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餛飩挑子~

餛飩挑子,指的是沒有門臉兒、沒有店鋪,挑著副挑子走街串巷賣餛飩的小買賣人。這個行當,遠處不說,就北京而言,也是早就有之。但因為我出生的晚,沒趕上推車挑擔串衚衕做小買賣、賣各種吃食的年代,所以,也只能在文字和圖片上了解了解了。

短命的餛飩挑子~


沒見過老北京的餛飩挑子,但不等於沒吃過餛飩挑子上煮熟的餛飩。上世紀八十年代中,不知從哪兒刮來了一股“餛飩”風,忽然之間,北京的街面上居然出現了挑挑兒賣餛飩的小販。肩上擔著一條扁擔,一頭挑著一個挑子,挑子是方形的,同過去“架几案”兩頭的“架幾”有點兒相似。所不同的是,一頭的挑子上是爐火和鍋,另一頭的挑子則是帶著幾個抽屜、上面和抽屜裡放著皮兒、餡兒、作料和碗勺兒。爐子裡燒的不是煤,而是大塊兒的木柴。

短命的餛飩挑子~


當時的飯館,還都是國營的多。除了餛飩侯煮餛飩的大鍋裡放著幾根兒大骨棒和一隻赤條條的雞、盛餛飩的碗裡有冬菜外,一般飯館早點賣的餛飩基本清湯白水的煮,碗裡除了放點兒蝦皮、醬油外,再就是盛好餛飩後撒上一捏香菜。而餛飩挑子上賣的餛飩卻與飯館的餛飩有所不同,儘管我只是吃過幾次,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短命的餛飩挑子~


挑挑兒賣餛飩的小販兒往往會把挑子放在汽車站附近的便道上,挑子旁邊放有兩個鐵水桶,一個是用來洗碗,另一個是用來添湯。洗碗時,先往你使過的碗裡舀一勺熱湯,用小勺涮涮潑掉,再往裝著多半桶涼水的桶裡杵一下拿出來,齊活。賣餛飩時,也基本上是現包現煮。一手拿著根兒筷子,一手拿著餛飩皮兒,筷子頭兒在盛餡兒的小盆裡蘸一下肉餡兒,往餛飩皮兒上一抹一卷一攥、一個,快的很。待包好的餛飩扔進了鍋裡,小販兒便開始往碗裡放作料了,不誇張的說:他盛作料的瓶瓶罐罐沒有十個也有八個。具體放的啥?我只記得有蝦皮、蔥花、碎冬菜末、醬油、香油、香菜,別的記不太清了。餛飩煮好了,先撈進碗裡,再用熱湯一澆,一股子蔥香味兒立馬飄進了你的鼻子裡。這要是大冬天的,凍的嘚嘚的你,來上一碗滾燙、飄香的熱餛飩,鼻尖兒的汗立馬就會沁出來。這也就是我對它的印象為什麼如此之深的原因……

短命的餛飩挑子~


哦,對了,這些個挑挑兒賣餛飩的,都是外地人。具體是哪兒的,即使當時有一搭無一搭的問了,到今天也早就忘掉了。但我以為,他們或許都應該是一個地方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出現的時候彷彿是一日之間就都冒了出來,可並沒待多久,便似乎在一夜之後又都銷聲匿跡了!

餛飩挑兒上的餛飩,儘管碗、勺不那麼衛生,但它的味道,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