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著奸臣外衣的桓溫能否稱為英雄,鍥而不捨的北伐有著怎樣的初衷

公元345年,晉成帝永和元年,權傾朝野的庚氏掌門人庚翼病故,死前上表朝廷,想讓自己的兒子繼任荊州刺史。

荊州是長江上游的戰略核心,刺史掌管了國家半數軍隊,可以說,坐上這個位置就等於控制了半個天下。如此重要的職務庚家想搞世襲,自然遭到了其他士族的反對,就在兩邊僵持不下的時候,丞相何充提出了一個絕佳的方案:徐州刺史桓溫擢升安西將軍,調任荊州刺史。

此議一出,所有人都不言語了,因為誰再表示反對,就等於同時得罪了庚氏與皇家。桓溫的老婆南康公主是晉明帝的長女,為出身庚氏的明穆皇后所生,另外他還有一個朋友叫庚翼,兩人交情莫逆。

披著奸臣外衣的桓溫能否稱為英雄,鍥而不捨的北伐有著怎樣的初衷

東晉版圖

自晉明帝開始,外戚庚氏就逐步取代了琅琊王氏的地位(王與馬,共天下),成為當朝第一權貴,很多重要官職都被庚氏子弟把持。不過,桓溫與庚翼的結交併不只是簡單的攀附,其主要原因是他們擁有共同的志向,那就是收復故土,匡濟天下。

天下?誰的天下?從庚翼、桓溫的表現來看,他們所匡濟的顯然不是司馬氏的江山,而是整個漢民族的天下,人人之天下。

披著奸臣外衣的桓溫能否稱為英雄,鍥而不捨的北伐有著怎樣的初衷

北方的胡人政權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要“匡濟天下”的桓溫自然不肯消停。公元346年年底,氐人在四川建立的成漢政權發生內亂,嗅覺敏銳的桓溫立即奏請西征,幾個月後,尚無反應的朝廷竟收到了他的捷報,蜀地光復了。

此次伐蜀,桓溫未得詔令私自發兵,完全可以做出兩種解釋:其一戰機難得兵貴神速;其二擁兵自重藐視皇權,朝廷,顯然傾向於後者。桓溫的真實想法我們無從得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要等到朝廷批准,那鹹菜也長毛了。

披著奸臣外衣的桓溫能否稱為英雄,鍥而不捨的北伐有著怎樣的初衷

公元347年桓溫收復蜀地

巴蜀的平定讓所有漢人都歡欣鼓舞,同時也讓朝廷感到了不安。因為滅蜀,朝廷封桓溫為徵西大將軍,賜臨賀郡公,已到了無官可賞的地步,可怕什麼來什麼,短短兩年後,功高震主的桓溫再次請戰,而且難以拒絕。

公元349年,後趙武帝石虎病死,幾個兒子拔刀相向,北方上演了羯人版的“八王之亂”。值此良機,桓溫把大軍駐紮在安陸,向朝廷請纓北伐。北伐是民心所向,朝廷不好拒絕,再者中原亂局也確是難得的機會。經過討論,朝廷以外戚褚裒為大都督,率兵三萬進取中原,至於桓溫,四個字,洗洗睡吧。

披著奸臣外衣的桓溫能否稱為英雄,鍥而不捨的北伐有著怎樣的初衷

羯族建立的後趙

後趙內亂期間,朝廷為了阻止桓溫北伐,先後兩次進兵中原,結果全都遭到了慘敗。這並不奇怪,朝廷任命的兩位統帥都是大名士,談玄論道可以,在軍事上基本外行,白白錯失了收復北方的良機。唯一值得高興的是,經此慘敗朝廷可用的兵力所剩無幾,再也無力阻止桓溫了。

披著奸臣外衣的桓溫能否稱為英雄,鍥而不捨的北伐有著怎樣的初衷

東晉名士褚裒、殷浩北伐相繼失敗

公元354年,桓溫親率四萬人馬進擊關中,在藍田大敗前秦(氐族)主力,兵鋒直指長安。看到桓溫的旗幟,關中百姓紛紛趕來犒軍,他們已有三十八年沒見過官軍了,很多老人都留下了淚水。遺憾的是,桓溫終究沒有進入長安,據說是後勤出了問題。我很願意相信桓溫的說法,畢竟他是孤軍深入,朝廷不會給予任何形式的幫助。

公元356年,桓溫再次北伐,數萬大軍水路並進,一舉收復了舊都洛陽。這是北伐以來桓溫所取得的最大成就,可惜他與朝廷之間已勢如水火,致使收復的城池再次丟失。

披著奸臣外衣的桓溫能否稱為英雄,鍥而不捨的北伐有著怎樣的初衷

桓溫北伐路線

公元369年,年近花甲的桓溫發動了最後一次北伐,與之前相比,這回的動機比較“單純”,他完全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好踢開這個蹩腳的朝廷。也許是上天的懲罰,躊躇滿志的桓溫大敗於鮮卑名將慕容垂之手,他那匡濟天下的志向以及對皇權的野心,自此煙消雲散。

桓溫是奸臣,皇帝說;桓溫是英雄,漢人說。好了我是小歇,感謝關注歡迎留言,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