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也叫八角茴香,那茴香到底是什麼?

記得在北歐時,每年聖誕期間,人們會有一天集中在老城,看穿著傳統服裝的人們唱歌。這些場景給我留下印象的不多,那些歌聲、光影、人潮,都被脆硬的寒冷包裹,難以穿透麻木的感官。

最令我難忘的,其實是街邊喝到的一杯熬煮了香料的熱紅酒——入口那一刻全身的溫暖,加上熟悉的調味,不禁讓人想到故鄉,而那熱紅酒中的調味料,竟然是八角

八角也叫八角茴香,那茴香到底是什麼?

熱紅酒的北歐版叫glogg,根據所在的國家不同,中間的“o”上可加上一劃ø或兩點ö,發音類似。

八角是茴香嗎

不會有錯,八角和桂皮搭配的香氣,早已通過從小吃到大的各式菜餚,深入我心。作為四川人,首先當然會覺得這個味道的正確呈現方法是和花椒、辣椒、醬油在一起。然而由八角調味的飲食遠不止於此:酒、蛋糕,甚至在我寫這篇文字時喝的印度奶茶裡也有八角。

八角也叫八角茴香,那茴香到底是什麼?

印度人喝茶(chai)喜歡在裡面加入包括八角在內的各種香料。

八角原產於中國南方和中南半島,在英國人的浪漫傳說中,它是在1588年,被剛搶劫了西班牙貨船的“航海家”托馬斯·卡文迪什從菲律賓帶到倫敦的。然而事實上,八角可能更早就經茶馬古道為西方所知,也有人因為從俄羅斯中間商手中買到而叫它“西伯利亞豆蔻”。

八角最終流行到全世界,是作為更便宜的茴香替代品,因此有時候我們也叫它八角茴香大茴香。不過,我還是更習慣叫它大料

八角也叫八角茴香,那茴香到底是什麼?

在你的家鄉,八角被叫做什麼?

說到茴香,你知道它有四種寫(xué)法(míng)嗎?其實“茴香”二字,可能最先僅僅是指來自西亞的某些香料,比如唐代《通典》中就有關於大食國(即阿拉伯帝國)香料的記載。

除了五味子科的八角是木本,另外三種現代還叫“茴香”的植物都是來自西亞和地中海地區的一年生傘形科草本茴香Foeniculum vulgare,包餃子的那個,也稱小茴香、甜茴香;孜然芹Cuminum cyminum,就是孜然的來源,港臺也叫小茴香;茴芹Pimpinella anisum,也叫(歐洲)大茴香或西洋茴香,英語叫anise,八角因此被稱作star anise。(是的,請不要輕易入坑植物分類……)

八角也叫八角茴香,那茴香到底是什麼?

八角也叫八角茴香,那茴香到底是什麼?

八角也叫八角茴香,那茴香到底是什麼?

←左右滑動查看→依次為茴香Foeniculum vulgare、孜然芹Cuminum cyminum和茴芹Pimpinella anisum。

誘人的芳香

被稱為茴香的植物都有類似的香氣,可以提煉出含有茴香腦(Anethole)的精油。這些精油不僅能作為調料,也是製作各種芳香劑的原料。

多年生木本植物八角,比起別的茴香的天然優勢就是田間管理不用費力:它的枝葉和果實都有芳香油,只要樹在那裡,定期去收穫就好。

八角的屬名來自拉丁語illlcere,意為“誘惑”。八角的魅力究竟有多大?如今全球的茴香油主要產自八角,而其中大約80%來自中國廣西。

八角也叫八角茴香,那茴香到底是什麼?

經提純的茴香腦

除了我在聖誕節喝到的八角味熱紅酒,其實許多曾用西洋茴香調製的酒類,比如希臘國飲烏佐酒(ouzo),都用八角作為替代的精油來源。

多說一句,因為烏佐是烈酒與精油的飽和溶液,如果加水稀釋,茴香油反倒會因溶解度降低而析出,酒體立即由清亮變成乳白,而且這種油滴平均直徑僅3微米,它的乳濁液非常穩定,不會分層,這個現象稱為“烏佐效應”。大家有機會不妨試試用類似烏佐的茴香酒加冰塊,看冰面慢慢融出的水在酒裡形成一縷縷煙霧般的乳濁液,十分美好和神奇(酒鬼你夠……)。

八角也叫八角茴香,那茴香到底是什麼?

加水之後的“烏佐效應”。這裡演示用的是另一種用茴香油調味的白苦艾酒(blanche absinthe)

從遠古走來的香料

雖然在不同場合,八角與其他茴香會共用一個名字,但其實它們的親緣關係相當遠。八角的祖先早在侏羅紀就已自立門戶,而今佔據地球陸地大部分區域的其它科的被子植物,包括傘形科,在那時都還沒演化出來。

八角的祖先可能和許多古老的被子植物一樣,在恐龍時代曾經廣佈北半球的所有大陸。那時的氣候比現在更溼熱,大陸上都是連綿不斷的森林,八角就生長在陰暗的林下。

如今滄桑變化,冰川來去以後,八角的後代們只剩下在北美和歐亞大陸東南角間斷分佈,全球還有約40種,其中27種都能在中國找到,它們大多數都集中在溼熱的南方。

八角也叫八角茴香,那茴香到底是什麼?

八角屬植物的全球分佈

今天的八角保留了一些原始的特徵,比如“被子”的意思是指種子外面有東西包被,在八角這裡就是有生殖功能的葉片(稱作“心皮”)簡單地摺疊起來,裡面生一顆種子,作為雌蕊的基本單位排成一圈。成熟時,心皮變成果實沿著封口線裂開(稱作蓇葖[gū tū]),聚合成“八角”的形狀。

八角花中的多枚雄蕊也如心皮一樣輪生,再往外幾輪則是沒有生殖功能的花被片——它們更像漸變為花瓣的葉片,但還沒有明顯的花瓣與花萼的區別。至於八角真正的葉片,它們也近乎輪生地聚集在枝頂,除了在陽光下可以看到許多油腺點以外,乍看上去與其它熱帶小喬木的橢圓形葉子並沒有什麼不同。

八角也叫八角茴香,那茴香到底是什麼?

八角的花特寫:左圖中雌蕊的柱頭張開以迎接花粉;右圖的雌蕊不再開放,而雄蕊的花葯裂開,露出花粉

八角也叫八角茴香,那茴香到底是什麼?

授粉後花謝,子房的八個心皮開始發育成蓇葖果,即我們熟悉的八角。

另外還有一個小故事。被子植物分類系統中,如八角一般古老的幾個原始被子植物類群,有縮寫為ANITA的特殊待遇,它們對植物演化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其中的“I”就來自八角。然而分類其實很難,也並非一成不變。最終,

曾自成一目的八角被改為從屬於木蘭藤目的五味子科,代表原始被子植物的“女孩名字”也從ANITA變成了ANA(只有分類學家的寂寞不會變)。

警惕冒牌“八角”

前面提到八角的芳香充滿誘惑,然而這誘惑也是有代價的。八角屬只有個別種可以安全食用,許多野生種都含有神經毒素,人一旦誤食會致幻甚至致命

因此在世界上其它許多地區,八角屬植物的作用一般是觀賞、毒藥或宗教用途。比如,日本莽草常栽在寺廟附近,用於焚香供佛;另外還有少數幾種,被各地原住民小心翼翼地拿來入藥,用處不盡相同。

嗯,算了,我們還是靜靜欣賞下它們的美貌吧。

八角也叫八角茴香,那茴香到底是什麼?

佛羅里達八角的園藝栽培種,華盛頓美國國家植物園,不能吃。

八角也叫八角茴香,那茴香到底是什麼?

日本莽草岐阜縣養老山地,不能吃

八角也叫八角茴香,那茴香到底是什麼?

紅花八角模式標本採自香港九龍,華南和貴州西南都有,可以吃,但不推薦,因為容易認錯。

不過,經過長期的人工栽培和選育,今天的主角八角本尊,香甜可口,沒有野生種讓人不愉快的苦、麻口味以及劇毒。在我國廣東、廣西、福建、江西、雲南和鄰國越南,這個種被廣泛栽培,以至於現在已經很難確定它的起源在哪裡。雖然野生種群也許在廣西還有,但也不能保證它不是栽培後又逃逸野化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規範的調料市場上偶有野生種的八角混入,不小心吃了可能會中毒,常見的偽品是日本莽草。它們與八角最明顯的區別就是,通常八角有更規則的八個角,個別可達十個,而“冒牌貨”的數目通常更多或者不是穩定的八個,並且有的尖端有留存的雌蕊花柱而顯得更“張牙舞爪”。

八角也叫八角茴香,那茴香到底是什麼?

日本莽草的蓇葖形成過程,注意它的尖端

其實,我們與八角的關係還有這樣一段插曲:本世紀初幾種高致病性流感的爆發,讓八角和日本莽草進入了公眾視野——它們含有的莽草酸,是合成抗流感病毒藥物“達菲”的原料。一時間,八角的價格被炒起,“吃八角防流感”的流言也到處都是,不知那時有沒有人因為過量食用而中毒呢。

達菲與八角之間顯然不能劃等號。不過,八角的芳香與毒素,乃至與之相關的文明的起起落落,大概就是如此戲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