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為什麼用木塞

酒瓶的封口形式很多,但葡萄酒酒瓶多用軟木塞封口,尤其是高檔葡萄酒,更要選用上好軟木製作的瓶塞。法國波爾多第二大學葡萄酒工藝學院,還有一個專門研究軟木塞的實驗室,除了研究用合成材料製造仿真軟木塞外,還用液相色譜、氣相色譜等分析軟木塞成分以及對葡萄酒香味質量的影響。


紅酒為什麼用木塞


那麼,為什麼要選用軟木塞封口呢?

原因是軟木塞具有柔軟且彈性較強的特點,它有許多細密的小孔,當用它封緊瓶頸後,軟木經與酒液接觸就膨脹起來,塞緊了瓶頸的空隙,阻止酒液滲漏;同時酒液還可以通過軟木塞自身的微孔接觸微量的空氣,達到呼吸和發育的目的,在裝瓶後繼續完成其成熟過程。另外,軟木塞的成分浸泡到酒裡,也會增加酒的結構感。

據說葡萄酒在採用軟木塞封口以前,沒有專用的葡萄酒瓶塞。通常是用一些藤草之類的材料先塞緊容器,然後用火漆封口。那樣做有不少弊端:在開啟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火漆的小顆粒及草屑掉入酒中,從而影響了酒的衛生;封口不嚴導致酒液嚴重氧化,使酒質受到影響;酒液漏損更是難以避免,造成很大損失。

首先採用軟木塞的是法國香檳酒的發明人——盲人唐•佩里尼翁(Dom Perignon),他於1679年利用西班牙的檞樹木做出了香檳酒的瓶塞。

檞樹的木質與松樹的木質相象,是所有樹木中最適宜做軟木塞的樹種。選材時樹齡以壯年為最好,太老則缺乏彈性,幼齡的又比較脆弱,無彈性易破裂。法國南部的jiě樹質地上佳,名氣很大。

軟木塞的選材和製造工藝很複雜,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在的軟木塞已不再侷限於原木製作,而是用人工合成的辦法來製造,製成的軟木塞使用效果與原木製作的沒有差別,被廣泛採用。不過,乾燥時彈力會因縮小而下降,這就是為什麼葡萄酒一定要用橫放方式,才能讓軟木塞保溼以保存葡萄酒。

橡皮塞就是所謂的替代性瓶塞了,軟木塞容易產生木塞味(目前大概在5%左右),可能我們喝酒的經驗尚淺,察覺不到吧。所以高分子PE塞在國外已經運用的很廣泛了(大概佔總量的20左右)。白葡萄酒比較脆弱,更容易產生這個問題,所以使用也更廣泛。


紅酒為什麼用木塞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使用螺旋蓋十分廣泛,好處也是不黴變不斷裂,但是完全密封,不利於酒在瓶中的陳化。

以上兩種是目前最大量使用的替代型塞,大概佔到總量的35%左右了,所以進口酒上經常可以看見。

最常見的瓶塞當然是傳統的橡木塞。相傳,希臘人在公元前500年就已經用木塞來密封酒罐。想了解橡木塞, 我們就要從橡樹說起。一株健康的橡樹最多可以活到170歲左右,主要生長在地中海西岸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太年輕的橡樹無法用來製造酒塞,因此,直到42歲時樹皮在收割後才能第一次被用來製作葡萄酒塞,之後每9年採割一次。5月下旬開始是收割的季節,兩名身強力壯的工人從同一棵樹上熟練地砍下大塊的樹皮,他們動作小心翼翼,以免傷害到樹木的筋骨,並且至少留下35%的樹皮來覆蓋樹幹。離開之前還要在樹幹上寫下下次收割的年份。剛收割下的橡木樹皮不能馬上被利用,要經過6個月的風曬去水、蒸煮消毒、再風乾等等複雜的工藝才能最終制成一個合格的瓶塞。如此苛刻的生長環境、冗長的週期和複雜的工藝,並不比瓶中的葡萄酒來得容易。

既然製造橡木瓶塞如此耗時耗力,並且價格不菲,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熱衷於它呢? 首先,橡木有很好的彈性,可以在酒瓶開啟後反覆使用;其次,橡木材質中的細小縫隙會允許微量的空氣進入酒瓶。不要小看這個緩慢,細微的氧化過程,它是保證葡萄酒在瓶中質量穩定且漸漸變得醇厚、芳香的主要原因。橡木塞有著不俗的表現,但也存在著其致命弱點。罪魁禍首就是一種叫TCA的化學成份,會給原本宜人的美酒帶上不和諧的朽木異味,英語裡用“corked”一詞來形容。

為什麼瓶口有層塑料封套?

——是為了防止蟲子咬軟木塞。

——有時,封套上留有小孔,這是為了葡萄酒能與外界呼吸交換,主要是淺齡酒用。


紅酒為什麼用木塞


為什麼瓶底有凹凸?

——這是為了葡萄酒瓶直立時能酒渣沉澱。

——越需要長時間貯存的葡萄酒,凹凸越深。所以,一般來講,好酒因需要長期保存,瓶底凹凸都比較深,但瓶底凹凸深的酒不一定是好酒。

未開封的酒,如果瓶塞凸起或瓶口有粘液,說明該酒品質出問題了。

在葡萄酒世界,有些事情正在悄悄的改變;這種改變也許會有很嚴重的後果,或者至少是讓人覺得費解。

最近的研究發現,螺旋瓶蓋並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樣有效。螺旋瓶塞的主要問題是它引起了葡萄酒的減少;在葡萄酒術語中,減少通常意味著芳香族分子失去了氧分子,因此它的氧化值減少,導致曾經的芳香化合物變成了一些沒有香味的物質。

換句話說,這種減少屏蔽了葡萄酒的一些香氣和味道。現在很多酒商都意識到了這種由螺旋瓶蓋帶來的對葡萄酒的影響。有一個辦法可以避免:加入銅硝酸鹽。歐盟允許葡萄酒中存在不超過百萬分之一含量的銅硝酸鹽;美國的上限更低,只有百萬分之一零點五。

但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食品安全管理局已經廢除了對葡萄酒中殘留的銅含量的一切法律限制。一位德國進口商拒絕了4000箱產自新西蘭的Te-Kairanga 2006年份的黑皮諾,原因就是因為這些葡萄酒中含有水平高達百萬分之二點六的銅硝酸鹽。

沒有人會希望在日常飲食中含有額外的銅。而這種附加物並沒有被列在新西蘭和澳大利亞使用的螺旋瓶蓋葡萄酒的酒標上,這難道不奇怪嗎?攝入那麼多的銅硝酸鹽是否會損害健康?葡萄酒世界的專家們正在努力給出答案。

軟木塞的來源


紅酒為什麼用木塞


“Quercus軟木”是那些只生長在某些地中海西部地區的一種生長緩慢、終年常綠橡木的植物學名稱。這種樹需要大量的陽光,還需要低降雨量和稍高溼潤度的完美結合,它的樹皮質量和厚度根據生長地方的特定環境條件而顯不同。

因為有樹皮這個綿軟的保護層及特別是對火的絕緣,橡木才得以不斷的生長。許多樹因為失去樹皮而死去,因為樹皮能把必需的能量——樹液輸送到整棵樹。這種軟橡木有兩層樹皮。內層的樹皮是有生命力的,它是每年新樹皮生長的基礎。當老樹皮向外長並死去後,新樹皮就擔負起繼續生長的重任。外層死的樹皮可以剝去,這樣不會傷到樹木,但要小心不要刺入有生命力的內層樹皮。

直到樹齡達到25年時才能對樹進行第一次收穫。這次收穫的橡木在大小和密度上都很不規則,因此不適合用作葡萄酒瓶塞,通常會被用來做地板或良好的絕緣材料。9年後,可以對樹再次進行收穫,但這次收穫的橡木仍不夠好來用作瓶塞。直到第三次收穫—這時樹齡已達52年了。此時樹木的大小規格和密度才能使其成為合適的葡萄酒瓶塞材料。一棵橡木一生中通常可有13-18次有用的收穫。

藉助一把鋒利的斧頭就可以用手把軟橡木剝下來,這些樹皮隨後會被堆疊起來進行風化。那些被剝了樹皮的樹會被小心的標上記號和數字,這樣以後的收穫者就可以知道哪棵樹可以再次進行收穫了。

一旦被運到葡萄牙的工廠進行加工,這些橡木會被再次堆疊起來進行風乾長達3個月。適當的溼度對橡木的彈性和可壓縮性至關重要。風乾後,這些軟木會被放入沸水中浸泡90分鐘,一是為了消毒,二是為了讓其彎曲的形狀變平整。隨後,軟木還要放置3到4周讓其達到理想的溼度。接著這些材料會被一條條的擺放整齊,然後按照瓶子的大小和需要的形狀在上面打出木塞。在這個打孔的過程中,需要打孔者非常的專注投入才能打出最高質量的產品。之後,再打磨木塞的頭部和軀體,使所有木塞都有一致的長度和直徑。需要注意的是樹皮的厚度決定著木塞的直徑,而不是樹皮的長度,因此樹的年輪像是被縱向地植入木塞中。接著會對木塞進行清洗並吹乾,大部分會被用氯或過氧化氫漂白,這樣不但能消毒,還能把剩餘的雜質去掉。也有一些是不用漂白的,這取決於葡萄酒廠的需求。木塞會按質量分等級,也會打上葡萄酒廠的名字。最後,在木塞的表面噴或塗上硅樹脂、石蠟或樹脂,這是為了容易塞入瓶口,也可提高對玻璃瓶的密封度。然後,用塑料袋包裝好就可以發貨了。

使用金屬瓶蓋的葡萄酒一般而言都非常便宜的,好品質的葡萄酒大部分是使用軟木塞。軟木塞是用橡樹的樹皮製造而成的天然物品,彈力和復原性出色,被壓縮至瓶內後能完全密封。不過,乾燥時彈力會因縮小而下降,這就是為什麼葡萄酒一定要用橫放方式,才能讓軟木塞報溼以保存葡萄酒。現在,也有製造人工壓縮的碎塊軟木塞來取代天然軟木塞,但一般而言,高價位葡萄酒大多數是採用天然軟木塞。由於軟木塞的壽命在30年左右,因此可以保存年份較久的葡萄酒。

酒瓶的封口形式很多,但葡萄酒酒瓶多用軟木塞封口,尤其是高檔葡萄酒,更要選用上好軟木製作的瓶塞。法國波爾多第二大學葡萄酒工藝學院,還有一個專門研究軟木塞的實驗室,除了研究用合成材料製造仿真軟木塞外,還用液相色譜、氣相色譜等分析軟木塞成分以及對葡萄酒香味質量的影響。

問題的出現

“木塞味” ——當葡萄酒被一種名叫2,4,6三氯苯甲醚(TCA)的化學物質汙染後很短時間就會冒出來的氣味。當軟木塞與溼氣、氯氣和黴菌接觸後就會產生這種物質。而從軟木的收穫到葡萄酒的裝瓶,軟木都可能會暴露在這三種物質下,導致TCA的形成。濃度只要達到一萬億分之四,人的鼻子就能嗅出這種木塞味。輕微帶有木塞味的葡萄酒也許只是僅僅聞起來像橡木,但味道重的則聞起來像發黴的溼紙板或舊報紙。在此狀況下,濃郁的芳香、果香以及橡木香都會被這種發黴的氣味奪走。帶木塞味的葡萄酒對健康絕無壞處,它只是聞起來和嚐起來都很糟糕,而最嚴重的問題是花了很多錢買了瓶劣質葡萄酒,而且在沒開瓶前又無論如何都不能知曉這些,只是如果遇到一位信譽好的商家,他是會換掉那些受到汙染的葡萄酒的。

“木塞味”:

“木塞味”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被汙染的木塞,在葡萄酒灌瓶後通過與酒接觸進而汙染了葡萄酒的。可以導致軟木塞汙染的化學成分有6種,其中主要的是三氯茴香醚,又稱為2,4,6氯苯甲醚(2,4,6 TriChloroAnisole),簡稱為TCA,儘管在被汙染的軟木塞中可以檢測到的TCA絕對含量微乎其微,但是,這種物質的感觀作用效果相當明顯,即使僅有幾個PPT含量(兆分之一),足以使專業的品酒人士明顯地察覺到,換句話說,一克純三氯茴香醚足以毀掉全中國一年所產的葡萄酒!

軟木塞中TCA的產生背後有複雜的化學機理。其中最重要的機理是微生物影響,例如麴黴菌能夠在潮溼環境下將氯酚轉化為氯苯甲醚,而氯酚通常被用作殺蟲劑和木頭的防腐劑,而接觸軟木材料。在軟木塞的包裝材料和木質運輸用品,如托盤中也都可以發現TCA。TCA也可以通過空氣或者直接接觸來汙染軟木塞。

大量的研究表明:大約有3%的葡萄酒遭受“木塞味”困擾,相對於全世界2800萬噸的年生產量來說,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惱人的“木塞味”,驅使人們尋找解決的對策,在發明沒有“木塞味”困擾的人造合成塞以及螺旋帽之後,更是鋪天蓋地對天然軟木塞一片喊“打”。但是,這種局面的形成,不全是軟木塞的錯。

替代品

名列於《葡萄酒鑑賞》雜誌中的葡萄酒,大概有6%都出現過木塞味。為什麼這個行業還在用這種有缺陷的瓶塞呢?

作為瓶塞,富有優良傳統的軟木塞將會艱難地、逐漸地消失。儘管許多人認為:軟木塞的使用是一種高貴的歷史遺蹟,它使開啟葡萄酒瓶成為一個有難度且有學問的動作。讀者可曾見過在餐館裡那些很深奧的開瓶及聞塞儀式?螺旋瓶蓋的酒給人的印象就是“便宜貨”。那麼答案在哪呢?現在有用聚乙烯做成的合成瓶塞,像Cellukork這個牌子。這些瓶塞看起來、聞起來都很像真的軟木塞,也需要開瓶器來取出。然而,它有兩大弊端:一是它與瓶子吻合得太緊以至於很難取出,這個問題肯定會經過研究而得以解決。另一個是潛在的擔憂,這些合成材料是不是真的不起反應、很長時間後還是惰性的?它會影響酒的味道嗎?很顯然,對於那些把酒長時間存放在酒窖裡的人來說,這確實是值得擔憂的事。已有葡萄酒廠在實驗,把使用這些塑料瓶塞的酒長期存放,來看究竟會有什麼發生,但最終結果出來還得等上幾年。

讓我們回到螺旋瓶蓋吧。它不僅密封性很強,而且很人性化----就算你忘了開瓶器也不用很費勁。它還給予葡萄酒一種家的感覺,沒有了那種深奧的讓人總是聯繫到“高貴” 的印象。因此螺旋瓶蓋讓葡萄酒無論在形象上還是實際上都更容易被接受。而問題是,還是這個老話題:陳放。螺旋瓶蓋能不能長時間很好地保存葡萄酒呢?然而,還沒有人進行結論性的試驗。主要的問題是,許多追求質量的釀酒商對優質葡萄酒市場很注重,他們對於是否要把瓶塞換成螺旋瓶蓋躊躇不前,因為他們不想他們的產品被認為是劣質品。同樣,這也是這個行業本身形成的一種印象。

最終答案

正因為全球都在擔憂瓶塞質量的下降以及它對瓶塞行業的巨大影響,一組美國瓶塞供應商在1992年成立了“瓶塞質量委員會”。該委員會的職責是從根源上提高瓶塞的質量,建立一個教育性項目來幫助葡萄酒廠,並制訂瓶塞質量的行業標準。 對合成瓶塞的研究在繼續著。許多葡萄酒廠現在都在做塑料瓶塞的試驗,如果沒什麼問題出現的話,更多的酒廠很可能會效仿。

無論一瓶葡萄酒用的是什麼瓶塞,最終體驗的還是葡萄酒本身。不管我們是拔出木塞,旋開螺旋瓶蓋還是通過其他的方式打開那令人驚歎的美酒,最重要的還是酒帶給我們每天生活的享受。

(以上圖文轉自:http://www.wine-world.com/culture/pj/201209131120550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