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正在毀掉你

重口味,正在毀掉你

重口味,正在毀掉你

拾遺物語

整個中國,都在重口味——梁文道

1

前幾日看到了梁文道的這句話:

近三十年來,中國最大的變化之一,

是越來越重口味。

幾乎是條件反射,

我想到了過年的一件囧事。

回安徽老家過年,同學請吃飯:

走,預定好咱縣城最火爆的火鍋店了。

我苦笑:我可是從重慶回來的啊。

更尷尬的是,同學帶我去尋覓家鄉味,

盡目望去,

滿大街的卻都是些川菜、湘菜館子。

紅紅火火,也讓我恍恍惚惚:

我,是回家了麼?

賈樟柯曾這樣說:

當你離開故鄉,你才能真正擁有故鄉。

可當我回來後,反倒失去了她?

所以,同事們最近有點煩我了——

因為我老是在工作餐的時候,

碎碎念家鄉的美食:

薄如蟬翼的雞湯麵葉,

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小餛飩,

白玉凝脂的涼粉涼皮…………

原來果真是相見不如懷念,

就好像昨天我們還在感嘆,

時代給予了我們更多的選擇,

也在今天哀嘆:世界越來越豐富,

卻也是越來越單調貧瘠的味道。

重口味,正在毀掉你

2

口味的變化不止是在味覺上,

還反映在人們的語言上。

年初的冬奧會上,

男單自由滑比賽中,

日本的羽生結弦以317.85的總分蟬聯冬奧會男單金牌,日本舉國歡騰。

奪冠的是日本人,

搶戲的卻是中國人——央視解說陳瀅。

因為她的解說,讓日本人驚歎中文之美:

容顏如玉,身姿如松,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索契冬奧會冠軍在平昌週期面對四周小將們的挑戰,

讓我想起了一句話——

命運,對勇士低語:你無法抵禦風暴。

勇士低聲回應:我就是風暴。

並不難想象我們會怎麼誇:

太厲害了!厲害得不要不要的!

簡直是使出了洪荒之力!

wuli小鮮肉有顏有實力!

我們不正是越來越滿足於這種粗糙的重口味表達麼?

男的從帥哥升級到男神,

女的從美女升級到女神,

好友相聚,則是各種限制級重口味話題,

似乎不如此,便不能愉快聊天。

重口味降低了交流的門檻,

但增加了理解對話的難度。

同時也掩蓋不住現代人語言上的饑荒。

重口味,正在毀掉你

3

在味覺上追求更大的刺激,

限制了我們對美食的想象力——

食物上的重口味帶來人舌頭能夠感覺到的東西少了,其實是我們所有人的感官的封閉跟敏感度在下降;

在語言上追求簡單粗暴的刺激,

則限制了我們對生活的想象力。

語言上的重口味帶來的是言語的饑荒,

隨之而來的是思想的貧瘠。

來看一個故事:

作家韓少功去海南的時候碰到過一件事,

他去菜市場逛,看到一種魚很特別,

他就問老闆:這叫什麼魚。

老闆回答:這叫大魚。

在他的追問下,

老闆迫於無奈,告訴他,

是有名字,但不知道怎麼說,

只能給你說這叫大魚了。

想一想挺可怕,

如果是我們的孩子在問我們,

我們只能用如此貧瘠的語言描繪這個世界麼?

這也是我們的無奈:

可感知的世界遠比可知的世界要大,

重口味卻把我們牢牢降維在可知的世界。

重口味,給予人們“低成本、高回報”的刺激,而一旦你習慣了,

也就很難有動力去想象更好的生活了。

重口味,正在毀掉你

4

來看一個佛洛伊德式笑話:

有一個病人去看心理分析師。

醫生拿了一疊上面印有墨跡的卡片。

並一張一張拿給他看。

每看完一張,

分析師就會問他想到了什麼。

那人看了第一張以後,

分析師問他看到了什麼。

他說:性。

看第二張:問他想到什麼。

他說:性。

然後他看剩下的每張圖片,

回答的都是:性。

看完以後,心理分析師說:

我不是想讓你擔心,

但是不得不說,你腦子裡全是性。

那人聽後當時就震驚了:

我真不敢相信你剛才說的話,

拿著一疊色情卡片的人可是你!

講這個笑話,不是為了諷刺那個醫生,

其實是為了諷刺我們自己,

因為我們是那個病人,也是那個醫生——

我們在抱怨生活越來越無趣的同時,

也在縱容重口味簡化我們的口味選擇。

重口味,

毀掉的不只是關於生活的想象力,

也在毀掉我們的審美力,

讓我們再也欣賞不了複雜的東西。

有一個詞叫做tyranny of over-simplification(過分簡化的暴政),

大意就是過度簡化,

會讓我們看到的事情比實際的簡單。

重口味,正在毀掉你

5

重口味,

自然不僅限於顯而易見的味覺和語言。

簡書作者君何憶寫過一篇《你是隱性重口味麼》,大家不妨來自我對照下。

“歐洲10國7日遊”,是不是似曾相識?

估計如果有“地球1日遊”,會更供不應求。

追求的就是旅程上的超密度。

還有,人們已經把購物當成一種休閒活動,購物車裡塞得滿滿的,

不是在購物,就是在購物的路上,

而不管是否需要。

從某種程度上,就是慾望上的超密度。

…………

在知識獲取上亦是如此,

君不見,最受歡迎的帖子就必須是以“乾貨”打頭嗎?

乾貨主義,不就是追求超密度的知識嗎?

這就是我們更應警惕的隱性重口味:

凡事追求太滿,太快,在有限的空間,

有限的時間,追求最大的刺激——

聽歌只聽高潮,最恨電影院沒有快進鍵……

所以,周國平這樣說:

我們看見利益,卻看不見真理;

看見萬物,卻看不見美;

看見世界,卻看不見上帝。

我們的日子是滿的,生命卻是空的;

頭腦是滿的,心卻是空的。

重口味,正在毀掉你

6

知名廣播節目《冬吳相對論》嘉賓吳伯凡,曾遭遇過一件囧事。

一日,有朋友到他家,

看到他書桌上一本書,非常詫異:

我以為你只會讀技術史、商業史、管理經典之類的書,

你怎麼還會讀這樣的書?

什麼書呢?一本古代詩文集《悅心集》。

確實,作為知名雜誌《21世紀商業評論》主編,每天應該緊跟新鮮熱辣的專業資訊,《悅心集》於他,無疑是一本寡淡之書。

那麼為什麼?吳伯凡給出了答案:

那些優秀的文學作品,

實際上是在拯救我們的感覺,

拯救我們被日常瑣碎的事物磨損的那些非常遲鈍非常簡陋的感覺。

經過文學不斷地滋養和打磨,

我們會變得十分敏銳,

能夠從哪怕十分簡單的事情上找到一種深刻的樂趣。

就好像,我們只能把大紅大綠穿成惡俗,

而優秀的設計師能用第七種紅和第十一種綠色,巧妙搭配成大雅。

如何恢復你的想象力?這就是答案:

別讓你的生活太滿,

被重口味環繞的我們,需要給自己適當留白,回到“寡淡”的經典當中。

重口味,正在毀掉你

7

芷語是一名旅居溫哥華的華人,

寫過一篇中國人不敢慢下來的文章,

很喜歡裡面一個煎餅攤主的感慨:

有一天去煎餅攤買餅,

我們想吃沒有塗醬的原味餅,

老闆說:“那可要等等,還要一會兒。”

我們很虔誠地站在小攤前,

盯著煎鍋的眼睛裡閃著吃貨的光芒,答:

“沒事,我們不趕時間。”

老闆居然感慨:

“我見過很多人,他們都不趕時間,但很少人願意等,一分鐘都不能等,不然他們就買別的東西吃去了。”

“禮失而求諸野”,

這位老闆一語道破當代人審美力匱乏的關鍵——

不能等,不敢慢。

相反,重建你的審美力也很簡單——

點開一首歌,慢慢等高潮的迴環往復;

坐進電影院,慢慢等情節的遞進鋪陳;

…………

要知道,審美,從來都是忘時的。

也許每一個人都應捧一壺清香老酒,

去到李漁的那座“且停亭”,

吟上那副著名對聯: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腸碌碌,

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

重口味,正在毀掉你

8

2016年,著名導演賈樟柯回到了老家山西汾陽。

注意,他不是回去探親,是定居。

對,離開家鄉在北京閱盡浮世繁華20載後,賈樟柯葉未落,歸根家鄉了。

他開了一家山西面館,擺上汾酒,

整個麵館瀰漫著汾酒的清香味道。

這種味道,是中國白酒清香味的鼻祖,

傳承6000餘年未曾間斷,

歷史刻錄著,韻味流傳著。

這種味道,

是乾淨的,清香的,本真的,是美的。

重口味,正在毀掉你

今年的戛納電影節剛落幕,

賈樟柯的《江湖兒女》成為今年唯一角逐金棕櫚獎的華語片。

自2008年《二十四城記》以來,

賈樟柯十年間的五部電影全部入圍了戛納,並於2015年獲得戛納金馬車獎,

是獲得此殊榮的首位華人導演。

有人稱賈樟柯是生活的剪刀手,

我想正是因為他能慢下來,

審視生活,

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原始初味。

而也只有汾酒,

才能讓他感受到最純淨、本真的清香味感。

那素有“最乾淨中國白酒”美譽的汾酒,

是如何做到如此清香純淨的呢?

汾酒一直秉承 “清蒸二次清,一清到底”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釀造工藝,

酯香勻稱,乾淨利落,入口綿、落口甜,讓您飲後齒餘香。

它在堅持非遺釀造班組手工釀造的同時,更以遠超國際的食品安全標準,

用2182項嚴格內控把關,淬鍊出中國清香型白酒鼻祖的純淨清香。

汾酒取用800餘米深層岩溶水,

來保證水的天然純淨。

保持著白酒企業用水的“吉尼斯深度”。

保證水質至純至淨的同時,

還富含9大類礦物質,

符合世衛組織發佈的“國際好水”七大標準。

19歲離家,體會過大千世界的酸甜,

品味過斑駁社會的苦辣,

年近半百的賈樟柯重構了自己的味覺——

當你出走半生,你才會發現:

人間有味是清歡,人間至味是清香。

這,也是我們應該找回的味覺——

做人當做清淨真人,品酒當品汾酒清香。

重口味,正在毀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