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2000字帶你讀懂明朝歷代皇帝

篇幅太少,內容太多,閒話不說,直接乾貨。

歷史:2000字帶你讀懂明朝歷代皇帝

朱元璋

朱元璋篇

咱們的重八,就不需要過分說明了吧,畢竟是活躍在銀幕上的勵志人物。最悲慘的皇帝,沒有之一,放牛出身,17歲那年淮西鬧饑荒,餓死了他們一家子,還剩半口氣的他沒轍進了皇覺寺才保住一條命。當了幾年和尚(也是歷史上唯一當過皇帝的和尚)便開始幹革命推翻元朝的腐朽統治,那個號召力還真不是吹的,帶著他的淮西集團24人,一路上硬是拉起了幾十萬人的隊伍。來到應天(今南京),依次打敗了強他數倍的陳友諒與富他數十倍的張士誠。隨後北上,把元朝統治集團在荒漠深處安排的妥妥當當。對他這段崢嶸歲月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電視劇。

可當上皇帝的他卻一改本性,成了嗜血惡魔,對當年一同浴血奮戰的兄弟們起了殺心:勒令軍師劉伯溫辭官;對李善長屈打成招並以謀反罪誅其九族;滅元有功的藍玉卻以謀反罪名斬首並且連坐者數萬人;就連早已年邁的開國功臣徐達也被“御賜”燒鵝除掉(患有背疽不能食用燒鵝)……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朱元璋直接廢除了沿襲千年的宰相制度,大事小事自己來,雖然苦點累點但權利抓的牢,位子坐的踏實,可事實證明,他錯了。

歷史:2000字帶你讀懂明朝歷代皇帝

朱允炆

朱允炆篇

年僅21歲的朱允炆即位,他或許怎麼也不會想到,他的叔叔伯伯們被自己的父親一個個殺掉,其實是為了自己,為了給自己創造一片能大展拳腳的天地,而不留下一個無法駕馭的人。

他或許更不會想到,這片天地只夠他當四年皇帝。

四年很短,短到只夠他做一件事,或者說只做了這一件事,就讓他早早謝幕——削藩。朱元璋為了給朱允炆創造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令其他皇子們帶重兵戍守邊境保衛國家安定,共設有9個藩王,鎮守北平(今北京)的燕王朱棣就是其中之一。

一個錯誤固然不止於此,但事實證明他走的每一步,都是錯的:1、朱棣最強,可削藩順序卻是從弱到強,給了朱棣足夠的準備時機;2、指派的將軍李景隆實在無能,在朱棣面前不堪一擊(也怪朱元璋殺光了當朝的所有名將);3、下達了最愚蠢的命令:“勿殺我叔”,也正是這條命令,才有了後來的永樂皇帝。

歷史:2000字帶你讀懂明朝歷代皇帝

朱棣

朱棣篇

先了解一下朱棣這個人吧,他不是嬌生慣養,出生在朱元璋大戰陳友諒的戰火中,排行老四,母親也只是女婢,註定了從小地位便低人一等,只好跟隨那群開國將軍們到處南征北戰直到消滅元朝,他的軍事指揮能力在當時真可謂無出其右。削藩那年他39歲。

看著其他藩王們非死即庶,馬上就輪到自己頭上了,戎馬一生卻落得被21歲的侄子整死……忍不了,“靖難,清君側”(為自己造反找的合理解釋:奸臣當道矇蔽聖聽,我要去殺掉挑唆我們叔侄關係的奸臣),50萬大軍一路南下,書寫了一篇壯闊的英雄主義奮鬥史。有必要提一下有位叫馬三保的人在戰爭中給予朱棣不小幫助,立功後朱棣賜名:鄭和。

結局就不賣關子啦,朱棣那耀眼的主角光環加上一批朱元璋留給朱允炆的無能將士,一路“保送”朱棣到了南京城,逼得朱允炆走投無路一把火燒了自己的宮殿,這把火竟然成就了一樁千古懸案:朱允炆屍體去哪兒了。這可急壞了朱棣,畢竟皇位來路不當,到以後自己年邁幹不動了,朱允炆帶一幫人過來尋仇可了不得,於是專門派人從分別內陸和海外尋找朱允炆的下落:去內陸的人兢兢業業找了十多年,似乎找到了但史料沒明確記載,叫胡濙;去水路的人似乎壓根就不是奔著找人去的,叫鄭和。

不過朱棣應該被銘記的不是他的篡位奪權,而是他統治下的那個繁榮富強的國家——因為他的的確確是一個好皇帝:鄭和七下西洋展現的是空前強盛的國家財富和國際地位;主持編寫了《永樂大典》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堪稱“世界歷史最大的百科全書”;遷都北京抵禦了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鑿通運河串聯了南北交通;還有他的五次御駕親征漠北(死在第五次班師回朝的路上),讓各民族見識了中華民族的氣魄……繁榮可比文景貞觀;功績不遜秦皇漢武。

順帶一提,當時宰相制度早已被朱元璋廢除,朱棣沒法辦做到大事小事親力親為,於是有兩個機構悄然而生:幫助處理繁瑣公務的叫內閣(由五品以下官員構成以防專權);和專門辦案的執法機構叫東廠(宦官機構)。

歷史:2000字帶你讀懂明朝歷代皇帝

朱高熾

朱高熾篇

這個在位僅一年的皇帝沒啥可寫的,他的即位似乎也是個笑話:朱棣選擇朱高熾為太子並非因為他(體格很胖,患小兒麻痺症從小偏癱),而是看上了他的兒子朱瞻基。

而他做的唯一一件事也著實坑爹:朱棣花了大半生編纂歷史,殺掉大批指責自己謀反的臣子,只為給自己的篡權一個合理名分。可朱高熾同志倒好,只用一年,便把歷史全部糾正了過來,還為那些被朱棣殺掉的大臣一一平反……

給歷史以真相,朱高熾你是好樣的。

歷史:2000字帶你讀懂明朝歷代皇帝

朱瞻基

朱瞻基篇

早已被朱棣“內定”的朱瞻基是個好皇帝,他知道這個國家在太爺爺和爺爺手裡連年征戰,百姓早已精疲力盡。於是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他懂得關注民間疾苦,也經常微服私訪,使得國力又進一步強盛。

可他死也不可能想到,他的一個決策,斷送了明朝的大好前程:朱元璋廢除宰相,朱棣雖設立內閣可官五品,目的都是為了能夠牢牢地把握權利。可他不同,天生愛玩,為了省事他讓內閣處理瑣碎公事時附帶上解決方案,稱為票擬。這一舉動似乎能調動大臣們參政的積極性本無可厚非,可錯就錯在另一項決策——披紅:對內閣的解決方案如果同意就用紅筆標註,非但如此,還讓太監學習知識參與政治(此前一直禁止太監學習政治),幫助自己掌管批紅治理朝政,也就有了日後的皇帝不理朝政和太監專權。

從朱元璋到朱瞻基是明朝的鼎盛時期。此後,皇權開始分化,由內閣決策,太監批紅,皇帝半隻腳也就退出了政治舞臺,無數忠奸開始拿起史筆,繼續書寫著明朝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