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逝》的悲劇意義

《傷逝》的悲劇意義

《傷逝》是描寫知識分子的作品,也是魯迅小說中唯—描寫男女愛情的作品。它通過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悲劇故事,一方面歌頌了他們爭取婚姻自主,要求個性自由的反封建精神,一方面又批判了他們沒有遠大理想,反以“出走”為最終目的的短淺目光;深刻地揭示了青年男女要獲得自由解放,首先必須獲得社會解放的偉大真理。

《傷逝》的悲劇意義


  “五四”時期,表現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主的愛情主題的作品是很多的,要求個性解放的思想在青年中是頗為流行,當時易卜生的戲劇深深地影響著青年,特別是他的追求個性解放和個人幸福的思想。
  可是魯迅卻以他那銳敏的目光,深邃的思想對這一思潮提出了質疑。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以《娜拉走後怎樣》為題作了一次深刻的演講。魯迅提出了要得到個性解放,要真正獲得幸福,必須要獲得經濟權才行,否則幸福終歸會變成泡影。《傷逝》就反映了魯迅的這一思想。魯迅在《傷逝》中塑造了涓生和子君兩個人物形象,並通過他們的悲劇來表現主題。
  魯迅歌頌了子君和涓生爭取婚姻自主反封建的勇敢精神。子君是受到“五四”新思潮薰陶後,又在涓生啟發下逐漸覺醒的女性。作品通過涓生手記的形式敘述:“破屋裡便漸漸充滿了我的語聲,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易卜生,談泰戈爾,談雪萊……她總是微笑點頭,兩眼裡瀰漫著稚氣的好奇的光澤。”子君在這些作家作品的思想影響下,鬥爭性更強了,她不顧叔叔和父親的反對,分明地,堅決地、沉靜地對涓生說:“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每當他們在涓生的會館前離別時,那“鯰魚須”的“老東西”、那“加厚雪花膏”的“小東西”總是討厭地從玻璃窗裡監視他們,子君卻沒有一點畏色。他們“在路上同行”,到“公園”、“尋住所”,也“時時遇到探索、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涓生一個男子卻“全身有些瑟縮”,而子君“她卻是無畏的,對於這些全不關心,只是鎮靜地緩緩前行,坦然如入無人之境。”涓生在她的鼓舞下,“即刻提起”“驕傲和反抗來支持。”作者對他們的反抗精神是肯定的。他借涓生之口讚美:“中國的女性,並不如厭世家所說那樣的無法可施,在不遠的將來,便要看見輝煌的曙色的。”

《傷逝》的悲劇意義


  涓生與子君結合了,他們是否奪得了幸福呢?按照易卜生的結論,回答是肯定的。然而事實怎樣呢?《傷逝》正是從這個問題入手,著重從他們同居後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的變化來回答這—問題。作者雖有同情,但更多的卻是批判。
  子君以從家庭出走,同涓生結合為自己生活的崇高理想,最終目標。因此當她有了“寧靜而幸福”的小家後,便心滿意足了。”整天喂“油雞”和“叭兒狗”為樂,“管家務使連談天的工夫也沒有,更何況讀書和散步。”當涓生忠告她,“萬不可這樣地操勞。”她只看了他一眼“不開口,神色卻似乎有點悽然。”這與她婚前“微笑的點頭”有多麼的不同!子君變了,變成了一個沒有理想,沒有抱負,成天庸庸碌碌地打發日子的家庭主婦,更談不上接觸社會、參加社會鬥爭。涓生已開始不滿意這種生活,他對子君“漸漸地清醒地讀遍了她的身體,她的靈魂,不過三星期,”涓生已感到可悲了,然而更大的打擊和威脅卻是社會對他們的不容,涓生失業了。子君聽到這消息後說:“那算什麼。哼,我們幹新的。我們……”這一席話,乍聽起來好象是不在乎,還有點勇氣。可是那第三句哽咽的話語,分明包含著極大的悲傷,以至無法說—下去。子君在經濟的打擊下,完全成了敗者。在這裡,魯迅通過子君這一藝術形象,深刻地揭示了經濟權是最要緊的思想。他們連肚皮也填不飽,子君還要去餵雞、餵狗,殺了雞,放了狗,她“悽慘的神色中,加上了冰冷的身子。”無論涓生怎樣給她講道理,她雖然是“領會似的點頭”,然而“她是沒有懂,或者是不相信的”。她的勇氣失掉了,只為油雞生氣,為阿隨悲憤,為做飯出神。子君完全判若兩人了。此時的子君沒有一點生氣,沒有一點思想,沒有一點勇氣,真像一具活著的殭屍!

《傷逝》的悲劇意義


  涓生呢,雖比子君稍要清醒,然而同居後路也鑄定了,從家到局,從局到家,在局裡便是抄、抄,抄信件或公文;在家裡便是子君的助手,蒸饅頭、煮飯。失業後,走上了個人奮鬥的道路,認為寫稿便可以維持生活,改變窮困。他並不懂得沒有崇高的理想的鼓舞,在經濟的困窘中是無法實現希望的。他錯誤地認為子君是開闢新路的障礙,怨她拉著自己的衣角不能前進,“只得一同滅亡”,新的希望在於與子君分離,甚至想到她的死。涓生的思想,一方面反映了某些知識分子的卑怯和自私;另一方面說明涓生不懂得他們悲劇的真正原因,寄希望於個人奮鬥,豈知個人奮鬥的路是行不通的。


  子君與涓生的悲劇說明:“人必生活著,愛才有附麗。世界上並沒有為了奮鬥者而開的活路”,“人們的生活第一著是求生”。求生,靠個性解放是不行的。魯迅先生通過子君這一藝術形象明確地表述了他在《娜拉走後怎樣》中的觀點,認為經濟權是最要緊的,要根本解決婦女問題,必須戰鬥。青年男女必須投入社會實際鬥爭中去,經濟權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幸福才能得到保障。(材料來自網絡)

《傷逝》的悲劇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