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逝》:新生婚姻在現實社會壓迫下完敗所造成的一傷一逝

《傷逝》是魯迅的一部短篇小說,這是他唯一一部描寫愛情題材的文學作品,通過主人公涓生的手記反映出了封建文化在社會中根深蒂固,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命運悲劇。《傷逝》所反映出來的情況並不是當時時代的縮影,而是中國社會一直存在的東西。

一、《傷逝》的創作背景

“五四”時期,個性解放,婚姻自由也成為了眾多青年人追求的重要內容,在當時眾多小說都是在描寫男女戀愛,同時也表現出了婚姻的不自由,魯迅在當時也看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對個性解放中的反封建意義給予了很大讚同,但他也看到了在自由戀結婚背後出現的危機情況,於是他就寫下了這樣的一部作品,將個性解放和婦女地位和當時的整個社會聯繫在一起,以此來告誡青年個人奮鬥是無法拯救自己的,還需要探索新的路。

《傷逝》:新生婚姻在現實社會壓迫下完敗所造成的一傷一逝

二、《傷逝》的文章內涵

《傷逝》整篇文章主要是圍繞子君和涓生兩個人來描寫。故事寫子君在認識涓生之後就經常去拜訪他,聽他講一些新文化、新觀念,因為受到了影響,不久之後二人就相愛了,可是這樣的感情卻遭到了家庭的反對,子君作為新時代青年人不顧家庭的反對成了家。但是成家後子君整個人就陷入了家庭生活之中,而他們的愛情也就隨之逐步瓦解,故事結局以子君的去世終結,涓生心裡十分悔恨便寫下了這樣的一篇手記來為子君送葬。

《傷逝》全篇雖然是以涓生的故事為主,但其中也不乏作者自己的一些看法。而作品中的內涵也主要體現在子君和涓生二人的身上。

《傷逝》:新生婚姻在現實社會壓迫下完敗所造成的一傷一逝

1.子君

子君是當時時代個性解放“新女性”的代表,她敢於大膽的去追求自己的戀愛,她在面對家人反對的時候直接向涓生表明了“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完成了自由戀愛,但是在達到了自己的目標之後,她卻開始變得不像一個“新青年”,她不讀書不思考,每天就為家裡的茶米油鹽而操勞,她開始變得平庸。她的改變也讓涓生感覺不滿憤怒,進而導致了這段愛情的悲劇。

在整個故事中,雖然愛情悲劇不是她一個人的原因,但她也有著不可以推卸的責任,子君剛開始成為新青年的時候是受到了涓生的啟蒙,可是她接受的也只是關於戀愛這一個層面上的,在其他的方面,“她還未脫盡舊思想的束縛”,在和涓生交流問題的時候也只是涓生在一邊說,子君在聽而已,她完全沒有自己的看法,她和普通的婦女在結婚之後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依舊重複著“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依舊是理所當然的享受著涓生帶來的經濟支持,雖然她也時常會擔心會被涓生拋棄,但是卻沒有做出任何的行動,只是不斷地回憶當初兩人相戀時的場景,希望能夠挽留涓生。可是這樣的做法肯定是無用功,最後悲劇也因此產生。可以說她當初確實從那個封建大家庭的束縛中走了出來,走向了新的婚姻家庭模式,可是到了婚姻中的時候她又重蹈覆轍到了另一個封建家庭中,並沒有獲得真正的解放。而這也正是她到死都沒有弄明白為什麼涓生會拋棄她的原因。

《傷逝》:新生婚姻在現實社會壓迫下完敗所造成的一傷一逝

2.涓生

涓生也是在“五四”時期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是他帶領著子君走上了“新青年”的道路,他和子君談新文化,談新思想,談外國名人,他大膽的向子君求婚表達了自己的愛意,在別人嘲笑他的時候,他直接回給驕傲的目光,還不惜和朋友絕交,他對於愛情的種種態度都展示出了他作為新青年接受的個性思想,但是在行動上他還沒能夠向子君那樣大膽。在結婚之後,他不滿子君的各種太過於傳統的行為,不滿意她整天忙於家務,他認為“這是真的,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他也不想只是呆在一個家庭中,不想被家庭所束縛,後來失業之後,他就開始靠翻譯作品賺錢,甚至他認為“覺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們的分離;她應該決然捨去”,他認為自己想要在尋找新的出路就必須捨棄子君,離開子君之後“自己就豫感得這新生面便要來到了。”,所以說這場愛情的悲劇主要也是他的原因。整篇文章看起來好像是再說結婚之後子君就陷入了家庭之中,與他追求的自由並不相同,但文章是在涓生的角度去寫的,不可否認的是涓生在裡面也有很大的罪過,難道追求自由就一定要拋棄掉家庭嗎?拋棄子君,涓生就能夠獲得成功嗎?當然不是,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涓生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私的,他的一切都是隻為自己而考慮,他只是為了脫離家庭中,將自己“救出”,就像他曾對子君說過的“新的路的開闢,新的生活的再造,為的是免得一同滅亡。”所以,涓生自己逃出來了,只剩下子君一個人滅亡了。

可以說,子君和涓生二人的形象將小說的內涵變的清晰可見,他們二人的愛情悲劇一方面是因為社會壓迫所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二人的個性解放造成的。同時也為我們展現出了那個時代,只有“個性解放”是完全不夠的,個人奮鬥對於知識分子來說也沒有多大的用處,要想實現真正的解放,還是需要整個社會進行變革,這樣才是成功。

《傷逝》:新生婚姻在現實社會壓迫下完敗所造成的一傷一逝

三、《傷逝》的藝術特色

體裁

《傷逝》是通過手記的形勢,涓生的口吻去講述事情的經過,通過涓生自己的獨白也展現出了他們在戀愛時的深情,結婚後的喜悅以及生活瑣碎中的矛盾,分手後的心境,到最後子君死後,涓生的痛苦和悔過,讓讀者通過文藝看到了涓生這一路的心情變化,也將自己代入到了他們的生活之中。

人物形象

在刻畫人物形象上,魯迅也是表達的十分鮮明,通過涓生自述將他的整個形象變得十分的飽滿,而在裡面子君的一系列動作,表情,情感變化,細節描寫也都能夠體現出她在追求個性解放的路上經歷。

細節

《傷逝》在描寫細節上也是非常的生動,在各個時期不同的細節變化也展現出了二人產生愛情悲劇的主要原因。比如說在子君父親接走子君後,他“轉念尋信或她留下的字跡,也沒有;只是鹽和幹辣椒,麵粉,半株白菜,卻聚集在一處了,旁邊還有幾十枚銅元。”就可以看出當時他們的生活已經過於拮据,生活的十分悽慘,而後面一句“這是我們兩人生活材料的全副,現在她就鄭重地將這留給我一個人,在不言中,教我藉此去維持較久的生活。”也能夠看出子君對涓生的愛,要把自己的全部都留給涓生。

借景抒情

作者在寫故事的過程中還採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寫來和人物的心理形成對照。比如在描寫子君走後家中的場景時寫道“但是屋子裡是異樣的寂寞和空虛。我遍看各處,尋覓子君;只見幾件破舊而黯淡的傢俱,都顯得極其清疏。”“我似乎被周圍所排擠,奔到院子中間,有昏黑在我的周圍;正屋的紙窗上映出明亮的燈光,他們正在逗著孩子玩笑。”這樣慘淡的場景其實也在寓意著涓生面對人去樓空產生的寂寞之感。

《傷逝》:新生婚姻在現實社會壓迫下完敗所造成的一傷一逝

心理描寫

作者寫小說是通過手記的形式和第一人稱來進行展開講述的,重點主要在表現主人公在各個階段中不同的心理變化,有的時候也在涓生的自述中展現了子君的心理活動。對於涓生,他主要就是通過剖析心理來進行展現,比如說在兩人熱戀中,涓生等待子君時的心理活動,子君不在這破屋裡時,什麼也看不見。但是耳朵卻特別的靈,能夠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甚至因為不是子君而開始憎惡那不像子君鞋聲的穿布底鞋的長班的兒子,憎惡那太像子君鞋聲的常常穿著新皮鞋的鄰院的搽雪花膏的小東西!還特別擔心她是不是翻了車,是不是摔傷了。從這樣的心理活動中就可以看出青年人熱戀時,對戀人等待、期待的心理。

而對於子君的心理描寫則是通過子君的表情來展示的,就比如說涓生和子君說了分開之後,子君“臉色陡然變成灰黃,死了似的;瞬間便又蘇生,眼裡也發了稚氣的閃閃的光澤。這眼光射向四處,正如孩子在飢渴中尋求著慈愛的母親,但只在空中尋求,恐怖地迴避著我的眼。”可以看出子君整個心情的變化。

抒情色彩

《傷逝》整篇小說中還有著很多的抒情成分,在兩個人熱戀到分開一路的過程中都有著很強烈的抒情性。而這種抒情性的體現大多是通過景物的描寫來抒發的,如剛開頭周圍環境與一年前相似的場景,而子君再也不會來了,就表現了物是人非,沉重的心情。還有是通過重疊的手法來進行抒情,“負著虛空的重擔,在嚴威和冷眼中走著所謂人生的路”這一句反覆出現也讓人體會到了涓生悔恨的心情以及子君從一個圈中走出又陷入另一個圈中的艱難處境。

《傷逝》:新生婚姻在現實社會壓迫下完敗所造成的一傷一逝

結構清晰

作者在描寫故事時,通過涓生的口吻,將故事的開頭到結局都串聯了起來,結合季節的變化展現了他們愛情從生長到死亡的歷程。前面開頭和最後結尾一句正好對照,首尾呼應,促使結構更加的清晰,緊湊。

《傷逝》這篇文章作為魯迅唯一的一篇愛情小說,他通過子君和涓生的故事展現出了當時時代的所存在的問題,到現在依舊有著很多的現實意義,對現在追求自由的人來說也有一定的啟示,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