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要有目標、有原則,瞭解這些內容才能做好家庭教育

人的一生要接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在這三種教育中,一直以來都是學校教育比較受關注,但其實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更深遠。美國犯罪學家薩瑟蘭發現,凡是出現違法少年的家庭,大多數都存在家庭不完整、家庭成員曾有犯罪經歷、家庭經濟情況差、父母教育態度蠻橫、驕縱或淡漠、父母愚昧無知或沒有教育孩子能力等一種或多種情況。父母要知道對於養育孩子這件事,無論刻意與否家庭都必將在孩子人生前一階段(尤其是前6年)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雖然現在家庭教育相關的知識鋪天蓋地,但很多父母並不是抱著防患於未然的態度主動學習,而是當教育開始出現無法控制或再也躲避不了的問題時才會開始有針對性地學一些“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要想孩子健康成長,教育就要走在孩子發展之前。

那麼如何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以下是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家庭教育要有目標

作為家長,你可曾想過你的家庭教育目標嗎?如果沒有,咱們來看看別人的教育目標是什麼。美國將軍麥克阿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於菲律賓被日軍圍困,險境中的他料想自己可能不久於人世,便為自己的兒子寫下了祈禱詞。

主啊!教導我兒子軟弱時能夠堅強不屈,懼怕時能夠勇敢自持,在誠實的失敗中毫不氣餒,在光明的勝利中,仍能保持謙遜溫和。 

教導我的兒子篤實力行而不從事空想;引領他認識你——同時也認識他自己,這才是一切知識的基石。 

我祈求你,不要使他走上逸樂之途, 而是將他置於困難及挑戰的磨練中,使他學習在風暴中挺身站立,而又由此學會憐恤那些在重壓之下失敗跌倒的人。 

求你讓他有一顆純潔的心,有一個高尚的目標,在學習指揮別人之前,先先懂得駕馭自己,當邁入未來之際,永不遺忘過去。 

主啊!在他有了這些美德之後,我還要祈求你賜給他充分的幽默感,以免他過於嚴肅,苛求自己;求你賜給他謙卑的心,使他永遠記得,真正的偉大是單純,真正的智慧是坦率,真正的力量是溫和。 

然後作為父親的我,才敢輕輕的說:“我這一生總算沒有白活。”

阿門!

這段祈禱詞因提出了一個合理的家庭教育目標而廣為流傳,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麥克阿瑟將軍期望孩子能夠擁有堅強、勇敢、城市、謙遜、純潔、自制、責任心、幽默感等優秀品質。以成年人的人生經歷來看,這些品質能夠決定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如何獲得這些品質呢?答案一定是父母的教育。

家庭教育要有目標、有原則,瞭解這些內容才能做好家庭教育

1984年,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獲得世界冠軍的是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當記者採訪他獲得冠軍的秘訣時,他的回答是:“憑藉智慧戰勝對手。”面對這一回答媒體覺得他是故弄玄虛。

時隔三年,在1987年的意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這位個子矮小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再一次奪得世界冠軍。當記者再次向他請教經驗時,他的答案依然是:“用智慧戰勝對手。”這次記者不再覺得他是故弄玄虛,但對他所謂的“智慧”疑惑不解。

終於,10年後“用智慧戰勝對手”的秘密在他的自傳中揭開。他在自傳中說: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處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些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里外的終點線上的那面旗幟上,結果我跑了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教育孩子何嘗不是一場馬拉松呢?為了跑贏這場生命的比賽,我們的教育也需要目標。很多家長對教育目標的認識不充分,甚至完全沒有目標,他們抱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思想,等待著孩子自然成長,更有甚者覺得孩子天生如此,家長教育或者不教育並沒有那麼重要,實則不然!實際上,不管家長是否有清晰的教育目標,你的言行舉止都在給孩子設定成長的目標,只不過或好或壞你並沒有意識到而已。目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長期目標會指引行為的大方向,引導我們日常行為都朝著一樣的大方向行事。短期目標的完成會為我們形成自我激勵,促進我們更加自覺地進行教育活動,提升教育成效,幫助我們不斷朝著大目標進發。

家庭教育要有目標、有原則,瞭解這些內容才能做好家庭教育

制定教育目標有講究。很多家長將考多少分、取得某些成績這些當做教育目標,這其實是對目標理解的偏差。由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在聯合國上籤署的《兒童權利公約》中對教育目的的看法與麥克阿瑟將軍為兒子寫的祈禱詞的內容有很多共同之處,比如教育應該是最充分地發展兒童的個性、才智和身心能力;培養對人權、基本自由和自然環境的尊重;培養兒童相互諒解、和平、寬容、男女平等和友好精神等品質。

正確的教育目標也可從我們祖輩流傳下來的文字中獲益,比如《弟子規》、《顏氏家訓》、《論語》等,《弟子規》中提到“入則孝,出則悌。”“泛愛眾,而親仁”,《論語》中提到“君子食無求飽,居勿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這些內容相對於讓孩子需要理解背誦這些內容,家長才更應該靜下心來好好理解參悟。

家庭教育要有原則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主要環境,家長能給孩子最好也是最基礎的教育就是愉悅和諧、愛和規矩並存的家庭環境,為了能夠為孩子創造積極健康的家庭。家長在家庭生活中最好要堅持以下三個原則。

家庭是一個完整系統原則


家庭教育要有目標、有原則,瞭解這些內容才能做好家庭教育

著名學者錢學森認為系統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可見系統中有獨立的部分、有各自的需求,想要系統健康運作需要各部分之間經常溝通、瞭解、理解,形成凝聚力,並保持與外界的交流。家庭也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想要系統健康運轉也需要注意這些原則。

首先,家長要注意尊重所有人的需求。我們呼籲家長注意並尊重孩子的真實需求,孩子的需求主要以物質和心理需求為主,在物質上,家長需要提供充足的食物、藥物、安全穩定的家庭環境,能夠健康無憂地成長;在心理上,孩子有獲得新知識、新經驗的需求,需要被成人關注、關愛,家長要多以表揚、鼓勵為主,尊重孩子個體獨立性,注意讓孩子承擔相應的責任,完成必要的任務。然而,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除了尊重孩子的需求之外,家長自己的需求也絕對不能忽視。

很多家長忽視了自己的需求。這一代家長似乎處境有些“悲慘”,小時候被要求要聽父母老師的話,如今有了自己的孩子又被要求聽孩子的話。他們整日圍繞著孩子轉,可能得不到足夠的休息,可能放棄了自己事業,還可能錯過了重要的學習機會,等等。種種付出飽含的對孩子的愛我們不能否認,但不得不說這種以為了孩子健康發展為前提,家長以失去自己全心全意為孩子付出的形式並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以壓抑或忽略自己情感需求為前提的愛,不但會讓自己陷進焦慮的情緒中,還會讓孩子一直活在緊張和壓力之下。

第二,家庭之間要保持有效溝通,確保相互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很多中國家庭成員缺乏溝通,導致家庭氛圍或緊張,或冷漠,甚至充滿敵意。孩子小時候,父母否定或忽視孩子的需求,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長大後轉而絲毫不顧及父母的感受,甚至專門以反抗父母的意志為主旨肆意妄為,造成種種家庭矛盾頻發。

我在寫家庭教育相關書籍推薦時,經常能夠收到類似“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是孩子卻不是那樣的孩子”的評論。當教育出現問題時,力不從心的家長總會將責任推給孩子,實際上孩子出現問題的根源還是父母的言行舉止以及面對孩子的問題時表現出來的態度。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認識不夠理性全面,他們過分注意孩子的缺點嚴重忽視孩子的優點,在孩子的成長中本末倒置,緊盯著成績不妨,忽視了孩子全面的身心發展。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家長不夠尊重孩子作為個體的獨立性,只將孩子當成沒有思想不諳世事的存在,所謂的溝通也只是高高在上地頤指氣使或者矮孩子一等地任聽差遣。

真正的溝通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地位平等的基礎上的,雖然在孩子小的時候應以父母的指導為主導,但父母也要經常與孩子保持溝通(會說也要會聽),做到相互瞭解內心真實想法,最終才能做到根據孩子年齡大小適度引導孩子做出自己的選擇,犯他能夠接受的錯誤,承擔他能夠承擔的責任。

家庭教育要有目標、有原則,瞭解這些內容才能做好家庭教育


第三,培養家庭凝聚力,讓孩子會接受愛也會付出愛。在一個充滿凝聚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心理更健康,更容易建立優秀品質,未來也更加容易適應、融入社會。中華民族是一個講究家族、團體凝聚的民族,由於時代背景不同,過去人與人之間的聯繫非常緊密,親戚之間物理距離遠可感情更加深。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家庭的規模在不斷縮減,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不斷增加,家族觀念也趨於淡漠。無論孩子還是大人,都缺少各種類型的與他人的親密關係。

父母要重視幫助孩子建立家族觀念。在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時,家長要做出表率,加強與親人之間的聯繫,鄰里之間也可適當來往,尤其是在遇到鄰居時可以簡單地打個招呼。平時可以與孩子講一講自己與親友之間小時候的故事,勤與親友聯繫,還可以在小區或朋友之間建立一個小團體,不拘泥地點地經常在一起聚一聚。

家庭教育要有目標、有原則,瞭解這些內容才能做好家庭教育

父母是家庭教育主導原則

我們常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幼年時的教育中占主導地位,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要表現出真誠。即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說什麼就做什麼,把自己真實的情緒展現給孩子(注意,不是發洩給孩子)。要知道很多時候孩子可能不能徹底瞭解成人的行為和目的,但是對於成人情緒的感知絕對是“高手”;父母在要求孩子時自己也要做到。很多父母把“你要好好努力,不要像爸爸/媽媽這樣……”掛在嘴邊,這樣的說辭只會讓孩子不服氣,導致他可能並不是真的去努力,反而產生“你都做不到,憑什麼要求我?”的想法;父母要關注孩子並善於傾聽孩子。做到少說、多聽、多看才能更加接近孩子的內心,更加真實地瞭解孩子,也才能更加有效地教育孩子、引導孩子;

父母要尊重孩子。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相當於重新活了一遍,某種程度講,這一過程中孩子是我們的老師,我們要尊重他,況且只有給予孩子尊重,孩子才會反饋給你尊重。

教育孩子過程中尊重是必須的,合理的約束和限制也是必須的。尤其是6歲之前的孩子,是非觀念還沒有形成,很多事都是以成人的態度來評價事情的對錯,這個時候合理的約束和限制就是必須的了。這裡需要注意以下,合理的約束和限制講究明確和固定,即在孩子行事之前就要讓孩子清楚地知道有哪些行為是不能做以及做了會有哪些後果,而且這些標準不能今天是這樣,明天又變成那樣;或在孩子這裡是這樣,在大人那裡就變那樣;或者在這個大人這是這樣,在另外一個大人那又變那樣。

父母教育孩子仍需要以正向積極的態度為主。我們的成長都是一個個錯誤的嘗試累積出來的,所以父母應該正確看待孩子犯錯這件事。在日常生活中,應予以孩子充分的信任,要鼓勵孩子嘗試,引導孩子正視錯誤,學會在錯誤中反思、在錯誤中解決問題。另外,對於孩子嘗試的行為,要以表揚和鼓勵為切入點,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優點也樂於接納自己的缺點,如此才能達到我們最終想要達到的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要有目標、有原則,瞭解這些內容才能做好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場外指導原則

場外指導的主要工作並不是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而是教授技能,給予關注,善於傾聽,並引導對方自己認識自己,最終自己解決問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就相當於孩子的場外指導。在孩子的人生中,主角是他自己,父母只需要在準備期(青春期及之前)給孩子提供和諧的、充滿愛的家庭,並給予孩子積極的關注,為他建立充分的安全感,讓他知道自己是值得被愛也是正在被愛著的,從而有充分的勇氣邁出探索的腳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父母要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找準家庭教育的目標,知道教育的準則,認識自己的重要性,如此才能真正開展家庭教育,在成長中助孩子一臂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