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升三」,家長該警惕孩子常出現的哪些問題?

二年級升上三年級,這個過渡時期,是學生學習的“分水嶺”,這期間,語文知識從字詞向段落過渡,而且開始學作文,很多同學都覺得很難。

特別是字詞基礎不好的同學,馬上就會出現“只會說,不會寫”的情況,家長要幫助孩子度過這個“難關”。

  作為家長,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低年級,我們孩子能考90多分,怎麼從二年級到了三年級就剩7、80分呢?”要求家長做到,不能丟到字詞的情況下,除了加強在家的聽寫外,要鼓勵學生多讀書,並且要求學生積累,不光是看,還要動筆摘抄下來。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年級升三年級,這個轉折期,對孩子的一生有很大的影響,那究竟“轉”在哪裡呢?

1、“轉”在生理和心理特點變化明顯,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  

2、“轉”在孩子從一名兒童成長為一名少年,逐漸有主見。

3、“轉”在孩子的情感發展由易變性向穩定性過渡。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向內控、深刻、自覺發展。  

4、“轉”在從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轉變。


這些轉變有的我們已經重視,有的剛剛感覺到,有的還沒有關注到,請我們的家長做個有心人,在瞭解孩子們所處的這個特殊時期之後能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給予幫助和教育,多和孩子談談,聊聊知心話,瞭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轉折期內容易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孩子在成長的不同階段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從我平時的觀察來看,學生目前在以下方面存在著不足,這裡我談的是共性,共同存在的問題一定要引起我們特別的重視。首先談的是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二升三”,家长该警惕孩子常出现的哪些问题?
學習的自控力和主動性不夠。


進入三年級後,我們會明顯發現孩子的運動量變大了,加上學習壓力的增大,難度的增加,孩子娛樂的時間變少了,在長時間的學習中,學生會產生疲倦感,這時孩子就會想方設法宣洩自己的情感,學生容易變得浮躁,學習不踏實,成績時好時壞,起伏大,不容易靜下心學習,作業時不應該犯的錯誤多,這些都表明孩子的自控力欠缺。

與此同時,學生的主動性不夠也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比如說: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後,不願意做額外的提高作業或家長佈置的作業;採蜜本上好詞好句的摘抄,老師不硬性規定,自己就懶得去做,存在著“惰性”。

對策:給孩子確立明確具體的目標

這裡的目標有兩個,一是遠期目標,即理想。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意義,把學習和自己的理想、社會事業聯繫起來,這個理想不一定就是孩子以後從事的事業,但是孩子有了一個奮鬥的目標,會產生持久而主動的學習動力。

二是近期目標,最好是一兩週內通過孩子努力就可達到的。在這過程中,我們要注意經常關心和詢問他們的學習情況,對他們所取得的每一個進步表示祝賀,當他們表現不佳時,也要給予適當的批評。

一個目標達成後,再製定一個新的目標。給孩子適度的壓力。孩子年齡小,許多事情的利害尚不知曉,不太懂得學習的意義,不願意在課本知識上多下功夫。

所以,需要我們對學生施加適當的壓力,而不能聽憑學生完全自由行事。我們要通過各種方式,講清楚學習的意義,儘量從正面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二升三”,家长该警惕孩子常出现的哪些问题?
探索難題的精神欠缺。


三年級後,我們發現考試不是僅僅考課內的知識了,這就要求我們的孩子在課外要大量地汲取知識,補充課內所學。

目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最頭疼的算是閱讀理解。和低年段的閱讀理解不同,除了對字、詞、句的把握,中年段的閱讀理解更多的是對段落的理解,要學生歸納段落的主要意思以及中心思想。

這對學生來講是很困難的。在平時的練習中,如果遇到讓學生談談自己感受的題目,懶一點的學生就不想做了,等著老師和好同學講答案,長時間下來,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越來越差,心理壓力也會越來越嚴重。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數學中,稍難的題目學生就自動放棄了,導致自己越來越懶。

對策: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面對難題不自信,害怕,根本原因是沒有掌握解決此類問題的根本方法,所以對課堂上老師傳授的方法要認真聽,同時要學會舉一反三,靈活地運用知識,題目“百變不離其中”,掌握了方法,就能將難題轉變為做過的、熟悉的題目。讓孩子體驗成功,逐步養成探索精神。

在家輔導孩子的時候,不要將答案完全告訴孩子,要有意識地將題目分成幾個步驟進行,這樣可以降低難度,讓孩子一步步完成,及時肯定他的成功,讓他產生滿足感,這樣伴隨著孩子愉快的情緒體驗,他會進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願望,慢慢會對難題消除恐懼感。

“二升三”,家长该警惕孩子常出现的哪些问题?
讀書的質量不高。


  二年級時我們就已經著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應該說我們班孩子閱讀起步是比較早的,但是我最近發現兩個情況:

第一,很多學生讀書是裝樣子的。一方面是裝給老師和家長看,希望受到表揚,另一方面是裝給自己看的,純粹完成任務。

第二,讀書的質量不高,讀完就忘,一點印象都沒有,一點積累都沒有。所以孩子在寫作文時,感到沒話說,內容空洞,語言蒼白。經常有家長打電話過來說:

“我們家孩子也看了很多書啊,為什麼寫作文還是沒有提高呢?”

讀書質量不高就是原因了,你要分析,究竟是孩子在裝樣子,還是確實不會做積累,一個是態度問題,一個是能力問題,要區別對待。



對策: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大家可以為孩子購買、訂閱合適的圖書報刊,創設一個閱讀環境,全家一起養成看書讀報的習慣。要注意的是,書最好不要訂得過多,書要少而精。為防止“走馬觀花”,家長可以與孩子共讀一本書,共同討論書中的問題,並指導孩子做讀書筆記和好詞好句摘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