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逝》與《我的前半生》:淺析不同時代下女性的命運走向

《傷逝》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篇愛情小說,說起這部小說的誕生,也和魯迅自己的感情經歷有一定的淵源。

1925年10月20日,許廣平與魯迅兩人相戀。這一天晚上,在魯迅西三條寓所的工作室,魯迅坐在靠書桌的藤椅上,許廣平坐在魯迅的床頭,27歲的許廣平首先握住了魯迅的手,魯迅同時也向許廣平報以輕柔而緩緩的緊握。於是,魯迅首先對許廣平說:“你戰勝了!”許廣平不禁報以羞澀的一笑。第二天,剛剛寫完小說《孤獨者》四天的魯迅,又一氣呵成了一篇以婚戀為題材的,充滿生活哲理和抒情色彩的小說——《傷逝》。

《傷逝》通過涓生的獨白,描寫了他和子君的愛情婚姻故事,兩個追求新式婚姻的年輕人,突出重重阻礙,終於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可最後卻不能善終,落得一“逝”一“傷”的悲慘結局。

1982年,香港作家亦舒出版長篇小說《我的前半生》,小說的思路從《傷逝》延伸而來,把男女主人公搬入到了80年代的香港,併為他們安排了續集;2018年,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播出,隨即火爆熒幕,劇中的子君和俊生,再次變成了大上海的都市男女,在社會的壓力和情感的考驗中面臨著自己的婚姻危機。

可以說,《傷逝》和《我的前半生》男女主的設置是一脈相承的,不管是因為經濟原因,還是因為精神層面的問題,都是女主被拋棄;但不同的是,不一樣的時代下,同樣的開場,卻有著不同的結局。

《傷逝》與《我的前半生》:淺析不同時代下女性的命運走向

相同之處:經濟和精神,無論哪一樣不能共同成長,都一樣落入被拋棄的下場。

  1. 《傷逝》:沒有經濟基礎的婚姻,猶如海市蜃樓,朝不保夕。

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新式男女開始對自由愛情展開熱烈追求,同時對封建婚姻的牴觸也日益強烈,這也促進了子君和涓生的愛情進展。

涓生只是一個窮書生, 和子君在一起,談論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泰戈爾,談雪萊……,子君喜歡上他的博學。子君的家族雖然迂腐,卻還是有點實力的。為了能和涓生在一起,子君變成了大無畏者,不惜和家裡人鬧翻,不怕旁人的指指點點,更是說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由此看出,子君還是很有獨立思想的,為了愛情更是不顧一切。

而涓生呢,表面上談論新思想、新社會,可面對外人的譏笑和輕蔑,他卻有點瑟縮,全然不如子君那般大無畏。可他為了得到子君,也學著電影裡那些橋段,拉著子君的手,一條腿跪下去了。

這一跪,徹底打動了子君。於是兩人決定打破舊俗,開始同居。

經濟上是緊張的,他們只是租了兩間房,買了簡單傢俱,還賣了子君的戒指和耳環,勉強置辦了一個家。涓生在館裡工作,收入微薄。子君在婚後展示了和之前完全不一樣的狀態,她養了幾隻雞,餵了一條狗,操持家務,學習廚藝,很樂意地在家做個小女人。

可在涓生眼裡,子君變了,變得忙碌了,也不愛讀書和散步了。於是他心中就冒出了一句話: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

雪上加霜的是,涓生被“小東西”舉報,弄丟了工作。這下他們徹底變成貧賤夫妻了。到了冬日連火炭都燒不起了,吃飯也成了問題,子君不得已殺了自己喂的油雞,又把狗丟棄了,為此,子君變得鬱鬱寡歡,看起來更不快樂了。

失業後的涓生,開始在報紙上打廣告找差事,又一邊忙著寫信投稿,可都是遙遙無期的事情,這個時候,他又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這大半年來,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

我覺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們的分離;她應該決然而去,我也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即自責,懺悔了。


《傷逝》與《我的前半生》:淺析不同時代下女性的命運走向

這樣糾結了很長時間,涓生終於下定決心告訴子君這個殘忍的事實了。

我已經不愛你了,但這於你倒好得多,你更可以毫無掛念地做事……她聽了,臉色陡然變成灰黃,死了似的,瞬間便又蘇生,眼裡也發了稚氣的閃閃的光澤。

後來,子君被父親領走了,回到了自己家裡,定然是遭受到了很多冷眼和嘲諷吧,鬱鬱而終,很快便死去了。

得知子君死去的涓生,後悔不已,悔恨交加,於是寫下了這樣的開頭: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己。

這段開頭轟轟烈烈的愛情,最終卻落了一個一死一傷的結局,從表面上看,是經濟窘迫的原因,貧苦使得他們都變成了凡夫俗子,離最開始的浪漫越來越遠了。

而深處分析一下呢?

子君雖然是新時代女性,擺脫了舊思想的約束,但骨子裡還是舊女人的思路,婚後就過起了依靠丈夫的小日子,只關心柴米油鹽,不再讀書,不再思考,涓生就像一張“長期飯票”。

而涓生呢,也有很多男人的劣根性。僅僅用了三個星期,他就讀懂了她的身體和靈魂,也就是說,對她已不再有新鮮感了;當日子潦倒到過不下去的時候,他開始嫌棄她,覺得是她拖了自己的後腿,阻礙了自己的發展。可以說,他是非常自私的一個人。

然而,子君的離開和死亡,並沒有改變他的前途,離開她以後,他並沒有過上那種新生的日子,也許那一刻他才開始後悔吧。

《傷逝》中所表現出的愛情現實是殘酷的:不管婚前是如何浪漫和前衛,一旦跌入塵埃中,就變了味道。物質的匱乏,經濟的貧困,都可以成為打散一對戀人的利器。

《傷逝》與《我的前半生》:淺析不同時代下女性的命運走向

2.《我的前半生》:富足的物質生活下,當精神世界漸漸遠離時,婚姻一樣朝不保夕。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子君和俊生生活富足,住著高檔的大房子,家裡有保姆,出門有寶馬,可謂是羨煞旁人。但子君也是可悲的,就像一隻被養在籠子裡的金絲雀,早已失去了自己的活力,一針一線都要伸手向老公要錢。

子君做了十年的全職太太,只會逛街消遣,早已和社會脫節。她雖然能照顧好俊生的生活起居,卻不懂他的工作壓力和焦慮。也是這些成為了他們離婚的源頭。夫妻雙方不能同時進步的時候,那麼留在原地的一個,就是被遺棄的那一個。

就像舒婷的《致橡樹》: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

俊生只是凡夫俗子,他也需要有人分擔他的壓力,有人開解他的焦慮,而不是子君那樣,只會在家打扮自己,還要時時追查他的行蹤,懷疑他,指責他。

這也是為什麼俊生會喜歡上相貌平平的凌玲。因為凌玲能給予他工作上的支持,能理解他工作中的煩惱。在這時,作為花瓶的子君,顯然沒有任何優勢了。

《傷逝》與《我的前半生》:淺析不同時代下女性的命運走向

這裡的子君和《傷逝》中的子君一樣,一旦進入了婚姻,就放棄了自我成長,沉迷於婚姻中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自動斷絕了與外界的聯繫。

封閉自我,也是自我放棄的一種,當精神上不能與對方達成共識,當認知上已和對方拉開距離,再堅固的愛情,也會不堪一擊。

所以說,《我的前半生》是《傷逝》的延續,20年代的涓生和子君就算沒有經濟問題,他們的婚姻能長久嗎?亦舒用《我的前半生》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顯然是不能的,僅僅半年,涓生就對子君有了嫌棄的看法,怪她不再讀書,不再思考,不如以前活潑有生機了。那麼以後的漫漫長日裡,他怎麼可能不會變心呢?

兩部作品雖然有著延伸的關係,有著同樣的男女主角名字,連情感波動都是一樣的,可《傷逝》中的子君回到孃家後,就在冷眼嘲諷中漸漸凋零,直至死去;而《我的前半生》中子君雖然被拋棄了,卻通過自己的努力,重新獲得了一片天地。為什麼會有不同的下場呢?

《傷逝》與《我的前半生》:淺析不同時代下女性的命運走向

不同之處:一樣的開場,卻有著不同的結局,這和時代的變遷密不可分。

  • 女主的設置是一脈相承的。

不管是20年代裡的子君,還是活在當下的大上海的子君,其實從靈魂上講是一樣的人。她們起初都具備良好的知識與修養,心地單純且善良,沒有受到不良惡俗的汙染;在遇見愛情的時候,都奮不顧身,有著大無畏的精神,(子君遇見俊生時,俊生還很窮。);甚至在遭受拋棄的時候,都沒有死纏爛打,要死要活,而是認清了現實之後,選擇有尊嚴的離開。

同時,造成她們悲劇的根源也是一樣的:都是在婚後就放棄了自我成長,變成了一根依附於老公的長藤。《傷逝》裡的子君每日養雞餵狗,忙著一日三餐,雖然辛苦卻樂在其中,她已經把自己完全當作涓生的妻子,而忘了自我;《我的前半生》中子君覺得女人依靠男人天經地義,只有嫁不出去的女人才會拼了命的在職場打拼。也是這樣的認知,漸漸地摧毀了她們的愛情,也導致她們遭到了被拋棄的下場。

  • 男主的自私絕情也始終如一。

《傷逝》裡的涓生,最初喜歡子君的勇敢活潑,可婚後他們生活貧困,子君不得已操持家務,終日為柴米油鹽發愁,這明明是涓生造成的現實,他還嫌棄子君不像以往那樣風花雪月了。

當涓生丟了工作,徹底潦倒之後,他又覺得是婚姻拖住了自己前進的腳步,想讓子君離開,甚至幻想了她的死亡,可謂自私至極。

《我的前半生》中,子君為了照顧家庭選擇離開職場,為俊生生兒育女,照顧他的日常起居,才能給俊生提供了一個舒心安心的後方,讓他在職場上拼搏,可取得成功的俊生轉臉就忘了子君的付出,反而嫌棄她不與社會共進步,不能與他分擔壓力了。拋去道德層面,這樣的男人也是忘記了過去子君的付出,只記得自己的給予了。

在男主設置這點上,涓生和俊生也是一樣的,都是自私的,遇到問題的時候,只為自己找藉口,全然不顧對方曾經的付出了。

那麼,在這樣的男女主設置下,悲劇是必然的,兩個子君都失去了婚姻的庇護,被棄之敝履了。

《傷逝》與《我的前半生》:淺析不同時代下女性的命運走向

  • 同樣的設置,同樣的悲劇,女主的結局和時代的關聯

20年代的子君,離開了涓生,被父親帶到家中,在那個封建思想還很嚴重的時代,一個女子和男人同居後被拋棄,是何等丟人現眼的事。即便回到了家裡,也少不了旁人的閒言碎語和冷嘲熱諷。

本來為了自由愛情不顧一切的子君,現在要遭受這些非議,自然是痛苦的,而她自己沒有能力也沒有機會靠自己雙手立足於社會,長時間的鬱鬱寡歡也是導致她死亡的原因。

而《我的前半生》中,子君生活在現代,不要說戀愛分手,就是離婚也是屬於正常現象,大眾並不會對此議論紛紛。而且女性也早已擁有自己的半邊天,子君雖然年紀不小了,又帶著孩子,但一樣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不過是從頭開始罷了,但絕不會被逼到要死要活的地步。

時代的發展讓女性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可以相夫教子,也可以在職場馳騁,這就是時代的不同,賦予了兩位子君不同的生命走向。

女性想要在婚姻中永葆青春,即要有自己的經濟基礎,又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成長。物質和精神,無論哪一步落後了,都有可能遭遇婚姻的危機,畢竟,沒人會願意站在原地一直等待,只有自己能和對方並肩前行,才能領略到同樣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