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藏餐享異域風情

民以食為天,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一個傳統的飲食文明與其它文明共同在歷史中輪迴。每個地區都有與眾不同的飲食習慣和味覺傾向,而各自將這些精妙的技藝發展成了一種習俗,一種文化,這使得無數食客流連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而在青海省黃南州更有令人迴腸的美味,這個民族以她特有的美食正在無時無刻的觸動著億萬人的神經和味蕾。

黃南是一個多民族的聚居地區,主要以藏、漢、回、蒙古族居多,當地人大多依據本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傳統工藝,配以本地的土特產品為原料,飲食風味獨特。尤其是有民族特色的地方風味小吃,如手抓羊肉、酸奶、肉腸、血腸、藏式包子、黃蘑菇炒肉、狗澆尿、攪團、酥油糌粑、藏式甜點等,大多經濟實惠,是在其他城市難以嚐到的風味佳餚。其中尤其值得一說的是手抓羊肉、燒饃、酥油糌粑、藏式包子、酸奶和黃蘑菇。

手抓羊肉


品藏餐享異域風情


手抓羊肉也叫手抓白條,是青海高原牧民們對羊肉的一種獨特吃法,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初次吃手抓羊肉會有近乎原始之感,多次品味後則越吃越饞,使人經久難忘。因吃時一手抓肉,一手拿刀,割、挖、剔、片,把羊骨頭上的肉吃得淨光而得名。手抓羊肉烹調操作簡單明快,只加一小把鹽,肉熟而不硬,吃起來又鮮又嫩,十分可口。

羊肉性溫,在高原地區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而且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復胃粘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推薦就餐地點:尕董董餐館、雲龍酒店、清雅樓及州內各藏家樂等。

燒饃


品藏餐享異域風情


燒饃藏語稱卡什得是同仁縣農業區藏族群眾的燒烤大餅,為該地區所持有。製作方法是,將白土塊燒紅,搗碎攤平,把揉好的發麵放在上面,蓋上燒紅的小土塊,烙、燜、烤兼而有之,吃起來香脆可口,且能長期儲存。製作好的燒饃一般為圓形,大小在直徑60釐米以上。

推薦就餐地點:各藏家樂

酥油糌粑


品藏餐享異域風情


酥油糌粑是藏族牧民傳統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麵的藏語譯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會給你雙手端來噴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麵,金黃的酥油、奶黃的“曲拉”(乾酪素)和糖,疊疊層層擺滿桌。酥油是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奶油,糌粑是將青稞炒熟後,用手磨磨成的麵粉。吃酥油糌粑時先倒奶茶小半碗,再放入酥油、炒麵、曲拉、糖,在碗中用手指拌勻,並捏成小團食用,它具有酥油的芬芳,曲拉的酸脆,糖的甜潤。營養豐富,發熱量大,充飢禦寒。

推薦就餐地點:熱貢人家藏餐吧、喇則藏餐吧及州內各藏家樂、牧家樂。

藏式包子


品藏餐享異域風情


藏式包子,藏語稱為“夏饃饃”,是一種深受藏族人民喜愛的食品。包子餡為犛牛肉,四成肥肉,六成瘦肉,將肉剁碎,加蔥、野香草粉為佐料攪拌而成。包子皮不用擀麵杖,用兩隻手捏成。包子的大小和形狀如同核桃,頂端有漩渦,顯得既整齊又美觀。藏式包子的特點是味道香而不膩,肉餡鮮而爽口。吃包子的時候要特別留心,一定要把包子皮咬破,吸包子內的油水,香氣四溢,美味可口。初次到藏家做客,沒有吃包子的經驗,一口咬下去,包子裡的油水會四處飛濺,弄得滿身都是油,招來主人們的捧腹大笑。

推薦就餐地點:熱貢人家藏餐吧、喇則藏餐吧及州內各藏家樂、牧家樂。

酸奶


品藏餐享異域風情


酸奶是草原上獨特的奶製冷飲。從盛夏到深秋,都是製作清涼鮮嫩的酸奶季節。黃南的酸奶不同於其他地方,奶品比較濃稠,上面有一層黃色的奶皮,用勺子輕輕一碰,皮便利索的破開,露出白嫩的酸奶。黃南的酸奶嫩白,味道酸淡不膩,吃了之後令人胃口大開,唇齒留香。常見的有桶裝、碗裝的,很有當地特色。

推薦就餐地點:熱貢人家藏餐吧、喇則藏餐吧及州內各藏家樂、牧家樂。

黃蘑菇


品藏餐享異域風情


黃蘑菇生產於黃南州河南、澤庫一帶無汙染地區,海拔3600米左右,因其資源豐富而聞名,該蘑菇蛋白質中含有異常豐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B和C、鐵、鈣等多種元素,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一般做法是清炒或與豬肉燉湯,都別有風味,一定會令遊客朋友食指大動,食慾大開。

推薦就餐地點:雲龍酒店、熱貢賓館、清雅樓及州內各藏家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