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發後,股市大跌,各地售樓處、施工現場被迫關停,樓市跌入冰點。房企壓力山大,頻頻求救。
保經濟、救樓市,就連一線城市也按捺不住,這不,又出手了!
這次是深圳。
就在昨天(11日),深圳一次性出臺了針對樓市的“9條利好”。
全都圍繞一箇中心:“幫助開發商度過難關”。
降低預售門檻、拉長土拍交款時間、給開發商減稅降費、以及放寬融資渠道……
看起來是熟悉的套路,但是放在深圳這個先行示範區,風向標意義就大不一樣。
最大的變化,是在預售政策的調整。
深圳的“放寬”預售政策是這樣的:
1、 申請預售的商品房項目,不再要求提交項目資本金餘額證明。
2、 具備房地產開發一級資質的企業,在保證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建築工程款等項目相關費用按期足額支付前提下,可向監管銀行申請解凍不超過預售資金總額的20%。
3、 房地產一級開發企業下屬項目公司,母公司承諾對其權利義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可向監管銀行申請解凍不超過預售資金總額的20%。
20%看起來不多,但對於資金密集型的房企,動輒數以億計的資金,這是非常解渴的。
這樣一種降低預售門檻的操作,其實符合市場期待。
由於疫情影響,房地產全行業資金鍊繃得很緊。呼籲放寬預售,聲音也不絕於耳。
放寬預售,能給備受衝擊的房企提供了一絲喘息機會。
前不久,廣州出臺的“鬆綁”政策中,就有這樣一條,讓開發商開心壞了:
允許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憑商業銀行現金保函,申請劃撥商品房預售款專用賬戶資金。
只要憑藉銀行開具的保函,就可以把幾億、幾十億的預售資金解放出來。
這簡直就是雪中送炭。
其實,這也是符合市場規律的,畢竟有銀行保函、風險可控,沒理由不讓企業把資金利用起來,提高效率。
不能因為對開發商有些偏見,就處處設卡,對吧?
深圳的這次政策出臺,還傳遞了一個信號:樓市快要回到正軌了。
疫情好轉,深圳的發文就明確要求:
開放線下售樓處,暢通房屋銷售渠道。
這條措施看似很溫和,實則卻解決了房企賣房的一大難題——人流不足。
畢竟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很多人都還不敢去售樓部看房,猶猶豫豫的。
政府呼籲恢復線下看房,對促進樓市迴歸正常,有很大的幫助。
這比銷售顧問天天在社交圈賣力宣傳,管用得多了。
要知道,儘管一些頭部房企的售樓部早已恢復營業,但更多中小型房企依然如履薄冰,藉助小程序或直播等途徑,用“雲看房”、“雲溝通”的形式促進成交。
雲看房雖然逐步鋪開,但更像是疫情下的無奈之舉,效果遠不如預期。
克而瑞研究中心近日發佈的報告顯示,27個重點城市2月份整體成交 240萬平方米,同比跌幅77%。
深圳也是跌的厲害,據房協最新數據顯示,2月深圳一手住宅成交830套,二手住宅成交1667套。分別環比下跌70.1%和77.8%。
相較於去年12月一手住宅成交4461套,減少了將近八成!
再這樣下去,樓市的壓力必然會傳導到拿地、開發建設等端口,影響經濟復甦的速度。
這便是深圳的九大利好出臺的背景。
雖然“救開發商”的意味更重,沒有涉及到交易端的刺激,但作為國內樓市的風向標,釋放的積極信號已經很明顯了。
其實,深圳是供給明顯小於需求的典型市場,房價由高收入群體決定。
因此,一次疫情,其實對豪宅的銷售影響並不不大。
這不,疫情還未真正平息,深圳豪宅秒光的新聞就衝上了熱搜。
3月7日,深圳一“豪宅盤”開盤,主推104套大戶型公寓,均價11萬元/平方米,戶型最低也有240平,總價最高去到5000萬元。
據瞭解,開售之處,開發商對項目的銷售預期並不樂觀,而是持謹慎態度。先是動用了中介力量大肆宣傳,又給予了“折上折”優惠。
可沒想到,光是12分鐘就賣出了18套房,成交額達到3.6億。不到半天,項目推出的104套豪宅全部售罄。
據媒體報道,由於現場過於“火爆”,項目一度要求限制人流、暫停接客。
“報復性”買房終歸是來了,深圳的購買力實在讓人震驚。
另據中國房價行情網數據,2月份深圳的二手房房價漲到7字頭,為74654/平方米,而這背後,豪宅盤的銷售去化功不可沒。
此前,樓市一日遊現象層出不窮,似乎意味著市場在從緊。
但也應看到,有不少於50個城市的“救開發商”政策先後出臺,被悄然默許、逐步落實。
因城施策的目標很明確:在房住不炒、保證價格穩定的基礎上促進成交活躍。
畢竟,疫情給經濟的重創特別大,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不容有失。
疫情之下,一線城市的抗風險能力顯然更強,也在帶頭加速樓市回暖。
北京瘋狂賣地,上海刷出總價地王,廣州拍下單價地王……一連串的消息,都傳遞著同樣的信號。
現在,深圳也加入進來了。你看,意味深長。
閱讀更多 樓市黃大大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