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很無奈,我應該是自帶了給自己挖坑這個天賦,並且在這個天賦樹上加了不少的技能點……


最近認識了一群喝酒很猛的朋友,簡稱“酒友”。其中牛先森有自己的公眾號,寫了篇標題很文藝的科普文《喝酒的時候我們到底在喝什麼》,看到其中威士忌的部分,不免技癢,誇口說我來補充一篇科普文,明明自己公眾號都已經斷更快三個月了,居然還想著給別人投稿。


坑既然挖下了,那也只能填了。/攤手




我入坑威士忌其實也就這兩三年的事,早期接觸到的那些市面常見威士忌,大部分都消耗在觴籌交錯之間了,除了宿醉後的頭疼和恍惚感,並沒留下什麼印象。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威士忌品鑑最常用的格蘭凱恩杯

然而,對美好事物著迷只需要一瞬間,用一見鍾情來形容這種微妙的感覺最合適了,那帶著點蜂蜜味和濃郁果香,有著太妃糖餘味的生命之水一入口,就此淪陷。

威士忌的源起

純正威士忌源自蘇格蘭

這句話聽起來很像廣告語,我也沒有認真的考據過,只是看過的資料當中大同小異,基本都是這麼描述的,姑且聽之。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說起蘇格蘭就想起他


最早關於蘇格蘭威士忌釀造的記錄是在1494年,一份財政稅收記錄上,當時的國王頒佈法令徵收大麥來釀造500瓶“aquavitae”,“aquavitae”是拉丁語,意為“生命之水”,在蘇格蘭蓋爾語中“uisge beatha”的意思也是“生命之水”,“uisge beatha”是Whisky的詞源,這也是威士忌被稱為生命之水的由來。

早期,威士忌的釀造方法一直都是由修道院的僧侶們把持著,釀出的威士忌當作藥來治病用,直到英國曆史上最具爭議的國王亨利八世為了離婚這事兒和教皇鬧掰,打擊並逐步解散修道院之後,釀造方法才得以流入民間,並催生了大量的蒸餾工廠,為後續威士忌的大放異彩提供了可能性。從這一點上來說,威士忌愛好者們應該感謝一下亨利八世。(順帶一提,亨利八世的事兒也相當有意思,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查下)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亨利八世

廣義的來說,由發酵穀物作為原料,通過蒸餾方式提純酒精,並放在橡木桶中陳年的都可以稱作威士忌。當然,並不是絕對標準,現在推陳出新的手段太多,各種奇葩都存在,難免有特例。但一般市面能買到,敢在瓶子上標Whisky的,基本錯不了

Whisky和Whiskey

對威士忌的這兩個拼寫,就像早年我對cafe和coffee到底哪個對一樣疑惑,先說答案,兩個都對,只是不同地區的用法不同,美國和愛爾蘭,用Whiskey,其他地方用Whisky。

這就扯到了威士忌的幾個重要產區。

蘇格蘭

蘇格蘭自然無需多言,發源地,迄今為止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威士忌產區,要打出蘇格蘭威士忌這個旗號有嚴格的規定,首先必須在蘇格蘭當地釀造,其次是以發芽大麥和其他穀物作為原料,且只能在不超過700升的橡木桶中陳年時間不低於三年的才能稱作蘇格蘭威士忌。同時,在蘇格蘭,還有高地、低地、斯佩塞、坎貝爾鎮和艾雷島這五個各具風格的主要威士忌重鎮。

愛爾蘭

包括愛爾蘭和北愛爾蘭,蘇格蘭威士忌的強有力對手,且是威士忌發源地歸屬的競爭者,這裡同樣也有關於生命之水的文獻記載,且早於蘇格蘭,信哪個隨你挑 :P

與蘇格蘭威士忌不同的在於,愛爾蘭威士忌可以運用不同比例的發芽穀物作為原料,但也必須在橡木桶中陳年三年以上。

美國/加拿大

美國的威士忌中,波本威士忌名頭最響,其次是田納西威士忌,兩者都是根據產地來命名的,肯塔基州的波本郡和田納西州,原料中至少包含51%以上的玉米,都必須在美國釀造才能打這兩個名號,兩者的區別在於田納西威士忌在蒸餾之後多了一道炭過濾的工序。北美的黑麥威士忌,主要原料是黑麥,美國要求原料中黑麥含量必須在51%以上,加拿大可以低於50%以下,加拿大威士忌的興起完全得益於美國禁酒令時期,雖然偶有獲獎的佳作,但也沒掀起什麼大風浪。

日本

說到日本威士忌,竹鶴政孝和鳥井信治郎是不得不提的兩個人物,竹鶴政孝被稱為日本威士忌之父,從蘇格蘭學習了威士忌釀造技術回國與三得利集團前身“壽屋”的創始人,被稱為“東方威士忌之父”的鳥井信治郎共同開闢了日本威士忌之路,雖然後來兩人因為堅守傳統蘇格蘭風格威士忌還是開發符合東方人口味的威士忌這樣不同的理念而分道揚鑣,走了兩條完全不同的威士忌之路,但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最終推出的產品都在威士忌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近年日本威士忌也是風靡全球,特別是在國內,熱門的日威已經被炒到了天價。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臺灣

中國唯一的威士忌產區,新興的威士忌酒廠噶瑪蘭(Kavalan),位於臺灣宜蘭,所出產的酒也是屢獲大獎,特別推薦一下雪莉桶版本的噶瑪蘭,相當不錯。

單一麥芽(Single Malt)


近年單一麥芽威士忌在稍微瞭解一些威士忌的圈子裡大火,包括我自己也會追求單一麥芽,與之相對應的就是調和威士忌。

名詞解釋一下,所謂單一麥芽威士忌,首先必須是完全出自同一家酒廠,其次用發芽大麥為原料製造,且必須是在橡木桶內陳年超過三年以上的威士忌。同一瓶酒裡可能調配自同一酒廠內不同酒桶的原酒,但瓶上如果有標示年份,必須是一瓶酒裡所包含的原酒中年份最低的那個,例如:一瓶酒由來自同一酒廠10年陳、12年陳、18年陳的原酒調配在一起,那麼只能標註最低的一個年份,也就是10年。

調和威士忌,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調配而來的威士忌,這裡對於原酒的種類和來源就沒有那麼嚴格的規定了,相對於單一麥芽威士忌,調和型威士忌在個性上不像單一麥芽那麼的突出,口感多數是更符合大眾審美的類型,但貴在品質穩定,這在風味詭譎多變的威士忌世界裡其實是非常有技術含量的一件事情,也得益於調和威士忌的出現,才讓這一品類風靡世界。(尊尼獲加、芝華士、百齡壇都是知名的調和威士忌大廠,日本威士忌中,拯救了三得利集團的角瓶威士忌以及這些年很受追捧的“響”也是優秀的調和威士忌)

單一麥芽的特點在於,每個產區和酒廠的風格都非常的鮮明獨特,這也是近年單一麥芽能夠在威士忌愛好者群體中大行其道的原因,但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調和威士忌才是主流,並且牢牢佔據了威士忌市場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對於入門來說,我更推薦先從調和威士忌入手,正如所有與五感相關的存在一樣,品鑑都需要一個基準線,直接入坑單一麥芽不是不可以,但很可能無法完全體會到其獨特之處,在有了嘗試的基礎之後,再來感受單一麥芽,更能體味到其中的美好和意境。


喝完白酒回家,敲下這篇關於威士忌的文字,似乎沒什麼說服力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這裡要感謝下對我入坑威士忌影響頗深的@鬼叔,在他的《超腦》系列小說中,不斷的提到麥卡倫,而且還是25年那種高級貨,我迄今為止還未能有幸品嚐到,但12年的雪莉桶麥卡倫已足夠讓我心生歡喜了。

暫時先科普這麼多,關於威士忌可以說的東西還很多很多,等牛先森組了品鑑局之後咱們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