龍直追不捨,一直追至山下的“觀音石”處,才把山獐捕獲。他揹著茶簍,提著山獐趕忙回到家裡,已是傍晚時分了,烏龍和全家人忙著宰殺山獐,品嚐野味,卻把製茶的事忘了,待到第二天清早起來,才發現擱置了一夜的茶青已經凋萎了,有的葉子的邊緣都鑲成紅色,又散發出一股清香氣味。烏龍和全家人趕緊動手炒制,總算把茶葉做出來了,這時,烏龍很不放心,就把茶葉拿來沖泡,果然與自己所想象的不同,茶葉香氣濃郁芬芳,味醇甘厚,又無苦澀味,別具一番風味,令人感到意外。烏龍和家人欣喜若狂,連忙又邀來鄉親們一起品嚐,大家品飲後,稱讚好茶。

過後經烏龍細心琢磨了那天採茶、宰殺山獐、製茶的經過,終於悟出了奧秘:採下的茶葉放進簍裡,在追捕山獐的途中,經過劇烈的搖動,這是“搖青”;傍晚忙於宰殺山獐,把茶青擱置了一夜,葉子水分蒸發變軟,這是“涼曬青”;然後經過炒、揉、烘焙等工序,終於總結出一套製作方法。烏龍又按那天的製作方法,製成的茶葉色、香、味更佳。後來,烏龍又把這一套製茶技術傳授給鄉親們,結果家家戶戶製出來的茶葉都一樣好茶。鄉親們為了感念烏龍茶創造精神和傳授技術的情義,就把山茶稱為“烏龍茶”。

後來,烏龍去世了,鄉親們為了紀念他,還在南巖山上建了一尊“烏龍”塑像,以示崇拜。隨著時間的逝流,這座廟雖以坍塌,但遺址依存,烏龍茶在民間世代流芳。

傳說可信否,各位看官以為呢?

青茶為何稱之烏龍?傳說可信否?!

青茶為何稱之烏龍?傳說可信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