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譚嗣同殉難後,唐才常如何向清廷復仇?


1898年9月28日,一代豪傑譚嗣同血濺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

譚嗣同的刎頸之交唐才常在漢口得知好友遇難的噩耗,悲痛欲絕。他為譚嗣同寫了一副輓聯,字字滴血:

與我公別幾許時,忽警電飛來,忍不攜二十年刎頸交,同赴泉臺,漫贏將去楚孤臣,簫聲嗚咽;


譚嗣同殉難後,唐才常如何向清廷復仇?

譚嗣同


近至尊剛十餘日,被群陰構死,甘永拋四百兆為奴種,長埋地獄,只留得扶桑三傑,劍氣摩空。

譚嗣同被捕前,曾與康有為一道策劃“圍園捕後”的政變計劃。譚嗣同對袁世凱說,“我僱有好漢數十人,並電湖南招集好將多人,不日可到”,這個小團隊的頭領,就是唐才常。此時,唐才常已經到達湖北武漢,正在與武漢的會黨聯絡。

譚嗣同殉難後,唐才常決定向清廷復仇。

康有為曾回憶道:“嗣同蒙難,才常憤痛,日思復仇,以救聖主,拯中國。”為此,唐才常兩年內奔走於香港、南洋、日本各地,籌錢找人,徐圖大舉。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慈禧太后倉皇逃亡西安。唐才常認為時機已到,於是發動武裝起義。

然而,這次武裝起義很快被鎮壓下去,唐才常也像他的至交一樣,慷慨赴死。

但是,唐才常為什麼會失敗?

01 刎頸之交

唐才常,與譚嗣同一樣,湖南瀏陽同鄉,都是激進的革命者,當時人稱“瀏陽二傑”。

請看黃興對此二人的評價:“中國革命,湖南最先。戊戌之役有譚嗣同,庚子之役有唐才常,其後有馬福益、禹之謨諸君子。”

譚嗣同在其思想結晶《仁學》一書中,歷數清王朝的罪惡,一是馬踏中原,殺人盈城,血債累累;二是禁錮思想,壓制言論,讓人成為愚民。

他甚至直接人身攻擊清朝統治者,“素不識孔教之奇渥溫、愛新覺羅諸賤類異種,亦得憑陵乎蠻野兇殺之性氣以竊中國。”

雖然實事求是的講,清朝的皇帝們基本都勤奮好學,熟知孔孟之道,既沒有人天天做木匠活,也沒有人天天圍著煉丹爐,更沒有人作出十幾年不上朝的奇葩行為。但罵人這事從來不是講客觀的,添油加醋才是罵人的本質。

譚嗣同不僅蔑視清朝君主,也蔑視世界上所有的君主,立志要推翻君主制。他在《仁學》中放言:誓殺盡天下君主,使流血滿地球,以洩萬民之憤。

《仁學》氣象萬千,對後來的革命者有著激盪人心的影響。毛澤東年輕時在新民學會研讀《仁學》,被書中沖決落網的精神所鼓舞,他曾對友人說,“前之譚嗣同,今之陳獨秀,七人者,魄力頗雄大,誠非今日俗學所可比擬。”


譚嗣同殉難後,唐才常如何向清廷復仇?

▲時務學堂教習合影,右二為唐才常


唐才常作為譚嗣同的莫逆之交,深受好友激進思想的影響,他的文章中經常引用或表現與譚嗣同思想相同的文字。但是,唐才常的激進還沒有達到譚嗣同那種翻天覆地的程度,還依然有保守的成分。

譚嗣同狠批三綱五常,說“地球上無論何國,但讀宋明腐儒之書,而自命為禮儀之邦者,即是人間地獄”,唐才常卻高度評價封建禮教的代言人朱熹;譚嗣同把清政府罵的狗血淋頭,唐才常卻誇讚“本朝歷聖相承,超唐軼漢,通君民之權,破中外之界,拓種教之仁”;譚嗣同認為清朝皇帝們都是“賤種”,唐才常卻認為清朝皇帝們是”聖德",只是他被王公大臣們矇蔽了。

譚嗣同之所以願意參與戊戌變法,從革命派轉為改良派,歷來有多重解釋。

其中,最可信的解釋應該是譚嗣同自己的話,尤其是他對自己愛妻李閏的話。他在臨行去北京前,寫信給李閏,“我此行真出人意外,絕處逢生,皆平日虔修之力,故得我佛慈悲也”。

何為“絕處”?譚嗣同與唐才常在湖南主辦的鼓吹革命的《湘學報》、時務學堂、南學會受到頑固派的打壓,無法再運行下去。眼看著自己苦心經營的湖南新政壽終正寢,譚嗣同在這時接到光緒帝催促他進京參與變法的文書,自然會順勢而為,這既是給朝廷一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

不過譚嗣同雖然北上,但是並沒有放棄革命的打算。他在北上前,還囑咐唐才常等人去漢口聯絡哥老會等江湖組織,自己則在北京結交有志之士,南北策應,然後憑此二者之力建功立業。他去北京後才知道,原來光緒帝並沒有什麼實權,維新變法前途無望,於是他馬上給唐才常、畢永年打電報,要他們帶領一批弟兄來京相助。

來助什麼?助康有為圍園殺後!

從這一點上來看,譚嗣同跟他的對手慈禧太后一樣,都是殺伐決斷的狠角色。

02 復仇大業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唐才常在譚嗣同犧牲後,沒有倉促舉事,而是輾轉上海、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廣泛聯繫僑胞、結識志士,為向清廷復仇嘔心瀝血。

唐才常在日本時,結識了孫中山、康有為等仁人志士。但是,唐才常發現,此時,孫中山的革命派與康有為的保皇派各行其是,有時甚至互相拆臺。孫中山起先很想聯合康有為一起做一番事業的,但是康有為愛答不理,孫中山吃了好幾次閉門羹。而且,康有為還因為唐才常與革命派來往密切,對他心生不滿。

1900年3月唐才常組織成立“自立會”,自立會建立富有山堂,設有正龍頭、副龍頭、內八堂、外八堂等名目,體系龐大,許多省份會黨頭目均名列其中。革命派與會黨合作,這個在清末很正常,孫中山發動起義的主力軍也是會黨,包括哥老會、致公堂、洪門等。當年黃花崗起義,72烈士中,會黨中人就佔68位。

自立會的口號是:“萬象陰霾打不開,紅羊劫日運相催,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


宗旨是:

一、保全中國自主之權;

二、請光緒皇帝復辟;

三、無論何人,凡繫有心保全中國者,準其入會;

四、會中人盛當禍福相依,患難相救;

五、當一律以待會外良民。”

唐才常自信十足,起義還在籌備階段,他就考慮到起義成功後的政治改革問題。

1900年7月,唐才常邀集自立會領導人和部分社會名流,在上海張園發起成立“國會”(又稱“中國議會”)。會中投票選出容閎為議長,嚴復為副議長,唐才常、汪康年、鄭觀應等十人為幹事。


容閎以英文撰寫對外國的宣言,“決定不承認滿洲政府有統治清國之權”。議會決定以自立會為基礎成立自立軍,訂8月9日在漢口、漢陽、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同時起事。

這個一個自相矛盾的宣言,既然否認清政府的合法性,又要保留清政府的皇帝,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唐才常當然知道宣言自相矛盾,但是他無法下決心改變。從情感上,由於至交譚嗣同與光緒皇帝的那一層關係,導致他難以喊出打倒光緒的口號;從實用主義上,他想利用康有為的保皇會為它籌款。起義需要軍火,軍火需要真金白銀來買。

當時康有為的保皇會在募捐方面,可比孫中山的興中會強太多了。康有為流亡北美期間,一次就籌款六十萬美元。而孫中山在美國東奔西走,總共也就募捐了幾百塊美元,估計還不夠回國的路費。所以對於唐才常來說,康有為簡直就是一個財神爺,一定要咬住青山不放鬆。


譚嗣同殉難後,唐才常如何向清廷復仇?

▲國學大師章太炎


“國會”的領導人物畢永年、章太炎等強烈反對這種自相矛盾的政治主張,他們對唐才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利,費盡了口舌,講幹了嗓子,都無法說服唐才常。

面對唐才常的糾結,畢永年選擇削髮為僧,與唐才常絕交;章太炎選擇剪髮易服,與唐才常絕交。畢永年與會黨的關係很深,失去畢永年,等於唐才常失去了會黨這樣一支強大的力量;章太炎與革命黨意氣相投,失去章太炎,等於唐才常失去了革命派一派的有力支持。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就已分裂。唐才常糾結於革命和保皇兩派之間的結果,就是他的革命根基搖搖欲墜。他本想以這種兩面討好的主張來獲得革命派和保皇派的一致支持。


但最後,革命派認為他革命性不夠徹底,整天與康有為眉來眼去,不是個可以信賴的同志;保皇派認為他保皇心不夠實誠,整天與孫中山有說有笑,不是個可以勤王的忠臣。

既然康有為已經對唐才常產生了芥蒂之心,那麼他就不會真心實意的去幫助唐才常的起義。儘管康有為表面上拍著唐才常的肩膀,說小老弟你放心,錢不是問題,我可以給你20萬美元的經費。


唐才常當時就應該意識到,康有為並不是全心全意的幫助他,不然何以保皇會在北美募捐60萬美元,結果就給了咱20萬美元?這也太摳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