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傷逝》,驀然回首,留下孤獨

導語:“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己。”

現在悔恨做什麼?那個曾經穿著皮鞋,踏著石板清響而來的姑娘終究是不在了,回到會館被遺忘在角落的破屋,看著窗外的紫藤和老槐樹,只剩下永遠的孤獨和空虛,這便是《傷逝》。

讀《傷逝》,驀然回首,留下孤獨


一、發於自由之愛


小說是男主人公涓生的手記,以涓生的視角出發進行內心獨白。涓生,子君怎麼會走到一起,因為他們志同道合。在二人的關係中,涓生是較為進步的那個,子君還未曾完全脫盡封建思想的禁錮,在會館的破屋裡,子君常來與涓生談天論地,談文學,無非是浪漫,無非是理想,無非是創建一個小家的未來,這些於一年後的涓生卻是無法忘記的回憶。

讀《傷逝》,驀然回首,留下孤獨


“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對子君而言,她並不懼怕來自自己的胞叔和父親的壓力,哪怕與家裡斬斷關係,因為她無論如何有涓生可以依靠,可以給予她想要的自由與愛情。對涓生而言,他感激子君能夠選擇自己,他有自己的驕傲,並且比子君更盼望未來,與其說子君是他戀愛的對象,不如說是他精神的寄託。以至於他把婚姻想象的太簡單了,他相信兩人的精神是富足的,他們的愛情也將時時更新、生長、創造。因此他想把自己純潔熱烈的愛意表達給子君。那段記憶對涓生來講,已經變得模糊。涓生自己的所作所為在他的印象中卻是可笑甚至可鄙的,相反子君卻記得深刻。他像是給子君畫了一張大餅,告訴她未來的曙光是怎樣的光輝,引導她走入看似光明的深淵。

讀《傷逝》,驀然回首,留下孤獨


二、止於生活之困

當無關風月的現實生活在眼前呈現出輪廓時,理想的詩和遠方便在眼前的苟且面前不值一提。

而首先產生隔膜的不是生活,而是自以為堅定不移的愛情。

從前在會館的美好只是現在的談資和回憶,逐漸就沒了興趣,再也回不到過去那熱烈的討論中,是因為沒有新鮮的話題吧。他們明明靠的很近了。只要各自再往前一點點,一點點就夠了,可是最終他們擦肩而過,從一層隔膜走向與彼此相反的方向。涓生買的小草花,四天沒有澆水枯死在壁角,推說自己沒有照顧的閒暇;子君買了四隻小油雞和叭兒狗,整日因為小油雞與房東官太太慪氣。

讀《傷逝》,驀然回首,留下孤獨


尤其在涓生失去在郵局的工作後,他認為,無畏的子君卻是變得懦弱了,實是可悲的。油雞們成為餚饌後的頹唐,阿隨——那條叭兒狗放走後的悽慘,從前不食人間煙火的少女逐漸變成了見識淺薄的婦人。可是涓生有沒有關心過子君的精神生活呢?他的話語裡總是流露著對子君的無奈,他把自己的想法都推給了子君,要子君無條件的理解和接受。他暗示她若是離了子君遠走高飛,縱使孤身一人,生路還很寬廣。口口聲聲的說是為了子君,彷彿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

讀《傷逝》,驀然回首,留下孤獨


三、斷於傷逝之別

涓生不愛子君了,他話語中,愛與不愛竟是這般廉價。涓生把冰冷的真實在子君面前和盤托出時,用著“人是不該虛偽”的藉口,卻道:這樣於自己、於子君都好,各人反倒可以毫無掛念的做事,開闢新的道路,是為了免得一同滅亡。他的辯解顯得蒼白無力,他的自私註定了這場婚姻的悲劇。子君隨父離開後便去世了,原先她還有涓生作為她的後盾,理想的愛情作為她的盔甲,但生活把她弄得遍體鱗傷。當涓生得知子君逝世的消息,他悔恨,是自己間接害死了子君,他悲哀,他乞求子君靈魂的寬恕。

讀《傷逝》,驀然回首,留下孤獨


涓生和子君嚮往的自由戀愛終究以一“傷”一“逝”為結局,婚姻中,柴米油鹽還是比風花雪月來的實在些,沒有充足的物質前提,很難有兩個人相依於對方的精神,踏實過日子,夫妻二人總要找到條出路才好。對於婚姻,與其要依靠對方生存,不如有自己的獨立經濟來源來的好。

結語:

戀愛時,現實就像水中的倒影,雖然離得很近,卻始終還隔著一層;結婚後,現實大模大樣的走到面前,戀愛時的幻想變成了倒影,這是分明的兩個世界。現實和幻想是有距離的,不同的時段有不同的責任要承擔,既然要面對現實,就大方地走過去好了,若是再去貪圖戀愛的幻想,豈非本末倒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