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茶为何称之乌龙?传说可信否?!

青茶为何称之乌龙?传说可信否?!

乌龙茶(oolong tea),亦称青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乌龙茶得名的由来,早在闽南安溪县境内广为流传着两则民间传说。

一则传说,是由于茶树上蟒蛇攀缠缘故,而因民众好“龙”而厌“蛇”得名“乌龙茶”。相传很早时候,乌龙茶原是一棵野生茶树,植株高大,枝叶繁茂,长得象一把撑开的凉伞。奇怪的是,每逢采茶季节,这棵茶树上常被一条粗大的蟒蛇攀缠着,象似沉醉在树上,又象是保护这棵茶树似的。但这条蟒蛇却心地善良,从不伤人,每当人们来采茶,它就乖乖地离开茶树而去。人们从这棵茶树采制出来的

茶叶,条形肥壮,乌黑油润,香气馥郁芬芳,味醇甘厚,别具风味。当地的人为了区别于其它茶树品种,又联想起茶树上那条大蟒蛇的缘故,就给它取个茶名。因为当地民众习惯把蛇别称为龙,而好“龙”厌“蛇”之故。因此,就取名为“乌龙茶”。从此,乌龙茶世代流传民间。

二则传说,是茶人姓“龙”,而得名“乌龙茶”。在几百年前,安溪西坪乡南岩村,这里山高林密茶茂。村里有一位种茶、狩猎为生的年青人,单名叫“龙”。因他从小饱经风吹雨打烈日晒的磨炼,长得一身黝黑健壮体魄,乡亲们都称他“乌龙”。有一天,正当是茶叶采收季节,他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打猎。当茶叶采到晌午时分,准备回家时,突然一只,山獐从他眼前溜走过去,乌龙立即端起猎枪,“呼”的一声击中,那山獐未被打中要害,只见负着枪伤在死命奔逃,乌龙直追不舍,一直追至山下的“观音石”处,才把山獐捕获。他背着茶篓,提着山獐赶忙回到家里,已是傍晚时分了,乌龙和全家人忙着宰杀山獐,品尝野味,却把制茶的事忘了,待到第二天清早起来,才发现搁置了一夜的茶青已经凋萎了,有的叶子的边缘都镶成红色,又散发出一股清香气味。乌龙和全家人赶紧动手炒制,总算把茶叶做出来了,这时,乌龙很不放心,就把茶叶拿来冲泡,果然与自己所想象的不同,茶叶香气浓郁芬芳,味醇甘厚,又无苦涩味,别具一番风味,令人感到意外。乌龙和家人欣喜若狂,连忙又邀来乡亲们一起品尝,大家品饮后,称赞好茶。

过后经乌龙细心琢磨了那天采茶、宰杀山獐、制茶的经过,终于悟出了奥秘:采下的茶叶放进篓里,在追捕山獐的途中,经过剧烈的摇动,这是“摇青”;傍晚忙于宰杀山獐,把茶青搁置了一夜,叶子水分蒸发变软,这是“凉晒青”;然后经过炒、揉、烘焙等工序,终于总结出一套制作方法。乌龙又按那天的制作方法,制成的茶叶色、香、味更佳。后来,乌龙又把这一套制茶技术传授给乡亲们,结果家家户户制出来的茶叶都一样好茶。乡亲们为了感念乌龙茶创造精神和传授技术的情义,就把山茶称为“乌龙茶”。

后来,乌龙去世了,乡亲们为了纪念他,还在南岩山上建了一尊“乌龙”塑像,以示崇拜。随着时间的逝流,这座庙虽以坍塌,但遗址依存,乌龙茶在民间世代流芳。

传说可信否,各位看官以为呢?

青茶为何称之乌龙?传说可信否?!

青茶为何称之乌龙?传说可信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