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北宋最難評價“奸臣”,當時認為是奸臣,後世卻評價為千古名相

在數千年的歷史中,恐怕沒有哪個朝代產生過和宋朝如此多的奸臣,我們看一下總體的數據就會明白了,中國歷史上十大奸臣中,宋朝大概佔了一半以上。

  可以說,宋朝是一個盛產“奸臣”的時代,當然,這也與當時的政治環境和各方面的因素有關。我們可以稍微說一下我們有所耳聞的奸臣,比如,“揚名”的奸臣“北宋六賊”,“北宋六賊”是以蔡京為首的,當然,說到奸臣,秦檜必定位列其中。

北宋最難評價“奸臣”,當時認為是奸臣,後世卻評價為千古名相

“北宋六賊”之一蔡京畫像

  北宋的六賊之外,還有“北宋五鬼,因此說北宋的奸臣非常有名。當然,除了上述的賊、鬼之外,還有一個人也被認為是“奸臣”,那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大文學家的王安石。

  聽到這話,想必讀者們都很驚訝,王安石怎麼會是一個奸臣,他在我們心目中一直作為一個才華橫溢的人物存在呀?我們很難想象把王安石和姦臣聯繫起來。因為王安石古往今來都赫赫有名。

  王安石35年的政治生涯一直是以兼濟天下為原則來對待官場的沉浮和仕途的未來,不管個人的名利榮辱。他從小就樹立了刻苦鑽研、自強不息、以天下為己任、為國為民服務的遠大志向。

北宋最難評價“奸臣”,當時認為是奸臣,後世卻評價為千古名相

王安石畫像

  王安石確實是影響後世歷史的政治家,說到政治,我們就會想到王安石變法,這個我們後文祥談,除此之外,他也是公認的一流學者。他思維敏捷,頭腦敏捷。年少時他經常因為專注於學習廢寢忘食。他通過了進士考試獲得了榮譽,但他仍然堅持努力學習,夜以繼日地工作。他涉獵廣泛,博覽群書,學富五車。王安石一生恪守崇高的道德操守,是一位聖賢之人。他的生活一塵不染、簡單至極,他對名利無動於衷。

  總之,王安石作為一個封建政治家,具有崇高的政治品質,廣博精深的知識和思想,獨特的道德操守,輔佐帝王的才能和氣魄,是任何古代聖人都無法比擬的。我們給出這樣的評價,說王安石是中國古代的賢相第一人,這是無可非議的,也是為後世所公認的。

北宋最難評價“奸臣”,當時認為是奸臣,後世卻評價為千古名相


但在當時,王安石確實被稱為“奸臣”。《宋史》中,他更是被直接列入“奸臣”的隊列。南宋則更甚,把北宋的垮臺歸咎於王安石。這種觀點出現在南宋早期的《神宗實錄》。上面記載了王安石“變亂祖宗法度”,“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最終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這一觀點後來被宋元時期的人們所延用,併成為元明清時期的官方結論。它不僅被歷史學家認可,而且被社會廣泛接受,能夠讓社會都認定是奸臣,那麼此人必定有應該苛責之處。除此之外,蘇軾之父蘇洵也為王安石貼上了大奸臣的標籤,為了說明王安石此人是一個奸臣,蘇洵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辨姦論》。

北宋最難評價“奸臣”,當時認為是奸臣,後世卻評價為千古名相


  蘇軾的父親蘇洵對王安石嗤之以鼻,對他恨之入骨,儘管王安石當時政治權利正處於鼎盛時期。從《辨姦論》我們可以看出老先生對王安石的厭惡。,而且這種厭惡不是浮於表面的,而是發自內心的牴觸。《辨姦論》,蘇洵老先生以山巨源遇見王衍來類比王安石“衣臣虜之衣”的行為。

  意思就是說,王安石衣服髒兮兮的,整日蓬頭垢面,身上散發著乞討的味道,還談論了很多詩歌、書籍和音樂。洗臉、換衣服、注意個人衛生是人之常情。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不通人情就會招致非議。因此年,蘇洵先生認為王安石是一個奸臣,危害國家。

北宋最難評價“奸臣”,當時認為是奸臣,後世卻評價為千古名相

蘇洵(宋朝):祖籍四川眉山

  王安石的不修邊幅絕不比得上普通人。如果你看看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文壇,說他“前所未有,後無來者”,對他來說也並沒有不合適的地方。

  王安石確實不注意個人衛生。他甚至在早上起床時也不洗臉,他不是一天兩天沒有洗臉了,他是好幾年沒洗了。他整天蓬頭垢面,看上去像個乞丐。更不用說洗澡了,從遠處就能聞到酸味,從他身邊經過的人常常掩著鼻子屏住呼吸。

  老蘇洵先生的角度是獨特的,但是我們不難理解,他的意思是從一件小事出發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全貌。這一評價方法也確乎沒有可指責之處。

北宋最難評價“奸臣”,當時認為是奸臣,後世卻評價為千古名相

王安石不修邊幅上朝堂

  在宋神宗之前,唯一被承認的奸臣是宋真宗一朝的丁謂,但在宋神宗之後,蔡京和蔡卞等人都被認為是北宋的奸臣。北宋的這些奸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王安石的舉薦開始的。當時變法作為一個契機,而王安石不善於識別人和用人,這一點可以看出。

  不僅如此,王安石的一個學生鄭俠畫了一幅《流民圖》,請求朝廷方面將新法罷除。  照片中的場景既令人震驚又令人恐懼:在開封城外塵土飛揚的路上,流亡的難民,無論老幼,蜂擁而至。他們只能得到一些麩皮和粗糧來維持生活。他們甚至賣兒賣女,吃樹皮和草根。

而王安石的變法是他們如今這樣流離失所、衣衫襤褸的原因之一。

北宋最難評價“奸臣”,當時認為是奸臣,後世卻評價為千古名相

鄭俠《流民圖》

宋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出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安石發起了一場政治改革,這一改革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旨在改變北宋的積弊。王安石變法的人並沒有帶來願望中的圖景,而是帶來了嚴重的危機。

公元1073年,是王安石變法後的第四年。在變法期間,中原地區連續遭受了十個月的乾旱,數千裡的土地荒蕪,滿目瘡痍。然而,當地官員仍然敦促年輕人支付本息。飢餓的人要麼被關起來,拆毀他們的房屋,購買土地來償還政府的錢,要麼流離失所,四處流散。

北宋最難評價“奸臣”,當時認為是奸臣,後世卻評價為千古名相

王安石變法

雖然政府開了一個倉庫來減輕災難,但這只是杯水車薪。因此,不難理解當時人們對王安石的看法。所以,王安石當時被稱為“奸臣”,這是有道理的。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否認王安石。王安石變法的目的是強兵富國。如果王安石變法成功,宋朝的歷史或許會有所改變,也有可能收回幽雲十六州。

北宋最難評價“奸臣”,當時認為是奸臣,後世卻評價為千古名相

安徽籍著名書畫家許菖創作的人物作品《蘇東坡與王安石》

王安石的變法有其缺點,但總的來說,利大於。新法實施之初,蘇軾是強烈反對新法的人物之一,當時的王安石的變法確實是飽受爭議的。然而,當後來司馬光主張完全廢除新法時,蘇軾有時反對完全廢除新法的,他主張保留一些新法。蘇軾態度的轉變可以說明王安石的變法思想是有可取之處的,不能夠全盤否定。

因此,王安石是比較難給出評價的歷史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