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芳的千牛衛大將軍算多大官?它在唐朝究竟是個怎樣的存在?

等她來牽手


這一天,狄仁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對著身邊的李元芳說:“世人都說你是千牛衛大將軍,元芳,你怎麼看?”

李元芳略微愣了一下,說:“大人,此事必有蹊蹺。”

能有什麼蹊蹺,不過是沒注意前面兩個字罷了。實際上,《神探狄仁傑》中,李元芳真正領的官職是檢校千牛衛大將軍,好好的官職,一加“檢校”二字就不是那回事了,它代表這個官職是非正式的,也就是說只是個虛職,並沒有實權,這相當於只是一個榮譽性質的官職,所以在《神探狄仁傑》中,李元芳只是有一個正三品的虛職,大部分時候都是跟著狄仁傑辦案,倒更像是一名高級護衛,而沒有護衛在皇帝身邊。

要知道千牛衛是皇帝的護衛隊和儀仗隊,並不會經常離開皇帝的身邊。

千牛衛的來歷最早可追溯到千牛刀,因其銳利可斬千牛而成為皇帝隨身攜帶的刀具,後來在南北朝時期就出現了一種護衛皇帝安全的高級武官,名為千牛備身,他們執掌千牛刀,人數雖少,卻成為皇帝的禁衛軍。

不過千牛備身不是什麼人都能幹的,高門子弟才有資格成為皇帝的千牛備身,這也遵循門蔭制度。唐高祖李淵最初的官職就是千牛備身,李昞在李淵七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李淵早早的承襲了唐國公,後來在楊堅篡周立隋後成為千牛備身保護隋文帝的安全,做了幾年的千牛備身才又去各地做刺史,然後一路做到了太原留守,進而起兵建立了大唐。

隋唐時期,府兵制已經發展的很成熟,而由此誕生了衛府制,由十六衛遙領府兵,護衛京師。十六衛中各衛又有不同,其中有十二衛遙領天下各地的府兵,番上宿衛京師。而另外的四衛並不遙領府兵,這四衛是左右監門衛和左右千牛衛,其中左右千牛衛統領的是皇帝的侍從和儀衛。

左右千牛衛的官職設置是這樣的,我們以左千牛衛為例來說明:

  • 上將軍(從二品)一人;
  • 大將軍(正三品)一人、將軍(從三品)二人:掌侍衛和供御兵仗;
  • 中郎將(正四品下)二人;
  • 千牛備身、備身左右各十二人,都是正六品下;
  • 備身一百人,正八品下;
  • 長史(正七品上)一人;
  • 錄事參軍事(正八品上)一人;
  • 兵曹參軍事、胄曹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

從以上設置可以看出,千牛衛大將軍是正三品的官職,這個官職在唐朝(尤其是唐初)已經算是武官的最高官職了。唐朝的一品二品官職多數是空置的,即便有也是虛設,或者功勳之臣死後的追封。

因此,在唐朝,真正的高官一般都集中在正三品,比如十六衛大將軍、六部尚書、中書令和侍中等,而且唐朝的宰相也多半是差遣官職,即正五品以上官員在官職前加授同中書門下三品或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就成為握有實權的宰相。也就是說這些參與政事的宰相或許本身的官職只是四品、五品。

狄仁傑兩次拜相時的實際官職都是正四品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狄仁傑的官職還沒有千牛衛大將軍大。不過因為加授了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狄仁傑就成了百官之首,權力遠在千牛衛大將軍之上,況且《神探狄仁傑》中,李元芳僅僅是檢校千牛衛大將軍,是個虛職,所以近似於狄仁傑的侍衛長。

而在這部劇中,真正的千牛衛大將軍是桓斌,他才是真正握有實權的正三品武官,虎敬暉則是中郎將,算是桓斌的副手。

桓斌和虎敬暉才是真正護衛皇帝的人,在千牛備身和備身左右手執千牛刀升殿供奉的時候,大將軍和將軍負責統領,中郎將予以輔佐。因為侍奉的時候要求很嚴格,不能相互走動,不能交頭接耳,也不能有搖頭舉手這樣的動作。如果皇帝有口敕下達的時候,通事舍人負責傳達,階下聽不到的就由中郎將來負責告知。

因此領實職的千牛衛府中的武將都要負起護衛和依仗的責任,而像李元芳這樣僅僅領虛職的武將則不需要在千牛衛府中打卡上班,也就有時間跟隨在狄仁傑身邊了。

<strong>


蕭曉四姑娘


唐朝軍隊分南北兩衙,南衙十六衛中有左右千牛衛兩衛,這兩衛只負責皇帝的警衛工作;北衙禁軍由北衙六軍組成,其中最為有名的一支就是羽林軍,北衙禁軍是皇帝私人軍隊,採用“募兵制”,由皇帝親信指揮。可以這樣理解,南衙十六衛是野戰軍,左右千牛衛是野戰軍中的京師衛戍部隊,千牛衛大將軍在唐朝時期是正三品實權武將,放在現在相當於一個集團軍司令。



李元芳的千牛衛大將軍職位更多的是榮譽職位,並不掌握實權,也不領兵負責皇帝的警衛安全。給李元芳一個千牛衛大將軍職銜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增加狄仁傑的威信,以方便他便宜行事,皇帝的侍衛長都在協助狄仁傑,各地大員還不得畏懼狄仁傑;二是籠絡狄仁傑,讓狄仁傑深知皇恩浩蕩,別人享受不到的待遇,皇帝都給狄仁傑了;三是補償李元芳在使團被殺案中受的冤屈並獎賞李元芳立下的功勞。可以說武則天這一手同時收了狄仁傑跟李元芳的心,讓兩人死心塌地為她工作。



唐朝官員的實權官職最高就是正三品了,一、二品都是榮譽性虛職,一般都是授給皇親國戚或者三朝元老,或者追加給已經死了的功臣。李元芳從一個從五品遊擊將軍一下升為正三品的千牛衛大將軍,可謂官運亨通,許多武將一輩子也難以企及!狄仁傑的官職是內史、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等級是正三品。從官階上看,狄仁傑跟李元芳的等級是一樣的,但是從實權上看狄仁傑的權利遠遠大於李元芳,狄仁傑的權利跟宰相差不多。李元芳也深知其中的奧妙,因此他在狄仁傑面前從來都是以侍衛長自居,而不敢跟狄仁傑平起平坐。



大秦鐵鷹劍士


  

  李元芳的千牛衛大將軍品級頗高,屬正三品職銜。

  在明清正三品只是副省級官員,諸如布政使、按察使都是正三品。巡撫、總督這種一方諸侯基本上是正二品。六部尚書也都是正二品。至於軍機大臣以及康雍時期的上書房大臣,則都是正一品大員。

  唐宋時期的官制與明清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宰相級別的品階,要比明清低得多。

  在宋代,凡是掛平章事的都是正宰相,同平章事即級別等同宰相,一般為正二品。節度使以及太師、太傅、太保等多為武將、文官榮譽職銜,位一品,地位尊崇卻並無實權。

  在唐代,宰相都會掛平章事職銜,平章事全稱“同中書門下三品”,換言之,唐朝的宰相不過是正三品官職。

  唐朝為三省六部制度,中央的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的最高長官都是正宰相。中書省的一把手叫做中書令,門下省的一把手叫做侍中,尚書省一把手原本是尚書令,因為李世民本人曾經在高祖時期當過尚書令,故他稱帝之後不再將這個職務任命給臣下,改由尚書省副長官,即尚書左右僕射為尚書省最高掌管。

  在《神探狄仁傑》中,文武百官經常稱呼狄仁傑為閣老,這個稱呼其實是錯誤的。

  在天授二年,狄仁傑因功出任地官侍郎,代理尚書事務,並被加授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

  所謂鳳閣鸞臺,即中書省。因中書省常在宮中侍奉天子,故稱為鳳閣鸞臺。

  在明朝,內閣輔政大臣都可以成為閣老。《大明王朝1566》中,嚴嵩就被人成為嚴閣老,那是正確的。但明朝的閣老是宰相,唐朝的閣老可不是宰相。

  在唐朝,並非中書省長官中書令被稱為閣老,而是資歷較高的屬官比如中書舍人被稱為閣老。

  多年後,狄仁傑再次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最終擔任納言。納言就是門下省最高掌管侍中,此前狄仁傑是品級等同宰相,到此時才是真正擔任宰相。

  至於李元芳擔任的千牛衛大將軍,簡單來說這是皇帝身邊的極品保鏢。單從品級看,是與宰相同級別,屬於後世的禁軍大將、元帥級別。這個官職品級極高,算是人臣極品。再往上就是開國功臣才能享有的什麼上柱國,什麼鎮國大將軍,甚至是皇子、皇太子才能享有的天策上將軍等等了。

  故此狄仁傑對李元芳非常客氣,從來不把他當成下級,而是以同僚,甚至是朋友身份對待。

  狄仁傑的口頭禪就是:“元芳,你怎麼看?”

  這句話之所以廣為流傳,不但彰顯出狄仁傑的寬宏大度,博採眾見,更體現出狄仁傑身為主角,身為宰相的氣度恢弘。狄仁傑雖然與李元芳平級,但李元芳是奉武則天之命護衛狄仁傑,故此,狄仁傑是主,李元芳是客,狄仁傑的身份還是高那麼一點點的。  

喜歡本文的就點個贊,加個關注吧,有您的鼓勵,葉之秋會更加努力的!


葉之秋


千牛衛是幹什麼的?

唐朝初年禁衛軍分為南衙和北衙,其中南衙分為十六衛,即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和左右千牛衛。而在這之中前十二衛是遙領全國府兵的最高軍事機構,而左右監門衛則負責守衛京師各城門,左右千牛衛則是專門負責保衛皇帝安全的部門。說白了唐朝的千牛衛就是有點像清朝的大內侍衛,它就是皇帝的貼身侍衛,其職責就是貼身保護著皇帝的人身安全。



在南北朝時期皇帝的防身御刀習慣被稱為“千牛刀”,之後在北朝北魏時期皇宮中出現了一種高級禁衛武官,他們除了負責皇宮的安全,還負責執掌皇帝的貼身御刀“千牛刀”,而這些武官就被稱為“千牛備身”。而唐朝的左右千牛衛就是專門負責管理這些千牛備身的最高機構。當然最開始這個機構不叫“左右千牛衛”,先是在貞觀年間被稱為“左右府”,後在高宗年間被稱為“左右千年府”,之後又改為“左右奉宸衛”,千牛衛是到唐中宗神龍元年才正式被定名的。



當然千牛衛的職責如果要細分的話,其實很繁瑣。千牛衛不但需要貼身護衛著皇帝的安全,還需要掌管著皇帝的御用之物,包括二百一十九個御仗之物,及三百個羽儀之物。同時每當皇帝上朝的時候,千牛備身和備身左右還需要跟隨著皇帝上朝並在御座左右站立護衛,同時如果皇帝的口詔,當通事舍人傳聲大殿之外的時候,如果有跪在大殿之外的人有聽不到的,中郎將還需要親自前往告之。可以說千牛衛的職責可不簡單,甚至是有些許的繁瑣啊。



千牛衛的編制

據唐六典載唐朝神龍元年,左右千牛衛設將軍各一人,軼從三品;中郎將各二人,軼正四品下。神龍二年又增設大將軍各一人,軼正三品,並置千牛備身各十二人、備身左右各十二人、備身各一百人,及主仗一百五十人。

同時左右千牛衛還有分屬各將的屬官,包括正七品上或從六品上的長史各一人,正八品上的錄事參軍事各一人,正八品下的兵曹參軍事各一人,及正八品下的胄曹參軍事各一人。



而其中左千牛衛大將軍和右千牛衛大將軍主掌千牛衛麾下的所有宮殿侍衛,並負責皇帝所有的儀仗,及總掌曹事和總判衛事。左、右千牛衛將軍則是大將軍的副官,負責輔佐大將軍的工作。左、右中郎將則負責通判衛事,及掌供奉侍衛。千牛備身則掌宿衛侍衛。長史掌判諸曹官吏的獎懲和刑罰。錄事參軍事掌記錄千牛衛各官員和士兵的獎懲和得失。兵曹參軍事掌文、武官及千牛備身、備身左右的勳階、考課、假使、祿俸等事。胄曹參軍事掌千牛衛儀仗之事。



那麼李元芳的千牛衛大將軍算多大的官?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李元芳的官職並不是什麼千牛衛大將軍,而是“檢校千牛衛大將軍”。而在古代“檢校”的意思就是“詔除”,也就是說李元芳的這個官職是皇帝單獨冊封的,而不是經過吏部正式任命的。所以說李元芳的檢校千牛衛大將軍其實就是類似於現在的榮譽主席一般的職務,也就是說他的職務並不是實職,而是虛職,他並沒有真正的千牛衛大將軍所擁有的權利,這個職務只是皇帝給他用來代表他的品級和彰顯他的地位罷了。



不過不管如何檢校千牛衛大將軍的品級就擺在那裡,就是正三品上。而在唐朝尚書左右僕射這樣的宰相都只是從二品,可以想象如果是單純按照品級來看的話,那麼李元芳的地位不可謂不高啊,畢竟只比宰相低一級,地位能有多低呢?但是如果按照李元芳職務的權利來看的話,可以說李元芳的權利都比不過一個正四品下的下州刺史,畢竟李元芳現在的官職只是榮譽性的,所以他的地位雖很高,但權利真的不算大。


澳古說歷史


李元芳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因電視劇《神探狄仁傑》擁有眾多粉絲。而歷史上對於李元芳這個人的記載出現於明朝,並非狄仁傑的助手,而是明朝的一位普通官員。而千牛衛大將軍這個職位的級別很高,屬正三品。



千牛衛起源和設置

“庖丁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莊子·養生主》

“千牛”為刀名,意思是刀之銳利可屠千牛。千牛刀常備身邊,後比喻侍立皇帝左右之警衛人員。唐代設左右千牛衛,為禁衛之一。宋代設有左右千牛衛上將軍等。遼和金亦曾設置,元以後廢。


北朝北魏的時候,出現了一種高級禁衛武官,他們除了負責皇帝的安全,還掌執御刀"千牛刀",這種禁衛武官就是--"千牛備身"。

最初"千牛備身"出現的時候,似乎並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來統領這些武官。後來,北魏孝明帝中期出了"領左右",很可能就統領著"千牛備身"。再往後,歷朝歷代統領"千牛備身"的機構名稱不斷變化,在唐高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稱"左右千牛府",到了唐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改為"左右千牛衛"。

這樣看來,"千牛衛",正是因為它統領著禁衛武官"千牛備身"而得名。唐代禁衛軍分為南、北兩衙,左右千牛衛是南衙衛兵。影視劇裡的李元芳(檢校千牛衛大將軍)南衙衛兵就是"十六衛",是國家軍隊。唐朝實行"府兵制",在"南衙十六衛"中,除左右千牛衛和左右監門衛不領府兵、只負責警衛外,前"十二衛"都遙領全國府兵。

左、右千牛衛大將軍、將軍之職,掌宮殿侍衛及供御之儀仗。由此可以知道檢校千牛衛大將軍是虛銜,並無實權,相當於榮譽職務。唐的大將軍很多,大將軍只是軍銜,不被實授指揮權的話就是個閒人,不象漢朝的大司馬大將軍,那是全國軍隊的司令。

檢校千牛衛大將軍



"檢校",是"詔除"(皇帝下詔單批)而非"正命"(通過吏部正式任命)的"加官"。在唐代官制中有兩種可能的情況:


第一,"兼領"或者"代理",即本來就有一定的職位,"兼領"平級/低級的另一種職位。如唐初南衙十六衛的將領經常"檢校"北衙羽林將軍--"某衛大將軍(正三品)檢校羽林將軍(從三品)";長孫無忌以"太尉(正一品)"身份"檢校中書令(正三品)"。

第二,並不需要真正地履職的額外加官。類似於現代的榮譽主席的意思。如杜甫"檢校工部員外郎",但實際上他根本沒有到工部去工作過。

所以從劇情上看,李元芳的"檢校千牛衛大將軍"更可能是屬於第二種情況,不參與大型朝會、儀仗、沒有實際權力,有的只是大將軍這一虛銜,只是跟著狄仁傑四處查案,做個保鏢,打個下手。


棍哥觀史


左千牛衛大將軍是正三品,但並不是千牛衛的最高首長;上面還有左千牛衛上將軍,正二品。千牛衛平時負責給皇帝站崗護衛,天子出行時就在旁邊隨從,簡單來說就是皇帝隨身保鏢。而李元芳更像一個高級保鏢,位高權不重,所以電視劇裡武則天派他貼身保護狄仁傑。



要說清這個問題必須得提一下唐朝前期的兵制。

唐朝前期兵制是府兵制,簡單來說是在各地設置六百多個折衝府,每個折衝府一千人左右,這些折衝府兵輪番到長安擔任宿衛京城的工作。在中央設置十六個衛,分別是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等十六衛,全國的折衝府都歸十六衛遙領。


但是十六衛並不能實際指揮各個折衝府,唐代法律規定,凡是出兵十人以上都必須有朝廷的調令、兵符方可調動。而折衝府兵將的升遷權也在兵部,並不歸十六衛管理。可見十六衛官職只是虛職,並無實際兵權。凡有戰事,朝廷會臨時任命大將統帥折衝府兵出征,戰事結束後兵散於府、將歸於朝;故無武將造反之憂。

綜上,左千牛衛大將軍只是一個榮譽職務,位高權不重。


張睢陽齒


李元芳與狄仁傑屬同官階,都為三品。

唐玄宗之前實行府兵制,設立“十六衛”,以“衛”統“府”。十六衛包括: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領軍衛、金吾衛、千牛衛、監門衛。

雖然十六衛設上將軍、大將軍各一人,但上將軍基本不常設,因此大將軍是最高軍事掌管。看似十六衛統領天下府兵,堪稱全國最高的軍事機構,但基本是遙領,不具備戰士指揮權。

其中千牛衛是皇帝貼身侍衛,不掌管府兵。李元芳的“千牛衛大將軍”實則是皇帝貼身侍衛的首領。

值得注意的是,李元芳是“校檢千牛衛大將軍”,“校檢”是皇帝特別任命的意思。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兼任,比如長孫無忌曾太尉校檢中書令;另一種是名譽,比如杜甫曾校檢工部員外郎,但他從未去工部上班。

李元芳屬於第二種,名譽的千牛衛大將軍,而且他保衛不是武則天的安全,而是狄仁傑。雖然李元芳和狄仁傑均屬於三品,但李元芳還是狄仁傑的下屬。


五味社


“千牛衛”這個名字,來自於一把刀:千牛刀。

在《莊子·養生主》中講到,庖丁解牛用的刀,可以殺數千頭牛,依然鋒利如初。於是,古人就把帝王隨身攜帶的刀叫做“千牛刀”。寓意是"銳利可斬千牛"。

南朝宋"後廢帝"劉昱就是被自己心腹侍從楊玉夫,用他自己所佩戴的千牛刀殺害的,死的時候才十五歲。

北朝時期,掌執御刀"千牛刀"的高級禁衛武官,開始被稱為"千牛備身"。唐高宗時,設立"左右千牛府",管理千牛備身。到了唐中宗神龍元年,又將"左右千牛府"改為"左右千牛衛"。

唐朝神龍二年,在左右千牛衛各設“大將軍”一職,正三品,掌宮殿侍衛及供御之儀仗。其手下的“千牛備身”都是從“高蔭"子弟中挑選,個個都是長得儀表堂堂。

由此可以看出,千牛衛大將軍很像清朝的領侍衛內大臣。千牛備身,就是皇宮中的侍衛。不過,清朝的領侍衛內大臣是正一品;一等侍衛就已經是正三品。

不過,在《神探狄仁傑》中,元芳後來成了狄仁傑的衛隊長。

其次,我們再來說下唐朝的軍制:十六衛。

在隋唐之前,歷朝歷代實行的是“府兵制”。年齡在20歲到60歲之間的男人,都要服兵役。時在家生產、農閒訓練、戰時出征。這些士兵,歸各地軍府管理。但是,軍府只有管理戶籍和日常訓練的權利,沒有領兵權。

隋唐時,開始實行“衛府制”,就是以"衛"統"府"。唐朝時,在京師設立“十六衛”,其中,有十二個“衛”負責遙領各地府兵。這"十二衛"遙領天下657個折衝府,管理“外軍”。

這十二個衛是::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

另外,還有四個衛管理禁軍:左右監門衛和左右千牛衛。這個“監門衛”負責各門的守衛;“千牛衛”就是管理皇帝的侍從和儀衛。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可拉倒吧!他是檢校,意思是名譽的,沒有實職。另外,也別太在意電視劇裡的官職,千牛衛有左千牛衛和右千牛衛,最高長官就是左千牛衛大將軍和右千牛衛大將軍。而李元芳啥都不沾邊。


邱氏鴿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