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寒食節,各地吃什麼?看完才知道老祖宗有多講究……

不知覺,清明假期已經過完了。在這個清明假期,你有過寒食節嗎?

清明原本只是作為一個普通節氣,依附於寒食之後。隨著時間的遞增,清明漸漸被賦予很多含義,後來居上覆蓋了寒食節,成為我國如今的四大傳統節日。如今,大多數人也都將清明與寒食一併度過。

清明寒食節,各地吃什麼?看完才知道老祖宗有多講究……

現代化社會都說過節要有儀式感,要我說,古人才是最有儀式感的。

不提清明、寒食分開過,各自具有不同儀式,就光論吃,我們都輸了。不信,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清明、寒食節,全國各地的傳統食物盤點……

上海

清明寒食節,各地吃什麼?看完才知道老祖宗有多講究……

上海的清明節保有傳統的吃青團風俗。將雀麥草的汁與糯米糅合在一起和做麵皮,裡面包上棗泥、豆沙等,放進墊有蘆葦葉的蒸籠裡蒸熟即為青團,味道清香撲鼻,色澤鮮綠。

清明寒食節,各地吃什麼?看完才知道老祖宗有多講究……

除了青團,桃花粥也是上海最流行的時令食物之一。清明時分剛好恰逢桃花旺盛時期,用桃花做粥理所當然。在唐代,寒食節當天漢族都是一定要吃桃花粥的。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寄扇》就有這樣的唱詞:“三月三劉郎到了,攜手兒下妝樓,桃花粥吃個飽。”。

福建

福建是保留清明、寒食節傳統文化較多的地方,各地區都有著不同的節日特色食物。

清明寒食節,各地吃什麼?看完才知道老祖宗有多講究……

在寧泰,暖菇包是當地寒食節必吃的食物。暖菇的學名叫鼠麴草,亦又名佛耳草。每年清明時分,田野間長勢最旺的植物,鮮嫩多汁。用其磨碎與米粉混合,包上鮮筍絲、臘肉、豆腐乾、蝦米、薤子等,蒸制熟即可,味道非常新鮮。

清明寒食節,各地吃什麼?看完才知道老祖宗有多講究……

閩東地區,清明時期流行吃芥菜。習慣於將其與大米混在一起煮熟為“芥菜飯”,據說吃了後可以終年不生疥瘡。

清明寒食節,各地吃什麼?看完才知道老祖宗有多講究……

福州地區清明前後,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粿。將波波菜壓榨成汁與米漿混合揉成粿皮,再用棗泥、豆沙、蘿蔔絲等製作的餡料捏製而成,蒸熟即可使用。

廈門

清明寒食節,各地吃什麼?看完才知道老祖宗有多講究……

在廈門,有著“清明吃薄餅”的民諺說法。用薄餅皮捲上各種蔬菜,作為清明當天的主食。當地人一般都喜歡在裡面放酥了油的海苔和油煎過的蛋絲,還有芹菜、韭菜。寓意吃了更加勤(芹)奮、生命長久(韭)。

浙江

清明寒食節,各地吃什麼?看完才知道老祖宗有多講究……

在舟山定海,舊時上墳都會供奉一樣特色點心——青餅,又稱麻餈。祭祀完畢後還要給周圍小孩分“麻餈錢”食用。麻餈由當地特產糯米做原料製成,輔以豆沙、豇豆、油麻作為餡料。食用起來軟而不粘、味香色好、煎煮皆宜、飽食不膩。

山東

清明寒食節,各地吃什麼?看完才知道老祖宗有多講究……

青島地區,清明時分大多人家都要吃蛋餅,輔以大蔥,寓意為聰明伶俐。舊時還喜歡捏燕子形狀的面花,稱作“蒸小燕”,慶祝春天的真正到來。清明當天早晨很多家庭成員都要吃雞蛋和白麵小雞,祈願心眼明亮不得病。當地學生還要帶雞蛋送給老師,表達敬仰。

在萊陽、招遠、長島等地方,人們食用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吃就會遭遇冰雹。

北京

提到寒食節,北京的“寒食十三絕”是相當有名氣的。足足十三種特色小吃,排場十足。

清明寒食節,各地吃什麼?看完才知道老祖宗有多講究……

具體包括有:薑絲排叉、螺絲轉兒、硬麵餑餑、糖卷果、豌豆黃、艾窩窩、馬蹄燒餅、焦圈、饊子麻花、驢打滾、蜜麻花、糖火燒、芝麻醬燒餅。每一樣都可謂是“獨當一面”的存在,作為首都,傳統文化確實保存的夠好。

廣東

清明寒食節,各地吃什麼?看完才知道老祖宗有多講究……

在廣東潮汕,當地人習慣在當天製作“樸籽粿”這種特色小吃。首先將樸籽樹葉和果實(核)搗爛,與大米舂成粉末,然後發酵再配糖,最後再用陶模型蒸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一般樸籽粿有梅花型和桃型兩種,也有叫碗酵桃的。蒸熟的樸籽為草綠色,個個咧開嘴大笑,彷彿歡慶著春日的到來。製作好的“樸籽粿”呈淺綠色,味甚甘甜,據說吃了可解積熱,除疾病。

四川

清明寒食節,各地吃什麼?看完才知道老祖宗有多講究……

成都一帶,清明流行的食物有“歡喜團”。用炒米捏做糰子,再用線穿上,以醬汁染上各色。舊時,在北門到歡喜庵一路都有人擺賣,清帶有詩《綿城竹枝詞》雲:“‘歡喜庵’前歡喜團,春郊買食百憂寬。村醪戲比金生麗,偏有多人醉腳盆。”

清明寒食節,各地吃什麼?看完才知道老祖宗有多講究……

“清明耙”也是寒食節當地人必吃的一樣食物。古時的清明粑原料由糯米、紅棗、蓮子等“八寶”構成,其中還包括有竹葉,混合米粉搓成團狀,蒸熟食用。到了清末明初,又加入了臘肉等肉食材料,予以改進了一下。

清明寒食節,各地吃什麼?看完才知道老祖宗有多講究……

艾蒿饃饃,是清明時節四川客家人喜歡吃的一種食品。艾蒿即為艾草,能採摘來吃的只有春季才有的新發嫩芽。取來洗淨剁碎,然後放入麵粉中加水揉勻,包上炒制的肉餡,再用菜葉墊底放入鍋中蒸制而成。有的地方還喜歡煎炸。制好的饃饃飽含艾草香氣,清新十足。

山西

清明寒食節,各地吃什麼?看完才知道老祖宗有多講究……

在山西。很多地方都還保留著寒食節當天禁火習慣。晉南人過清明時,要蒸“子福”。用白麵和成麵糰,中間夾有核桃、紅棗、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蒸成饃饃。寓意多子多福,全家團圓幸福。掃墓時,將“子福”獻給祖靈,完畢後則全家分食之。

清明寒食節,各地吃什麼?看完才知道老祖宗有多講究……

作為介子推的老家,自然有專用紀念介子推的食物——子推饃、子推餅,以紀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質。

“子推饃”的餡料與“子福”類似,包有紅棗、雞蛋,嵌有春燕、蟲子、蛇、兔以及文房四寶等圖案。“子推饃”的形狀多種多樣,對應著不同說法,圓形 “子推饃”是男人吃的,已婚婦女吃條狀的“梭子饃”,未婚姑娘則吃“抓髻饃”。

清明寒食節,各地吃什麼?看完才知道老祖宗有多講究……

“子推餅”的做法則類似棗糕,用酵糟發麵,夾棗蒸成。山西人還習慣將棗餅製成飛燕形狀,用柳條串起掛於門上,在寒食節當天冷食。

在清明時期吃這兩種食物,還有健康方面的說法。穀物加上棗類,可以在春季養生增甘,滋潤脾臟,抑制肝氣外揚。

清明寒食節,各地吃什麼?看完才知道老祖宗有多講究……

感受季節、祈願祝福、健康養生……古人對節日的慶祝儀式,都包含著豐富的蘊意。現代生活物質越來越豐富的今天,我們的精神卻漸漸貧瘠。以至於連儀式感,都成為了熱門詞彙。

如果你住在以上地方,卻沒吃過這些食物的話,下次回家時,不妨從吃開始,嘗試過一個比以往更獨特的傳統假期吧!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山西人在四川(ID:sxrenzsc),獲取兩地資訊,瞭解在川山西人動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