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野菜乾啥?以前爲了充飢,現在爲了健康!


吃野菜乾啥?以前為了充飢,現在為了健康!

昨日,洛陽路街道海琴社區老年食堂飄出野菜的清香,薺菜餃子、海蓬菜包子、槐花炒雞蛋、野菜飯糰擺上餐桌,老鄰居們聚在一起品嚐“野菜盛宴”,這些當年用於充飢的野菜,現在成了“香餑餑”,大家感慨改革開放40年來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品味老百姓餐桌飯菜的變化。

野菜烹製美味佳餚

中午11時,海琴社區老年食堂擺起兩張長餐桌,30多名老鄰居帶著各自家中做好的“美味佳餚”來此聚餐。與以往大魚大肉不同,這次舉辦的是 “野菜盛宴”,餐桌上的菜品都是居民自己用各種野菜烹製。為籌備這頓“野菜盛宴”,30多名居民前天一起到附近山頭挖回五六種野菜,然後又到市場買回地瓜面、玉米麵、黃米麵,用這些平時很少吃的野菜、粗麵制辦了一桌另類大餐。 “現在入秋了,山上的野菜開始老了,味道不如春天的,幸虧我開春挖的一些洗淨放在冰箱裡存著,現在拿出來剛好嚐鮮。 ”聽說要在社區舉辦野菜宴,老鄰居們積極張羅,因為季節有些晚,山上的嫩野菜少了,大家就把之前採摘的野菜、地瓜葉、槐花從冰箱拿了出來。

吃野菜乾啥?以前為了充飢,現在為了健康!

大魚大肉都吃膩了

“現在日子好了,整天大肉大魚地吃,都膩了,我們決定換個口味,也讓老鄰居們湊在一起回味改革開放40年來的餐桌變化。”海琴社區書記楊愛武告訴記者,國慶節前夕,社區組織老居民舉辦鄰居宴,不少老鄰居聽說聚餐表現出的情緒不太高。詢問得知,大家現在天天在家“吃香喝辣”,對大魚大肉的聚餐並不太感興趣。 “不如咱們組織個野菜宴,吃點平常不常吃的,老鄰居們對此還有共同語言,大家對近40年的餐桌變化都有感觸。 ”在一名老鄰居的建議下,野菜宴通知發了出去,立即得到大家的響應。

當年野菜團用來充飢

“來,大家先嚐嘗俺家的油炸螞蚱菜,絕對香。 ”野菜宴開始,72歲的紀玉蘭首先端起自己做的油炸螞蚱菜讓大家品嚐。“手藝不錯,還是當年的老味道,別光吃她的,大家也來嚐嚐我做的地瓜葉菜團。 ”老鄰居們邊吃著別人家的菜餚,邊不住向大家推薦自己做的飯菜。紀玉蘭告訴記者,他們這些六七十歲的老鄰居都有挖野菜吃的習慣,雖然現在日子好了,但這個老習慣一直沒改變。在紀玉蘭印象中,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樓院鄰居們的主糧是玉米麵,每月也有二等麵粉和三等麵粉供應,地瓜也是按人口憑票購買。如果誰家孩子多,糧食不夠吃,就必須用野菜添加在飯裡充飢。有一個鄰居吃野菜,第二天臉“胖了一圈”,最初還以為是營養好,後來才知道是吃螞蚱菜吃多了引起的浮腫。

吃野菜乾啥?以前為了充飢,現在為了健康!

冰箱存野菜方便“打牙祭”

“1978年改革開放前夕,不少老百姓家裡的餐桌上也有野菜飯糰,那時候沒人愛吃這個,都想吃白麵饅頭和肥肉。 ”夏玉波說,那時候在玉米麵裡添加野菜是為充飢。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野菜已經淡出百姓餐桌,近十多年來逐漸成了酒店的美食菜品。“現在一個地瓜面野菜包子的價格,能頂三個大肉包子了。 ”夏玉波笑著說,現在鄰居們經常趁著春天到山上採摘薺菜、苦菜、馬莧菜、龍鬚菜、麵條菜、槐花等野菜,除了當時吃些嚐鮮,還要放到冰箱裡存著,到了秋冬季節拿出來“打牙祭”。

青島早報首席記者 趙健鵬 實習生 張志坤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