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奸臣外衣的桓温能否称为英雄,锲而不舍的北伐有着怎样的初衷

公元345年,晋成帝永和元年,权倾朝野的庚氏掌门人庚翼病故,死前上表朝廷,想让自己的儿子继任荆州刺史。

荆州是长江上游的战略核心,刺史掌管了国家半数军队,可以说,坐上这个位置就等于控制了半个天下。如此重要的职务庚家想搞世袭,自然遭到了其他士族的反对,就在两边僵持不下的时候,丞相何充提出了一个绝佳的方案:徐州刺史桓温擢升安西将军,调任荆州刺史。

此议一出,所有人都不言语了,因为谁再表示反对,就等于同时得罪了庚氏与皇家。桓温的老婆南康公主是晋明帝的长女,为出身庚氏的明穆皇后所生,另外他还有一个朋友叫庚翼,两人交情莫逆。

披着奸臣外衣的桓温能否称为英雄,锲而不舍的北伐有着怎样的初衷

东晋版图

自晋明帝开始,外戚庚氏就逐步取代了琅琊王氏的地位(王与马,共天下),成为当朝第一权贵,很多重要官职都被庚氏子弟把持。不过,桓温与庚翼的结交并不只是简单的攀附,其主要原因是他们拥有共同的志向,那就是收复故土,匡济天下。

天下?谁的天下?从庚翼、桓温的表现来看,他们所匡济的显然不是司马氏的江山,而是整个汉民族的天下,人人之天下。

披着奸臣外衣的桓温能否称为英雄,锲而不舍的北伐有着怎样的初衷

北方的胡人政权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要“匡济天下”的桓温自然不肯消停。公元346年年底,氐人在四川建立的成汉政权发生内乱,嗅觉敏锐的桓温立即奏请西征,几个月后,尚无反应的朝廷竟收到了他的捷报,蜀地光复了。

此次伐蜀,桓温未得诏令私自发兵,完全可以做出两种解释:其一战机难得兵贵神速;其二拥兵自重藐视皇权,朝廷,显然倾向于后者。桓温的真实想法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要等到朝廷批准,那咸菜也长毛了。

披着奸臣外衣的桓温能否称为英雄,锲而不舍的北伐有着怎样的初衷

公元347年桓温收复蜀地

巴蜀的平定让所有汉人都欢欣鼓舞,同时也让朝廷感到了不安。因为灭蜀,朝廷封桓温为征西大将军,赐临贺郡公,已到了无官可赏的地步,可怕什么来什么,短短两年后,功高震主的桓温再次请战,而且难以拒绝。

公元349年,后赵武帝石虎病死,几个儿子拔刀相向,北方上演了羯人版的“八王之乱”。值此良机,桓温把大军驻扎在安陆,向朝廷请缨北伐。北伐是民心所向,朝廷不好拒绝,再者中原乱局也确是难得的机会。经过讨论,朝廷以外戚褚裒为大都督,率兵三万进取中原,至于桓温,四个字,洗洗睡吧。

披着奸臣外衣的桓温能否称为英雄,锲而不舍的北伐有着怎样的初衷

羯族建立的后赵

后赵内乱期间,朝廷为了阻止桓温北伐,先后两次进兵中原,结果全都遭到了惨败。这并不奇怪,朝廷任命的两位统帅都是大名士,谈玄论道可以,在军事上基本外行,白白错失了收复北方的良机。唯一值得高兴的是,经此惨败朝廷可用的兵力所剩无几,再也无力阻止桓温了。

披着奸臣外衣的桓温能否称为英雄,锲而不舍的北伐有着怎样的初衷

东晋名士褚裒、殷浩北伐相继失败

公元354年,桓温亲率四万人马进击关中,在蓝田大败前秦(氐族)主力,兵锋直指长安。看到桓温的旗帜,关中百姓纷纷赶来犒军,他们已有三十八年没见过官军了,很多老人都留下了泪水。遗憾的是,桓温终究没有进入长安,据说是后勤出了问题。我很愿意相信桓温的说法,毕竟他是孤军深入,朝廷不会给予任何形式的帮助。

公元356年,桓温再次北伐,数万大军水路并进,一举收复了旧都洛阳。这是北伐以来桓温所取得的最大成就,可惜他与朝廷之间已势如水火,致使收复的城池再次丢失。

披着奸臣外衣的桓温能否称为英雄,锲而不舍的北伐有着怎样的初衷

桓温北伐路线

公元369年,年近花甲的桓温发动了最后一次北伐,与之前相比,这回的动机比较“单纯”,他完全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好踢开这个蹩脚的朝廷。也许是上天的惩罚,踌躇满志的桓温大败于鲜卑名将慕容垂之手,他那匡济天下的志向以及对皇权的野心,自此烟消云散。

桓温是奸臣,皇帝说;桓温是英雄,汉人说。好了我是小歇,感谢关注欢迎留言,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