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歡樂多,聊聊宋代的外賣文化

說到21世紀人們最不能離開的幾件事物,就離不開手機和網絡並且外賣絕對是能夠金榜提名的,外賣行業衍生與發展於如今的快節奏的生活,絕大多數人可能潛意識的認為外賣這一行業是最近幾年才興起的,對它的認知也可能只停留在美團和餓了嗎,其實不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外賣這一行業就已經做的如火如荼了,至於這一說法的依據及宋代的外賣文化又是怎樣的?下面便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宋朝的外賣文化。

一、外賣興起的原因

北宋之前,商貿的營業時間僅限於白天,尚有“日中為市,日落散市”這一說法,但在宋朝時期經濟快速發展,使宋朝的餐飲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飲食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宋朝時期打破了唐朝的坊市制度,不再設置宵禁,百姓及官員的業餘生活不在被時間和地點所拘束。商業活動自然而然也就更加頻繁起來,再加上宋朝時期,商人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所以經商人數增多,酒肆瓦舍,高檔酒樓遍地都是,有人曾統計過,在《東京夢華錄》中共提到過100多家店鋪,其中酒樓和各種飲食店就佔了半數以上。因為餐飲業的快速發展,商業興盛,競爭自然也就越加激烈,各路商家為了招攬顧客,各顯神通,叫賣以及外送的形式逐漸衍生出來。

雖然宋代的市集生活有多繁華是現在的我們無法想象的,但從清明上河圖上便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其實陳寅恪先生也曾說到:“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由此可見當時的宋朝商業經濟之繁榮,這也是外賣興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外賣”歡樂多,聊聊宋代的外賣文化

二、外賣出現在宋朝的證據

其一,在《清明上河圖》中我們就能夠看到一名汴京的小二右手拿著食具,左手端著兩個食盒,從店家中走出,也不知要走到哪裡去。在這裡我們便可大膽猜測,這個小二是正要出去送餐的夥計,和我們現在的外賣員性質沒有多大的差別。

其二,孟元老所著的《東京夢華錄》卷三中“馬行街鋪席”條說“處處擁門,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飲食。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意思是說,做買賣的商販人家,大都在市集酒樓吃飯,不會購買食材在家生活做飯。而南宋周密的 《武林舊事》、和吳自牧的《夢粱錄》等史料筆記中也曾寫到“逐時施行索喚”“昢嗟可辦”,說得就更清楚明瞭了,也就是說,宋朝時期的人們只需要提前去酒樓訂餐,酒樓的小二登記送餐時間,到時間便會差人送去。

“外賣”歡樂多,聊聊宋代的外賣文化

三、如何點外賣

當然宋代的外賣並不可能做到像我們現在這樣可以做到足不出戶,據史書記載,宋孝宗趙昚經常派宦官到市場上“宣索”李婆雜菜羹、賀四酪面、臧三豬胰胡餅、戈家甜食等外賣,而且“直(值)一貫者,犒之二貫”。大概就是說宋孝宗經常派宦官去市場點外賣,並且還會給小費。這也說明了當時點外賣,無非幾種形式,一是,對於達官顯貴來說,只要派家丁前去酒樓提前預定,“逐時施行索喚”,到時間點店家便會差人送到府上,二是,府中的管家和酒樓達成約定,簽訂長期合約,每到飯點酒樓便會差小二送食物到府上。第三種形式便是,大家想要相約在酒樓聚餐時,只需差人到酒樓提前預定,酒樓會設有包廂,店家會準時為客人準備酒食,客人便可在包廂就食。大多形式和我們現在的預約點餐方法一樣,只不過現在的我們點餐可以做到足不出戶,而且可以點周圍比較遠的地方,而當時的人們點餐還是需要派人出去預定,也只能預定比較近一點的酒樓飯館。當然有人會說在唐朝的時候就有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的美言,但是這也是隻有至高權威者的才能擁有的特權,在這途中,花費了多少財力物力才能做成的事。不是尋常百姓所能體驗和嘗試的。

“外賣”歡樂多,聊聊宋代的外賣文化

四、如何送外賣

現如今社會,車馬很快,我們點個外賣很快就能到達,而且保溫方式更是奇出不窮,但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又該如何送外賣呢,又是如何保證食物口感不會因為在運送途中變涼而喪失呢?在此我們不得不感概古人的智慧,首先酒樓大廚會在規定的時間做出食物,以確保食物是剛出爐的,其次送餐的小二一般都是經過長期鍛鍊,手腳極快的。且裝食物的器皿叫做溫盤。溫盤專門用於給食物保溫的,它的底很厚。有上下兩層瓷,上薄下厚,中間空心,在裡面注入熱水,盤子便可起保溫作用。當然僅僅只有盛放食物的器皿還不夠,還需要便於運輸的餐盒,《儒林外史》第一回中寫道:"正存想間,只見遠遠的一個夯漢,挑了一擔食盒來。由此可見當時送餐的餐具便是食盒,食盒是用來盛放食物酒菜的、它便於攜帶行走,有木、竹、琺琅、漆器等材質,其中又以木質的居多。尤其是紫檀、黃花梨、雞翅木、酸枝等紋理細密、色澤光潤的硬木,堅固而有韌性,製成的食盒耐磕碰,又具有一定的重量,在挑、提的時候不易晃盪。加之古時的傢俱多為榫卯結構,硬木在拼接、製作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做工精巧的硬木食盒,不僅可以做到滴水不漏,且能在外觀上充分利用木料固有的紋理色澤,給人一種典雅莊重之感,既美觀又實用。和我們現在的一次性餐盒,保溫袋相比環保和健康許多,且食盒大多可以長期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浪費的問題。

“外賣”歡樂多,聊聊宋代的外賣文化

五、外賣的種類

宋朝人過著“宋瓷一樣精緻的生活,”對於飲食是非常講究的,宋朝吳自牧的《夢粱錄》中記載,富貴人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凡飲食珍味,時新下飯,奇細蔬菜,品件不缺,”甚至“增加酬之不較其值,唯得享時新耳”大概意識是說,當時的富貴人家,對於食物的追求已經到達了極致,且經常增加報酬去求一些新奇的食物,人們對於食物的追求越來越高,也極大的促進了食物種類的轉化,以及行業的增加,《東京夢華錄》卷二、卷三、卷四就有記載:紗行、牛行、馬行、果子行、魚行、米行、肉行、布行、酒樓、食店、茶坊、酒店、客店、饅頭店、麵店、煎餅店、瓦子、藥鋪、金銀鋪、彩帛鋪、珠子鋪、香藥鋪、靴店等三十多"行"。行行皆是因人而產生,人們有需求,自然就會有人滿足這一需求,所以也就行行皆可送。先不說宋朝的行業之多,就單單以餐飲行業來說,食物種類的數量和品種都是極其龐大的,據《東京夢華錄》卷二中的"飲食果子"條不完全的統計,就有:乳炊羊、羊鬧廳、羊角腰子、鵝鴨排蒸荔枝腰子、還元腰子、燒臆子,蓮花鴨籤、酒炙肚胘,入爐羊頭籤、雞籤、盤兔、炒兔、蔥潑兔、假野狐、金絲肚羹、石肚羹、假炙獐、煎鵪子、生炒肺、炒蛤蜊、炒蟹之類不下五、六十種之多。所以當時的宋朝外賣種類之多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外賣”歡樂多,聊聊宋代的外賣文化

六、細品外賣文化

外賣文化是一個時代繁榮豐盛的象徵,就譬如當代社會,正是因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商業結構多元化,人們在這個時代享受這一服務帶來的便捷時,也促進了這一服務的發展。當然宋朝也可以說是封建社會,百姓過得最舒適的時代,外賣行業的興起,離不開經濟的發展,百姓在這個年代可以安居樂業,頤養天年,是何其的幸運。這也間接可以看出這個年代的君主是一個明君。

“外賣”歡樂多,聊聊宋代的外賣文化

當然有一定的人會對當時的餐飲衛生髮出質疑,但當時的商戶在餐飲行業也格外注重食物的口感和口碑,和當代社會一樣,商家也是格外注重客戶的評價的,經常會改善一些不足之處,而且也十分注重衛生,據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汴京中,凡百所賣飲食之人,裝鮮淨盤和器皿,車簷動使。奇巧可愛,食味和羹,不敢草略”由此可見,當時的外賣文化和當代的外賣文化並沒有多大差別,只是現在我們的網絡更加發達,能夠讓我們足不出戶便能吃上新鮮的飯菜。也能有更多食物的花樣供來大家選擇。

但是對於我們當今社會人士來說,適當的點一下外賣無可或非,畢竟如今社會壓力巨大,工作之餘實在沒有其他精力去解決餐飲問題,但是從我們的整體風氣來說,我們還是提倡減少點外賣的次數,不能染上慵懶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