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快從高房價中清醒過來


灣區樓勢


深圳,快從高房價中清醒過來


一直以來,助推深圳房價上漲的核心因素無非就一句話:

地少人多產業強房子又少。

分解開來,就是地、人、產業、住房,支撐深圳房價就靠這四座大山。

反過來,要解決的深圳高房價,就必須從這4座大山下手。

但對於深圳來說,想要持續發展,不可能限制人口流入,更不可能把產業搞崩,而地就固定只有這麼點,唯一能做的,就只能從住房這一座大山下手——增加住房供應。

當然,深圳還可以擴容,這一點我在後面再提。

這裡先和大家重點探討一下,增加住房供應,究竟能不能解決深圳高房價的問題?

目前,深圳一共有1100萬套房子,而深圳常住人口有1300萬,乍一看,似乎深圳的住房並不緊張。

但瞭解深圳的都知道,深圳常住人口一直是被低估的,無論是從官方統計數據反推、還是移動大數據,亦或者城市日均生活垃圾產生量,最終推算的結果都是遠遠超出1300萬的人口,實際管理的人口在2000萬上下。

2000萬人口對應1100萬套房子,平均兩個人住一套房子,這麼看,住房也不緊張呀?

但這1100萬套房子,是有很大水分的:

事實上,1100萬套房子中,有明確產權、設計合理的正規商品房,大概只有230萬套,剩下的,不是城中村(包括小產權房)就是落後的工業宿舍,這些房子很多都是違法建築,產權不明確、戶型奇葩,根本沒辦法上市交易。

結果就是,230萬套對應的是2000萬的人口,按照一家三口計算,2000萬人口對應660萬戶家庭,再按照理想的住房自有率60%計算(深圳現在的住房自有率還不到30%),深圳至少需要390多萬套房子,缺口高達160萬套!

現在問題來了:

深圳能夠及時補上這160多萬套的住房缺口嗎?

根據深圳的“二次房改”計劃:

2018-2035年,深圳將籌集建設各類住房17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總量不少於100萬套,佔新增住房供應總量的60%左右。

還別說,按照“二次房改”的目標,170萬套的新增是能夠滿足160萬套的缺口的。

意味著接下來15年內,每年至少要保證10萬套的供應,這10萬套中,4成是商品住房,6成是保障住房。

可問題就出在這裡:現實中,這6成的保障住房供應進度太慢了!

按照此前十二五規劃。原本計劃到2015年,深圳保障性住房完成21萬套,而實際完成不過11萬套,完成率不過50%,按照這個完成率,二次房改每年至少會有3萬套保障房的欠賬,到2035年就有51萬套的保障房完不成。

即使能夠保證完成率,另外4成的商品房能不能夠及時補上缺口也是個問題,因為深圳土地實在緊缺,每年供給商品房建設的用地,5個手指頭就能算得出來。

看來,按照現實的狀況,深圳要完成二次房改,難度相當高。

所以,最近,深圳出臺新政策,把目標瞄準了存量住房:

5類符合條件的住宅、商務公寓、租賃用房、城中村房源,以及經依法處理後的沒收類違法建築,滿足安全條件的房源都可以籌集作為人才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說;

深圳已經意識到“2035年新增100萬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標實現起來有困難,所以找個折中方案,徵用城中村、公寓等存量住房,用來充當保障性住房。

這個政策,利用存量住房來補足未來新增住房的缺口,看似是一個效率非常高的辦法,但實際上操作起來也異常困難。

一方面城中村不僅拆遷難,改造也難,涉及的各方利益太過於複雜,比如前些年萬科著名的萬村計劃,收了大量城中村進行改造後,最後無疾而終。

另一方面,把部分商務公寓納入保障性住房會面臨一個和開發商博弈的問題,比如是開發商自持運營呢還是政府投資運營呢?利益又該如何分配?

更重要的是,深圳的公寓很搶手,開發商就一定會放著錢不賺,去做保障性住房嗎?

而至於其他類型的住房,面臨的問題也幾乎大同小異。

所以,增加住房供應對於深圳來說,有心無力,指望著通過新增供應來壓低高房價?我看還很懸,況且還要等個15年,很多人可等不起。

深圳,快從高房價中清醒過來


那深圳高房價就無解了嗎?

其實答案還是得回到問題的本源上去找。

深圳的問題癥結就在於土地,既然我們無法在單位產出上(增加住房供應)做出有效成績,那為什麼不想著擴大自己的產出空間呢?

這就是我開頭提到的擴容,但我想說的是,即使深圳不擴容,也一樣能夠做到擴容的效果。

為什麼這麼說?具體看下圖:

從上面可以看出,深圳的南邊是海和香港,西邊是珠江口伶仃洋,雖然連接對岸中山的深中通道正在建,但是陸路阻隔,不是發展的主要方向。

深圳,快從高房價中清醒過來


深圳的北邊和東邊,卻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北邊的東莞是一個工業城市,城市面積2465平方公里,比深圳略大,常住人口840萬人。人口密度3351人/平方公里,是一個土地相對緊張的城市。

但是東邊的惠州,卻是緊鄰深圳的土地富礦。惠州城市面積1.1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483萬。人口密度只有426人/平方公里。

深圳加上東莞和惠州,相互之間的地理距離並不算遠,臨深地區到深圳也就一腳油門1個多小時的車程。只要把相互之間的軌道交通鋪設好,就能夠吸引大量的深圳剛需外溢至此。比如現在在建的深圳東部地鐵14號線和16號線,終點站就建在了惠州惠陽與深圳的邊界。

這就是深圳解決高房價的最終辦法——發展深莞惠都市圈,依靠緊密的交通,把深圳龐大的住房需求向外擴,進而攤平整個高房價。

想象一下,在深圳不擴容的情況下,從深圳科技園,一小時不到就能回到惠陽,這時候,深圳的房價高不高還重要嗎?另一個角度,有了東莞和惠州充裕的土地緩衝,房價還是問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