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2年,他把80年代的路邊攤,做到300家門店,有何祕訣?

只用2年,他把80年代的路邊攤,做到300家門店,有何秘訣?

近日,火鍋界的扛把子“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了。

由火鍋帶起了的一股涮肉、擼串潮流也逐漸變得火爆。近年來,新興的火鍋、串串香、麻辣燙品牌層出不窮。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餐飲行業中,僅串串香門店就新增了8000多家,總數達到了4萬多家。

這些門店大多分佈在四川、重慶地區,能夠進一步擴張到全國的還是少數。


只用2年,他把80年代的路邊攤,做到300家門店,有何秘訣?


但是,其中也不乏黑馬,“馬路邊邊”就是一個較為突出的品牌,它自成都起步,剛剛誕生兩年,就擴張至全國近30個城市,開出了近300家門店。

20年摸爬滾打

馬路邊邊的創始人叫郭一凡,年近40的他經歷過多次創業,是十足的創業老炮。

郭一凡的學歷並不高,家庭並不富裕的他只讀完了高中,就被迫外出打工謀生。

一開始,他做的都是一些不需要動腦子的工作,也就是“打雜”,比如說在報社做打字員,發發報紙等。

當他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和資金之後,正趕上互聯網大火的時期,上網的人越來越多,於是他便辭職,東拼西湊買了幾臺電腦,開了一個網吧。

這算是他初次創業,一切從無到有,經過8年的打拼,網吧生意也還算紅火。

但是,時代潮流滾滾向前,隨著互聯網與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緊密,再加上人們收入的提高,電腦成了家庭的常備品,去網吧上網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眼看著網吧生意越來越不景氣,郭一凡果斷止損,帶著這些年賺來的一些錢搞起了工程,修過高速公路的水溝。

但是,能夠搞工程建設的人大都是有資金、有背景的人,郭一凡充其量就是一個小的包工頭,經常是做完這次不知道下一次工程在哪裡。

經過了九轉十八彎之後,命運之路終於來到了它的正軌,這一次郭一凡投資了朋友開的一家烤魚店,開始走上了餐飲創業之路。

作為股東的郭一凡逐漸摸清了餐飲行業的規律,隨後他便另立門戶,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烤魚店“滿當當”。

毫無疑問,這次創業也是失敗的,否則就不會有後來的“馬路邊邊”。

但是通過這次創業,郭一凡積累了餐飲行業的人脈,其中包括大龍燚火鍋創始人柳鷙和味蜀吾火鍋創始人範勤耘。

麻辣燙“吃”出懷舊風

烤魚品牌“滿當當”創立於2015年,支撐了近1年,但是效益並不怎麼好。

於是,在這期間,郭一凡開始琢磨轉型。他開始考慮:為什麼別人可以打造網紅爆品,而自己的品牌卻怎麼也火不起來?

餐飲是一個大行業,其中,並不是所有的品類都會給新興品牌留下發展空間,而觀察近年來的市場,以海底撈為代表的火鍋品類正逐漸被人們所熱愛。

所以,郭一凡決定入局火鍋品類,但若要開火鍋店,他顯然拼不過業界老大海底撈,同時朋友之中做火鍋的也很多,這意味著他可能遭到夾擊。思慮再三,他選擇了細分品類麻辣燙。

即便是做麻辣燙,類似的門店在重慶和成都兩地就有1萬多家,如何讓自己的品牌“鶴立雞群”是一個難題。

郭一凡的解決方法是以“懷舊風”主題,吃出不一樣的情懷。

1

職場人群定位

首先,他將餐廳的目標人群定位18至40歲的人群,這部分人正處於青壯年,大都在高壓的狀態之下長期的工作。

空閒時間樂於以吃喝的方式來發洩情感,市井氣十足的路邊攤是他們的至愛。

因此,郭一凡將品牌命名為“馬路邊邊”,人們一聽便有十足的畫面感。

2

80年代裝修風格

單靠品牌名稱還不夠,想要顧客記住你的店,還必須在裝修上下功夫。

18至40歲的人群以80後、90後為主,為此,馬路邊邊在裝修上主打80年代的懷舊風。

破舊的青灰色牆壁上裸露的紅磚,綠漆塗刷的玻璃格子門,紅漆的窗框,和路邊相同材質的灰色地磚。

不僅是店面裝修,就連餐具和桌椅都採用上世紀80年代的款式,毛澤東頭像的搪瓷碗杯、方木凳、鋁鍋,還有裝食材用的竹簍等等。

不同城市的人有不同的年代記憶,因此,馬路邊邊的裝修並不是統一的,它會將當地的一些特色建築還原到店內,打造屬於當地食客的專屬記憶。

但為了保持品牌的統一性,郭一凡也限定了一些固定的元素,如:藍色的木質桌椅、路燈、電線杆等。

3

只做辣味鍋底

如果光靠店面裝修,頂多能滿足消費者一時的好奇心,而想要收穫回頭客,就必須以口味取勝。

馬路邊邊以裝修躋身網紅界,以“好吃”俘虜了食客的胃。

起源川渝地區的麻辣燙,因為其他地區人們口味的不同,而逐漸發展出許多蘸料和各種不同鍋底。

郭一凡把它們全部去除,只留下成都地區正宗的辣味鍋底,加上巴適小土豆、毛肚、冒腦花等幾個特色的小碗菜。

菜單少而精,全國門店都是一樣的菜單,統一的口味反而加深了食客的記憶。

差異化不能徒有其表

在麻辣燙、串串門店叢生的成都地區,能夠做出正宗川味的品牌不止馬路邊邊一家,但卻只有像馬路邊邊這樣的少數幾家品牌能夠脫穎而出。

究其原因,在於郭一凡注重打造差異化的場景。這樣的場景不是說你隨便搞一個清宮風、桃園風主題就能成功,它需要切合消費者的心態。

麻辣燙本就是從路邊攤走進店內的,80年代的路邊攤場景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有時候,一味的強調“與眾不同”、“特立獨行”,反而會適得其反,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才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