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歷史上不一樣的「奸臣」潘仁美

潘仁美在歷史上叫潘美。潘美,字仲詢,925年生,991年去世,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人。五代十國的時候,潘美跟趙匡胤走得就挺近。趙匡胤陳橋兵變,得了天下,潘美幫了他很多忙。當時南唐偏安一隅,南唐後主叫李煜。大家都知道,他的詩詞寫得特別好,可是這個人治理國家一塌糊塗。趙匡胤得天下的時候,南唐已經衰敗了,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你不打他他不投降。

說說歷史上不一樣的“奸臣”潘仁美

這個時候,潘美帶領著十萬人馬渡江去打南唐。當時南唐都城在現在的南京。過秦淮河的時候,是十一二月份,這個時候河水很涼。有人就建議說,等一等吧,這河水太涼了,咱們到這兒凍得厲害會打敗仗。潘美當時就急了,說我們帶十萬大兵下來,滅這個衰朽的南唐。它都是將死的王朝了,你怕它何來?就這麼一條水能把咱們給擋住?他自己率先穿著鎧甲下水。士兵大受鼓舞,一鼓作氣,兩天之內攻陷南京,把李煜給抓回去了。這是潘美給趙匡胤立的大功。

那個時候,趙匡胤怕將領擁兵自重,後來我們知道宋朝搞了一個“杯酒釋兵權”。當時陝西的主將叫袁彥,這個人很兇悍,而且會帶兵。趙匡胤怕他反,就想派兵攻打他。潘美說,別,我自己去,我跟他有交情。

潘美一個人到了袁彥的府上,跟袁彥曉以利害,說,天下都歸了老趙家了,你這小胳膊擰不過大腿,你還怎麼辦?你老老實實地做一個忠君之臣就完了,得個封妻廕子的美名。結果他把袁彥給勸服了。趙匡胤一看,潘美太有能耐了,這可以說是兵不血刃,給我解除了一個心頭大患。所以說,潘美不光有膽,而且有識,對大勢判斷特別敏銳。那麼,為什麼這樣一個能臣、忠臣,後人把給他罵成這樣呢?主要是他跟楊業之間有這麼一段恩怨。

說說歷史上不一樣的“奸臣”潘仁美

原來,為了徹底解決遼國這個心腹大患,宋太宗登基之後,派三路大軍——東路、中路、西路向遼國進攻。當時西路大軍就是由潘美和楊業兩個人率領,潘美為正統帥,楊業為副統帥。他們這一路之上節節勝仗,可曹彬所率領的東路軍大敗於岐溝關,潘美等也受詔撤軍。

因為如果契丹此時南下的話,正好把中路跟西路兩路大軍的後路給切斷了,糧草沒法跟上來。沒辦法,打勝仗了也得回來,不能乘勝追擊,得趕緊往回走。往回走的過程當中,你得把百姓也得帶走啊,要不百姓可要在兩國交兵中遭殃了。可帶著百姓走,如果契丹的兵乘勝追擊的話,這事就不好辦了。楊業出個主意,說,這邊不是有一股契丹兵嗎?這樣,我們在這兒故佈疑陣,顯示咱不走。我斷後,他要敢往上打,我就亂箭齊發。

可是監軍王侁說了句話,說,你楊業不是厲害嗎?不是人稱“楊無敵”嗎?你有能耐你上去把敵人打跑了不就完了嗎。人家是監軍,代表皇上。楊業心裡知道他說得不對,可是一想沒辦法。你這麼說,好像我害怕打仗似的。我去吧,就去打仗了。走之前他可說了,說我帶的部隊不多,遼兵勢大,一旦我把他打退了,我得往後退。你們必須得在這山谷口接應我,要不然我就全軍覆沒了。這時候統帥潘美對楊業說,行,那你去吧,我們接應你。結果楊業去打了。

說說歷史上不一樣的“奸臣”潘仁美

第二天,潘美他們等楊業走了之後,隔了大概有一兩個時辰,就開始出兵,在谷口上等著楊業,準備接應。可等了三個時辰沒動靜。王侁說,估計楊業打了勝仗,追敵去了。我們趕緊先走吧,也別等他了。潘美當時猶猶豫豫的,但也得尊重監軍的意見,就這麼走了。

沒想到楊業跟遼軍血戰的時候,吃了敗仗了。他打的時間太長,打了一上午。往回撤退到谷口一看,沒有人接應。這時候遼兵已經攻上來了。所以楊業被圍困在當地,寡不敵眾。他死之前氣得大喊一句,奸臣,害死我了。他說這奸臣呢,一多半是罵王侁,一少半在責怪潘美。因為你作為一個統帥你得負責任,怎麼說走就走了呢?那麼說他罵得對不對呢?

其實是不對的,暫且不說潘美,這王侁都不能算奸臣,他只不過是輕敵,過於相信楊業的勇猛,而且對遼兵整個戰略不瞭解。說白了,就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他有決策權,是監軍嘛,就是提供一個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你還得聽他的,尊重他。所以楊業的死等於是屬於一次戰略上的失誤,根本不能說潘美、王侁要害他。正因為有這麼一回事,民間就說這潘美嫉妒楊業,設了個計,讓他送死去,把楊業給害死了。

說說歷史上不一樣的“奸臣”潘仁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