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在外賣平台買生鮮麼?原來網上價格是超市的2倍!

便利的體驗往往需要“代價”,這一點在生鮮外賣上面體現得淋漓盡致。據《北京日報》報道,一些超市的生鮮商品線上價格遠高於線下,便捷的消費體驗背後,是線上生鮮價格高昂。

你會在外賣平臺買生鮮麼?原來網上價格是超市的2倍!

一位經常在外賣平臺買水果的陳女士最近發現,在她家附近的家樂福廣渠門店裡,一種生鮮商品線上線下竟存在不小的價差。家優鮮紅富士蘋果每斤7.5元,但在餓了麼和美團外賣上賣出了每斤19.8元的高價,是線下價格的2倍還不止。白香瓜、羊角蜜瓜的線上價分別比線下貴了65%和85%。其他幾種她常買的水果蔬菜也有著不同程度的漲幅。

不止是家樂福門店,永輝超市、京客隆超市等門店也有線上線下不同價的類似現象,這種線上提價行為主要集中在生鮮商品上,且在散賣稱重的生鮮經營形式中尤為明顯。

你會在外賣平臺買生鮮麼?原來網上價格是超市的2倍!

網售生鮮為何這麼貴?一些經銷商叫苦,“大半被快遞物流賺去了”。相比到店購物,外賣配送服務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便利。“30分鐘達”一度成為新零售比拼的標配。零售商入駐外賣平臺不僅要支付扣點費用,還有門店的人工揀貨、包裝等方面的費用,線上提價主要就是為了覆蓋掉這些額外成本。而這背後的成本對於配送平臺和大部分傳統零售商來說仍十分高昂,也註定讓“便利”和“實惠”還暫時不完全能在這些商家中同時實現。

儘管線上生鮮價格昂貴,但依舊是許多白領人群的購物選擇。“圖實惠、有時間的人會去店裡買,但重點是自己太懶,寧願多花點錢坐等生鮮送上門。”一位常常網購生鮮的消費者說,由於自己平時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逛菜市場,網購生鮮便成了他的習慣。

你會在外賣平臺買生鮮麼?原來網上價格是超市的2倍!

不過,盒馬鮮生、小象生鮮等一些自有物流團隊的商家則基本上不存在線上比線下貴的問題。這些新零售企業已經重構配送體系,實現線上線下的打通,並不存在額外增加物流成本的問題。一些真正供應鏈和物流基礎強的平臺會把線上價格漲幅控制的較低,甚至實現線上線下商品價格、結構完全一致,這是品牌線上線下真正一體化的體現,但是不少商家運營能力還遠遠達不到這個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