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傷逝》悽美愛情的背後

《傷逝》作為魯迅唯一一篇愛情短篇小說,男女主角的悽美愛情令人深究,

連周作人都說“傷逝在魯迅作品中最是難解的一篇”。

文章開篇第一句話就寫“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己。”這種沒有緣由的開頭,有一點好處是,引起了讀者的興趣,勾起了讀者的閱讀慾望,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傷逝》開頭是主角涓生的手記 ,而這句話令我感到很壓抑,為什麼要悔恨?為什麼會悲哀?這兩個問題也是下面我給大家說的兩個問題。

《傷逝》寫於1925年,受五四的影響,戀愛自由,婚姻自主被青年學生所追捧,涓生和子君就是其中的一對 追求戀愛自由的男女朋友,涓生和子君談戀愛時談理想,談未來,他們追求西方先進的思想,追求男女平等的,但是結婚之後因為柴米油鹽,這一切美好的生活都發生了改變,同居最後以失敗告終。

淺談《傷逝》悽美愛情的背後

《傷逝》話劇劇照(男涓生,女子君)

為什麼悔恨?

我將以我的視角來展述

談涓生悔恨之前,先給大家說說涓生和子君為什麼會分手。

01 同居前

涓生和子君同居前兩人有來自思想上的碰撞,發自內心的滿足。

“默默地相視片時之後,破屋裡便漸漸充滿了我的語聲,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伊孛生,談泰戈爾,談雪萊……。她總是微笑點頭,兩眼裡瀰漫著稚氣的好奇的光澤。”我以前讀這段文字時,不太懂,為什麼子君甘願和涓生在一起,我現在才看懂,

子君“好奇”的臉龐是對涓生的崇拜,而涓生很喜歡這種被崇拜的感覺,他不是喜歡子君,而是喜歡子君喜歡他時的子君。

淺談《傷逝》悽美愛情的背後


這時候的他們是心靈相通的,是志同道合的。可見涓生和子君作為五四青年對新生活和新思想的追求和敬仰。

這個時候的子君是涓生歡喜的,但是同居之後涓生眼中的子君就變了,怎麼個變法呢?

02 同居後

同居前對子君有一段很形象的描寫“帶著笑渦的蒼白的圓臉,蒼白的瘦的臂膊,布的有條紋的衫子,玄色的裙。”這個時候的子君在涓生的眼裡簡直就是女神一般的存在。

同居後子君居然變了,“子君竟胖了起來,臉色也紅活了。”涓生追求完美主義,他其實是有點嫌棄變胖了的子君的,

一個“竟”字已經把涓生的心理活動交代的明明白白。而這裡也是兩人爆發矛盾的開始。

子君為了生活的柴米油鹽,不擅長做飯的她“於此卻傾注著全力”“終日汗流滿面,短髮都粘在腦額上;兩隻手又只是這樣地粗糙起來。”現在的子君就是一個典型的家庭婦女,已經沒有了先前少女的模樣。

淺談《傷逝》悽美愛情的背後


而子君為了生活日夜操勞,涓生卻為此不滿,子君為這個小家付出了一切,“不讀書了,不散步了,變胖了,每天都在做事”涓生卻不以為意。

甚至說不愛子君了。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會分手的直接原因。

03 涓生為什麼會悔恨?

在最後一次爭吵中,涓生對子君說的話直接導致了子君的悲劇,為子君抑鬱而終埋下伏筆。子君問涓生“涓生,我覺得你近來很兩樣了。可是的?你,——你老實告訴我。”在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子君的小心翼翼,生怕涓生說出什麼不好聽的話,甚至於說不愛她。

反觀涓生呢,他好像沒看出這點,

甚至大言不慚的對子君說“因為,因為我已經不愛你了!但這於你倒好得多,因為你更可以毫無掛念地做事……。”這段話給了子君當頭一棒,她太愛涓生了,而涓生說不愛她了。子君已經和原生家庭產生裂痕,如果涓生不要她了,那她就沒有都沒有了。涓生清楚的知道這一點 ,但他還是毫不猶豫的說了出來

擺在兩人眼前的,是“分手”兩個字,沉默過後日子還是照樣過,分手只在遲早。這讓子君感到了害怕。

在一番虛情假意的努力試探、對過去愛情的挽留後,涓生越來越不耐煩做戲,連敷衍都不想。他覺得子君“倘使只知道捶著一個人的衣角,那便是雖戰士也難於戰鬥,只得一同滅亡。”

淺談《傷逝》悽美愛情的背後


為了逃離這種尷尬的現狀,涓生甚至偷偷期盼過子君的死亡,因為對他來說是一種解脫,擺脫子君的解脫。

他已經懂得了愛情是需要怎樣才能發展下去,可是他卻從來沒有想過要真正的解決問題,而是通過旁敲側擊和刻意的疏遠,他沒有真正為兩人的生活做過什麼。還可笑的以為分開雙方會過得更好

子君愛他,他卻不在意。就像他說“子君當時的勇敢和無畏是因為愛”是的,子君愛他,直到離開那天,還在希望涓生維持較久的生活“屋子裡依舊準備著鹽和幹辣椒,麵粉,半株白菜,旁邊還有幾十枚銅元。”

涓生開始後悔,甚至還說出“不應該將真實說給子君,我們相愛過,我應該永久奉獻她我的說謊”這種話來。

涓生因為子君的勇敢和無畏才覺得悔恨。“我沒有負著虛偽的重擔的勇氣,卻將真實的重擔卸給她了。她愛我之後,就要負了這重擔”這才是涓生悔恨的直接因素,而不是不愛子君才感覺悔恨。

淺談《傷逝》悽美愛情的背後


他是在為子君不是被他所殺,卻因他而死感到痛心和悔恨。

為什麼是悲哀?

兩人同居後,涓生的食品“比在會館裡時好得多了”後來卻大言不慚的告訴子君“我不吃,倒也罷了;卻萬不可這樣地操勞。”倆個人生活在一起,能為對方洗手羹湯是很幸福的事情,在涓生眼裡確實操勞的,甚至嫌棄子君“日汗流滿面,短髮都粘在腦額上;兩隻手又只是這樣地粗糙起來。”

01 涓生作為一家之主的悲哀

他明白“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但是他卻從來沒有想過要真正的解決問題,而是通過旁敲側擊和刻意的疏遠,甚至還指責子君,為自己辯解,本來可以給子君以啟發,讓子君重拾激情的,但是他沒有,這何妨不是一個悲哀呢?

回憶追求子君的過程,卻已經“模糊,夜間回想,早只剩了一些斷片了;同居以後一兩個月,便連這些斷片也化作無可追蹤的夢影。”再不復“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伊孛生,談泰戈爾,談雪萊。”的那段時光。

他抱怨子君,同居以後,“管了家務便連談天的工夫也沒有,何況讀書和散步。我們常說,我們總還得僱個女傭”這段文字很耐人尋味,為什麼“常說”?因為還沒有請,為什麼沒有請,因為沒有錢,涓生作為一家之主,不能掙錢請女傭,還妄想繼續過“讀書散步的理想生活”,還來抱怨為家庭任勞任怨的子君,這難道不是作為一個男人的悲哀嗎?

涓生失業後,抱怨子君沒有以前“善於體帖了,屋子裡總是散亂著碗碟,瀰漫著煤煙,使人不能安心做事”,子君“日夜的操勞”換來的不是涓生的愛和感激,而是不滿。

淺談《傷逝》悽美愛情的背後


他們遭受著生存和心靈上的危機,涓生想到多少並不是一起面對,攜手同行,而是殺掉了“油雞”,扔掉“阿隨”,甚至還想擺脫子君。涓生不是追求西方先進思潮嗎,追求新思想嗎,卻還在為生活的窘迫露出這醜陋的嘴臉,還暗示子君“大半倒是為了她”才忍受著這生活壓迫的苦痛。

生活是兩個人的,為什麼要把責任完全推給一個人呢?

涓生追求自由,卻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受五四的影響,他急切的想甩掉這份苦悶。正如涓生所言“我愛子君,仗著她逃出這寂靜和苦悶。”可以說,涓生追求子君,是外界的鼓動。所以子君是涓生消磨時光的存在。正如涓生所言:

深夜中獨自趟在床上,就如同我未曾和子君同居以前一般,過去一年中的時光全被消滅,從未有過。

02 子君思想不獨立的悲哀

兩個人生活了一年,子君卻沒有讓涓生回憶起她半分,絲毫沒有感受到他和子君一起生活過的影子,這對去世的子君而言,這何妨不是一種悲哀?

涓生愛的是獨立、有思想的知識女青年,而子君並不是。子君從來都不是她自己,沒和涓生認識以前,她屬於她的父親,愛上涓生後,她屬於涓生。她在思想並沒有實現真正的獨立,在內心深處還保留著中國傳統女性的“男主內,女主外”封建思想,讓她敢於與父親等人的決裂的勇氣是出於對涓生的愛 。

淺談《傷逝》悽美愛情的背後


思想上的差異導致悲劇

《傷逝》採用了內心獨白的敘述手法展開了敘述,男主涓生是敘述者,同時也是被敘述者,作者借了他這個人來講述子君這個女性。

子君的守舊思想和依附性是導致悲劇的直接原因。

涓生為什麼欣賞子君這個人,是因為子君大喊“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力”,還是因為子君為了和他這個和封建思想格格不入的人在一起,而大膽的走出家門,擺脫父親的管教,不管是因為什麼,都讓涓生覺得狂喜。

淺談《傷逝》悽美愛情的背後


但是這份狂喜卻沒有能維持很久。同居前子君讀書,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伊孛生,談泰戈爾,談雪萊…但是同居後子君“再也不讀書了”;涓生喜歡養花,子君卻能讓花枯死;子君也和傳統的家庭主婦一樣,為了生活瑣事與小官太太爭吵。這裡無不暗示了子君的守舊,封固。

涓生為什麼能斷定子君還沒有脫盡舊思想的束縛呢?我們不妨聯繫前文,在涓生剛追求子君的時候,子君“不好意思正視雪萊最美的一張畫像”,“不好意思”就暗示了子君的不開放,明明只是一張畫像,為什麼不敢看?

兩人同居後,子君奉行了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

,他們生活過的比較窘迫,涓生掙不到錢,甚至還失業了,但是涓生覺得這是“這樣細微的小事”,但是子君卻為此“變了臉色。”涓生覺得生活只要能“讀書散步”就行,不食人間煙火,反觀子君,她一個日夜“操勞”為了能吃飽肚子的家庭主婦,她接受不了涓生的失業。

子君為了追求愛,毅然決然的和自己的家庭反目,跟隨涓生出走。仔細看,子君的兩次出走,都是被迫的。第一次出走,是因為和涓生戀愛,使她的叔子“氣憤到不再認她做侄女”;第二次出走,則是涓生逼迫她出走。可以說,子君的覺悟不是自己真正的覺悟,而是涓生希望她覺悟。她一直活在涓生的陰影裡,甘願做男人的傀儡,但是不管在原生家庭,還是在涓生這,始終沒有她的立身之地。

淺談《傷逝》悽美愛情的背後


從涓生的講述中,同居之後都是他對子君的不滿,而涓生是作者筆上的人物,作者在他身上寄託了自己的思想,和涓生合二為一。那麼我們可以說,涓生對子君的不滿和暗諷,就是作者借了涓生這個人,表達了對子君這樣的半封建的女性的不滿,暗諷他們追求解放思想,卻沒有做到自己獨立、真正的解放。

總而言之,《傷逝》說的是一對青年男女涓生和子君、由戀愛到同居、再到以分手為結局的過程。

涓生和子君開始的戀愛是純真的,是美好的。但是後來,這段愛情故事卻以女主角子君去世而結束。這段戀情,值得深思。同時也告誡我們一個道理:

“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