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历史上不一样的“奸臣”潘仁美

潘仁美在历史上叫潘美。潘美,字仲询,925年生,991年去世,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五代十国的时候,潘美跟赵匡胤走得就挺近。赵匡胤陈桥兵变,得了天下,潘美帮了他很多忙。当时南唐偏安一隅,南唐后主叫李煜。大家都知道,他的诗词写得特别好,可是这个人治理国家一塌糊涂。赵匡胤得天下的时候,南唐已经衰败了,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你不打他他不投降。

说说历史上不一样的“奸臣”潘仁美

这个时候,潘美带领着十万人马渡江去打南唐。当时南唐都城在现在的南京。过秦淮河的时候,是十一二月份,这个时候河水很凉。有人就建议说,等一等吧,这河水太凉了,咱们到这儿冻得厉害会打败仗。潘美当时就急了,说我们带十万大兵下来,灭这个衰朽的南唐。它都是将死的王朝了,你怕它何来?就这么一条水能把咱们给挡住?他自己率先穿着铠甲下水。士兵大受鼓舞,一鼓作气,两天之内攻陷南京,把李煜给抓回去了。这是潘美给赵匡胤立的大功。

那个时候,赵匡胤怕将领拥兵自重,后来我们知道宋朝搞了一个“杯酒释兵权”。当时陕西的主将叫袁彦,这个人很凶悍,而且会带兵。赵匡胤怕他反,就想派兵攻打他。潘美说,别,我自己去,我跟他有交情。

潘美一个人到了袁彦的府上,跟袁彦晓以利害,说,天下都归了老赵家了,你这小胳膊拧不过大腿,你还怎么办?你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忠君之臣就完了,得个封妻荫子的美名。结果他把袁彦给劝服了。赵匡胤一看,潘美太有能耐了,这可以说是兵不血刃,给我解除了一个心头大患。所以说,潘美不光有胆,而且有识,对大势判断特别敏锐。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能臣、忠臣,后人把给他骂成这样呢?主要是他跟杨业之间有这么一段恩怨。

说说历史上不一样的“奸臣”潘仁美

原来,为了彻底解决辽国这个心腹大患,宋太宗登基之后,派三路大军——东路、中路、西路向辽国进攻。当时西路大军就是由潘美和杨业两个人率领,潘美为正统帅,杨业为副统帅。他们这一路之上节节胜仗,可曹彬所率领的东路军大败于岐沟关,潘美等也受诏撤军。

因为如果契丹此时南下的话,正好把中路跟西路两路大军的后路给切断了,粮草没法跟上来。没办法,打胜仗了也得回来,不能乘胜追击,得赶紧往回走。往回走的过程当中,你得把百姓也得带走啊,要不百姓可要在两国交兵中遭殃了。可带着百姓走,如果契丹的兵乘胜追击的话,这事就不好办了。杨业出个主意,说,这边不是有一股契丹兵吗?这样,我们在这儿故布疑阵,显示咱不走。我断后,他要敢往上打,我就乱箭齐发。

可是监军王侁说了句话,说,你杨业不是厉害吗?不是人称“杨无敌”吗?你有能耐你上去把敌人打跑了不就完了吗。人家是监军,代表皇上。杨业心里知道他说得不对,可是一想没办法。你这么说,好像我害怕打仗似的。我去吧,就去打仗了。走之前他可说了,说我带的部队不多,辽兵势大,一旦我把他打退了,我得往后退。你们必须得在这山谷口接应我,要不然我就全军覆没了。这时候统帅潘美对杨业说,行,那你去吧,我们接应你。结果杨业去打了。

说说历史上不一样的“奸臣”潘仁美

第二天,潘美他们等杨业走了之后,隔了大概有一两个时辰,就开始出兵,在谷口上等着杨业,准备接应。可等了三个时辰没动静。王侁说,估计杨业打了胜仗,追敌去了。我们赶紧先走吧,也别等他了。潘美当时犹犹豫豫的,但也得尊重监军的意见,就这么走了。

没想到杨业跟辽军血战的时候,吃了败仗了。他打的时间太长,打了一上午。往回撤退到谷口一看,没有人接应。这时候辽兵已经攻上来了。所以杨业被围困在当地,寡不敌众。他死之前气得大喊一句,奸臣,害死我了。他说这奸臣呢,一多半是骂王侁,一少半在责怪潘美。因为你作为一个统帅你得负责任,怎么说走就走了呢?那么说他骂得对不对呢?

其实是不对的,暂且不说潘美,这王侁都不能算奸臣,他只不过是轻敌,过于相信杨业的勇猛,而且对辽兵整个战略不了解。说白了,就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他有决策权,是监军嘛,就是提供一个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你还得听他的,尊重他。所以杨业的死等于是属于一次战略上的失误,根本不能说潘美、王侁要害他。正因为有这么一回事,民间就说这潘美嫉妒杨业,设了个计,让他送死去,把杨业给害死了。

说说历史上不一样的“奸臣”潘仁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