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怎麼過年?有什麼菜是必須要吃的?

小胖城老楊


農村過年,沒有太多講究,敞開懷吃就行了。

什麼菜?

中國農村千百萬,每個地方風俗不一樣,菜式也不一樣。但是我想,雞鴨魚肉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上各地的做法不同,所以豐富的程度可想而知。

說一說我家那地方的吧!

安徽省六安市

早晨的老母雞湯下掛麵

我們家過年,早晨必須吃的早飯是,老母雞湯下掛麵。我家每年都會喂上十幾只,或者幾十只,留著過年過節殺雞吃。過年用的老母雞是用稻穀,青菜和蟲子喂的兩年左右的母雞。這種母雞肉不多,有的很瘦,但是它的骨頭和濃縮的雞肉燉出來的湯非常鮮美,營養豐富。

臘月二十九殺雞,殺完雞用開水燙一下,容易去羽毛,羽毛拔完後,用在山裡面拾來的松針葉子燃燒的火,把剛拔完的雞毛的雞放在上面撩一下。這樣做是為了把雞皮上面附著的細小的不容易看見的小羽毛給燒掉。然後去池塘裡面清洗乾淨,回來用井水再次清洗一下,剁成兩半。臘月二十九晚上起爐火,用鋁鍋燉。鋁鍋裡面放入剛剛打上來的井水,然後把被剁成兩半的雞整隻放進去。微火,燉一個晚上(中間,我爸會時不時的起來往鍋裡面添水),一直到第二天早晨,年三十早晨,直接把鋁鍋裡面的雞肉和雞湯,一起倒入六安那塊特有的灶臺大鍋上面,加熱,放上面條,加點鹽和味精,撒點蔥花,就可以吃了。

每次我都吃上一大碗,美美的,至於為什麼早晨要吃老母雞湯下掛麵這個問題,我也不能回答,我爸爸不知道,媽媽也不知道,奶奶也不知道,這大概就是傳統吧!

中午的年夜飯

接下來是中午了,吃年夜飯。對你沒看錯,我說的是中午吃年夜飯。可能在大多數地方是晚上吃年夜飯,而年夜飯是過年那一天最重要的一頓飯。我們那塊,最重要一頓飯是中午吃,哈哈,沒聽過吧?😄😄😄😄

中午吃年夜飯,而且吃的越早越好,弄的快的家庭,基本上上午九點就開始放鞭炮了,放完鞭炮就開始吃了。(小時候那會兒,我們那的習俗是,過年那一天,不能去別人家裡,只能在自己家。吃年夜飯之前,要放一掛特別響亮清脆的鞭炮,然後再吃飯。)

六安地區的餐桌上的菜,基本上都差不多。

  • 醃製的鹹雞鹹鴨鹹鵝

一定有的一道菜是年前一個月醃製並晾曬出來的,鹹雞,鹹鵝,鹹鴨,鹹豬肉。這也是六安人民的最愛。我小時候不是太喜歡吃,因為太硬,咬不動。但是現在非常懷念,非常愛吃,每次回家,都要吃好了才行。

  • 鍋子

一般家庭人少的話2個鍋子,人多的話4個鍋子。

鍋子一般是酒精爐鍋子,小時候沒有酒精爐子。用的是土爐子,裡面加柴的,我覺得這樣是最香的,用乾柴,煮出來的米飯和菜都飛常的香。

鍋子裡面的菜是啥呢?

基本的是

黃豆炒雞一個鍋子,

草魚燉蘑菇一個鍋子,

粉絲牛肉一個鍋子,

燉排骨一個鍋子。

我最喜歡吃的是黃豆炒雞的這個鍋子🐔。小時候冬天沒有青黃豆,都是幹黃豆,然後配上新殺的大公雞(黃豆炒雞一定要是大公雞),簡直是美味。

其次是牛肉粉絲鍋子🐮。這個就不用說了,做牛肉的時候多放點水,然後把開水泡好的粉絲放在裡面,一邊煮,一邊吃。這個鍋子下面容易胡,最好經常翻翻,小火煮。

然後是魚鍋子🐠。這個魚,基本上是池塘裡面剛捕上來的魚。我們那過年之前,村裡面的人都會合夥在我們那最大的池塘裡面撈魚,然後每家每戶,按人口多少分幾條。我們那池塘裡面,有混子魚,鰱子魚,鯉魚,等等很多。我最喜歡吃的是鰱子魚,我們家煮魚一般放的是白色的蘑菇,那樣煮出來的魚湯最是鮮美。

最後是排骨鍋子了,這個排骨鍋子,就是排骨燉出來的,裡面放上各種魚丸。小時候吃的排骨都是自家喂的一年的豬排骨,肉質非常嫩滑,不膩。現在家裡面沒有餵豬了,但是有的人家還是用土方法喂的豬,所以我們家吃的都是村裡面自己喂的豬肉。

  • 各種盤子菜

有青椒炒火腿腸、土豆燒肉、媽媽醃製的豇豆榨菜、紅燒鯉魚、紅燒肉、涼拌芫荽、素炒菠菜、虎皮青椒、爆炒烏頭菜等等等等。還有很多。反正過年嘛,怎麼樣豐盛怎麼來!

晚上的紅糖大紅棗子煨雞蛋

晚上的飯是中午吃剩下的,餓了就吃。不餓不吃。

但是到晚上10點多的時候,我媽會大紅棗,紅糖,雞蛋放到會里面煮著吃,每年都有,我沒那的人都吃這個。我記得,有一年,我爸一口氣吃了10個雞蛋,哈哈!我不喜歡吃雞蛋,每次就吃紅棗子。

最後看看春晚,看看外面的煙花,守著歲,過著年。


安徽六安君


現在過年感覺沒以前熱鬧了,我婆家,除了吃,中老年人就是打牌,年輕人就是玩手機。

過年這天吃也是特別豐富,一大桌子,雞鴨魚肉,涼菜滷菜,把平時吃的都集中起來了。

我孃家,我家都沒人打牌,早上起來忙著弄吃的,雞是必須的大公雞,代表來年紅紅火火,魚,代表年年有餘,吃完天氣好就一大家子山上轉路,天氣不好就在家看電視聊天帶烤火。

還是懷念小時候的過年穿上新衣服,口袋裡裝著炒花生找小夥伴玩,童年記憶。



楊楊在農村


說起過年,是我小時候夢寐以求的,吃點好吃的,穿新衣服,放炮仗,跟著大人出去拜年,賺幾毛壓歲錢,高興死了。

現在老了,不盼著過年了,可是一晃就是一年,時間過的真快,還有50來天就過年了,又要老了一歲。

過年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一年當中最大的節日,一家人都會盡量盡力團聚在一起,過個團圓年,吃個團圓飯。

在我們滄州,大年初一必須吃餃子,吃完餃子給父母和家裡的長輩拜年,然後再出去給村裡和家族的長輩拜年。從初二開始去給姥姥家姑家姨家丈人家和其它一些長輩親戚去拜年,過了十五,年就算過完了。

致於有什麼菜是必須吃的,地方風俗不一樣。我們這裡雞魚肉是必不可少的,其它菜類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而定。

現在老了,對於過年沒什麼期待了,就是希望兒女們常回家看看,給父母多點關心。


初心老聶


我小的時候在西北農村爺爺奶奶家,一般過年,先要在臘月二十到三十之前,準備過年期間要吃的東西,蒸花捲,蒸棗饅頭,烙紅糖餅,炸油餅,炸魚,炸蝦,殺一頭養了一年豬,可以做蒜苗炒豬血,滷好涼拌的豬頭肉,豬耳朵,豬舌,豬蹄,蒸糟肉,麻辣肉,豬皮做皮凍,爆炒腰花豬肝,豬肺,豬心等。買好過年期間各種水果,蔬菜,點心。

臘月二十三,在廚房裡貼上灶王爺的畫像。吃完晚飯,準備上茶水,菸酒,水果,點心,還有十二個或是十三個自家烙的小糖餅,是根據平年或閏年而定的。放在灶王爺畫像前面的小供桌上,燒上三炷香,拜上三拜後,送灶娘娘回孃家,等到三十晚上再接回來。


到了三十,開始裡裡外外大掃除,掃去一年灰塵和黴運。下午,開始貼對聯,窗花,放鞭炮,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燒三炷香,拜上三拜。小孩子換上新衣服。晚上開始吃長面,也叫臊子面,寓意長長久久。吃完飯之後,開始準備茶水,菸酒,水果,點心,一碗晚飯提前留的長面,早早印好的紙錢。去找一個空曠的地方,祭祀祖先,磕三個響頭,讓祖先保佑後輩們平安健康,事業,學業事事順利。祭祀完回到家,給長輩們磕頭,說吉祥話,祝福語,長輩們給紅包。之後開始等待看春晚,再就是大人領著小孩到隔壁鄰居和村莊附近的親房家互相串門拜年,最後守歲。

初一早上,天矇矇亮,大人領著小孩去附近的寺廟去燒香,祈求來年的心願。回到家放完鞭炮,吃長面,我們這邊初一早上也是吃長面的。然後去準備中午的飯菜,迎接即將到來拜年的親戚們。拜年期間,大人們聊著一年來有趣的事情,小孩子們放鞭炮,捉迷藏,看電視,玩遊戲,這樣一直延續到十五之前。期間還有我們這裡的特色—秦腔,是村裡自己組建的唱戲班,畫上各種年譜,奏上各種樂器,一般都中老年人,婦女們喜歡。因為音響比較大,所以過年期間,附近的家家戶戶,都能聽見唱戲的聲音。

到了十五,早上特別早的就傳來鑼鼓,鞭炮的聲音。家裡人趕緊吃完早飯,帶著小孩去看我們這裡的特色—社火,來自好幾個村的,聚到一起表演,有太平鼓,小腰鼓,舞獅子,舞龍燈,大頭羅漢戲柳翠,跑驢,扭秧歌,鐵芯子等。



看完社火之後,回家路上順便再買上元宵。等到晚上就可以吃元宵了,餡料有黑芝麻,桂花,紅豆沙的,五仁的,寓意團團圓圓。然後看煙花,跨火堆,祛除身上的疾病,黴運,去村裡組織的燈謎會,猜燈謎。

其實在我們這裡的地方認為,以前一整個正月都是過年的,後來到現在,好像只有初一到十五有過年的氣氛。


蕊雅營養


我婆家農村的,過年風俗很不同,一個地方一個樣,山西北邊大山裡挨著河北,不過年三十,也不是年三十放炮,不看春節聯歡晚會,七點不到就睡了。是初一早上三點多就起來放炮。我說他們家過的是舊社會的年,還不服。呵呵!自從出嫁,就感覺到了什麼叫落後!年夜飯就是圖中的大燴菜,一大家人,一大盆菜。跟舊社會的過年沒啥兩樣。





美食配美茶


在我的老家湖北黃岡,典型的大別山區中國標準農村!過年大概就是吃喝、玩樂、走親訪友、和處理一些各家的瑣事!在老家農村,差不多臘月23左右到大年三十之前,平時在外地務工的村民都會從四面八方趕回鄉下,準備歡度春節!正常的話過年是從大年三十到月初,完後咱們回得稍早的人會提前準備過年的各種所需,俗稱逛街打年貨,那麼大年三十就屬於正式過年了,他們會張燈結綵,貼對聯,穿新衣服,各家團圓!吃喝玩樂,道祝福等等!這裡就簡單描述下,不做展開,下面說說大別山區的農村過年必須吃什麼。

1.過年在我的老家豬肉是必須的,因為之前咱們家家戶戶都是自己養豬的,特別是過年當天會燉上上好的豬肉,比如豬腿啊,排骨啊,等等各種做法!做成吊鍋火鍋之類的。

2.大別山羅田的肉糕,這道菜不僅過年必須有,過節紅白喜事都會有!

3.手捏魚丸魚蛋之類的,寓意團團圓圓!

4.紅燒魚,各種魚,武昌魚,鰱魚,鯉魚,寓意年年有魚!

5.映像稍微深刻的是那時候還會有白蘿蔔,媽媽講“蘿蔔氣舒舒,年年養大豬”哈哈,因為那時候農村年年都會養豬的,據說吃了這個家裡都會養肥豬,這樣一年到頭不愁吃喝!還別說今年豬肉市場價格漲了一次又一次!

6.近年來隨著農村生活水平提高,羊肉,牛肉都是過年必須吃的菜。姑且不說怎麼做的那道菜,以前咱們養牛都是為了耕田的,都捨不得吃!

7.總之在農村過年,都會吃到阿爸阿媽親手做的各種小吃和蔬菜,那種感覺就是每次想到老家過年都會不自覺的流出了口水來!

好了,這是我個人的體會和見解,您們呢,在老家農村還有更多更好吃的菜,可以一起交流討論下!謝謝!


任思揚


你好,感謝邀請,我是鄉土情緣,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很高興為您作答。

我一直都覺得,農村過年是很熱鬧的,對於老百姓來說,其實過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了。

我們當地也流行這樣的一首民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過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白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其實事實上,我們老家也的確是這樣準備年貨的。我們當地的集市也是相當熱鬧,俗稱趕集,小孩子都迫不及待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趕集,雖然街上很擁擠,但是大家的都洋溢著開心與快樂。

講講我們的大年三十是怎麼過的吧。

  1. 早上,我們打掃一下院落,然後會放些小鞭炮,然後就開始吃早飯了(早飯是吃湯圓);

  2. 中午,吃過簡單的午餐後就開始準備裁剪春聯和準備些紙錢,廚房裡會煮點豬頭肉,排骨等很豐富的菜餚。大概快天黑的時候,就是放最長的鞭炮了,放過鞭炮後,就開始把燉好的肉,洗好的青菜等等做成豐富的飯菜(最少6個菜)。有幾個菜是必須要吃的,比如魚(代表年年有餘)、粉條(代表長長久久)、燉羊肉、燉排骨、火鍋、調幾個涼菜,再加上2瓶酒等。

  3. 吃過晚飯後會看看春節聯歡晚會,再在自己的房頂上放煙花,反正是很熱鬧,熱鬧的一夜都不想睡覺。

農村過年就是這樣,四個字:非常熱鬧,一家人歡天喜地坐在一起邊吃年夜飯,聊聊過去與未來,開開心心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回答,說的不對的地方還望多多的指正。如有什麼疑問和不同見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討論。關注我的頭條號“鄉土情源”,每天分享不一樣的農村的喜聞樂見。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點贊支持!


鄉土情源


像我家裡那邊的,每年過年扣肉是少不了的。家家乎乎都會炸幾十斤的扣肉,年三十老媽都會做湯圓(家鄉話叫落水包),還有自己家做的米餅,米餅是親戚拜年拿來招待的,還有陪爸媽看春晚。初一是:村裡人大家一起拜年,坐在一起有玩紙牌的,有下象棋的,有打麻將的,有聊八卦的等等;初二是女兒女婿回孃家;初三到初七就是走親戚拜年啦。


咖啡有點困


我家在鄂西,過年從臘月24日就開始過年,一直到正月十五才會結束。在這期間又分為幾個階段:臘日24日至臘月二十九日為準備階段,把過年物質準備得越豐盛越好;正式過年從臘月三十日團年開始,“三十的火,十五的燈”,臘月三十這天,家裡的火籠屋一定要有大火,像徵家裡紅紅火火併去迎接美好的明天;“初一拜父母,初二拜大母,初一這天大家都睡個早床,起床後,孩子們爭著給父母拜年,父母發給孩子們紅包,初二早上孩子們起床後雙雙去丈母孃家拜年送去祝福。初三以後開始走親戚拜年啦!你來我往,拱手祝福,碰杯飲酒,棋牌點衝,放歌娛樂,真是個美酒當歌。

那麼,在過年中有什麼是必須吃的菜餚呢?

雞鴨魚肉不可少,其中豬頭豬尾巴、魚、年豆腐、水餃一定要吃,吃豬頭豬尾像徵家裡做任何事都有頭有尾,一路順風;吃魚像徵年年富裕,年年有餘;吃年豆腐像徵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平平安安;吃冰餃像徵家和萬事興,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野生味兒


我國地域廣闊,有著56個民族,農村的過年習俗,也各有不同,隨著生活的提高,能吃到和會做的菜品,也越來越多了。

我們華北南部的農村,除夕必須要貼春聯,大年初一,要給長輩(家族和親戚)磕頭拜年,早上開始,人山人海,走街串巷,路面上也是車來車往。初二是女兒和女婿,回孃家的日子,也要為孃家和關係要好的長輩,挨家挨戶去拜年。初三是祭祖的日子,要上墳,為祖先燒紙錢。

然而過年必須吃的,也就那麼幾項。 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王的日子,供品就是芝麻糖,在外打工的人,也要在這一天趕回家團圓,吃芝麻糖也是必須的。從這天開始,各家也都開始準備年貨,除夕前,就把過年吃的東西備足,蒸饅頭、包子、花糕、豆包、棗花、滷肉等,要炸大酥肉、小酥肉、豆腐、丸子等還要燉一些海帶肉。

除夕晚上和初一早上,必須要吃餃子的。初一還必須要吃花糕, 代表著步步高昇。

我是直觀鄉村,你們那裡過年是什麼情況呢?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