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認輸的時候,一切都晚了!

1

1860年10月7日,當英法聯軍的士兵衝進圓明園進行劫掠時,在一處皇家庫房裡,他們發現了當年英王喬治三世精心挑選委託馬爾嘎尼送給乾隆的相當於當時的“核武器”的禮品:兩門先進的榴彈炮、牽引車以及炮彈。

喬治三世希望用這種婉轉的方式提醒乾隆,英國所具備的軍事技術和工業潛力。可惜,馬爾嘎尼卻發現乾隆皇帝對這種在當時如同“核武器”一樣的先進科技產物,沒有震驚,沒有驚訝,甚至連看都沒看就吩咐奴僕當作一件普通的工藝品一樣扔在進了庫房。

在回程的船上,馬嘎爾尼的日記中寫道:

中華帝國只是一艘陳舊的破船,只是幸運地有了幾位謹慎的船長,它那龐大的軀體使得鄰國望而生畏,才使得它在近150年的時間裡沒有沉沒,假如不幸由一位無能之輩掌舵,那它的厄運就降臨了。


滿清認輸的時候,一切都晚了!

紫砂壺宜興正品 名家全手工茶壺原礦清水泥供春西施壺240毫升

¥368.00

​2

鴉片戰爭叫做“毀約戰爭”只是一個基於史實的辯駁,起因是大清帝國對英法商團的非人道待遇和對《萬國公法》的無視和公然踐踏。以及前面一些列諸如“洋人與狗不得入內”“外商與狗不得與人經商”等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和地方官吏吃拿卡要無端勒索的舊怨,和後來一些列說話如放屁簽約當兒戲的新仇。

兩次鴉片戰爭,打破了滿清帝國的國門,把這巨輪殘破和腐朽赤裸裸暴露在全世界面前,賠款、割地、開租界、最惠國待遇、治外法權、通商口岸,一系列觸目驚心的新名詞,讓國人在驚惶中開始對這個全新的世界進行更加認真和實際的思考。

同時也讓滿腔熱血一心救國的血性青年心中爆發出無限的動力,自強不息,強國強種。

中國三千年帝制,鴉片戰爭之前,“百代皆行秦制度”,歷代中國政治的變遷,實質上只侷限於一朝一代、一家一姓的變化,而並不是政治秩序的變遷,所有的行政權力,最後皆集中於皇帝一人之手,政治制度一直沒有推陳出新的質變過程。依舊遵循商鞅書“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的遺毒,但凡有出格的思想和行為,便會無一例外的被扣上“反動”“造反”的罪名,人頭落地。

但兩次鴉片戰爭給國人帶來的視覺衝擊和心理衝擊實在太大了,前面數百年“天下萬方唯我獨尊,千年傳承大國上邦”的自豪與驕傲被打擊得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就是自卑與憤恨,改革、改良的呼聲日漸高漲,國人無不希望大清帝國強盛起來,一雪前恥。


3

但正如馬嘎爾尼所言,這艘船太老了,太破了,僵化到了如同泥塑木雕一般,那些為了權力而生為了權力而死滿腦子官僚權術的權貴階層,竟然一致覺得這一切除了讓一群草民跟自己分享權力和利益之外,根本就是毫無用處,導致戊戌變法的失敗,“六君子”的被殺以及自立軍領袖唐才常被害。

也正是譚嗣同、唐才常的鮮血,最終使得中國的愛國青年認識到敦促和希望清廷“改良”的道路行不通。

隨著義和團運動席捲而來,讓更多人看清了“愛國主義”的兇險與殘暴之外,還招引沙皇俄國侵佔中國東北地區,全國人民同仇敵愾,在東北的留學生組織起“拒俄義勇隊”,通電清政府,要求作為前鋒軍出兵抗俄。如此的愛國行動,短視的清廷竟然認定是“名為拒俄,實則謀反”,命令駐日公使與日本政府聯手,取締學生的愛國組織,並下令各地督撫對於回國表現激進的學生隨時可以“就地正法”。

勾結日寇剿殺愛國青年,使得清廷本身在國人眼中變成了“洋人的朝廷”,如此,昏庸的清政府完全把國內一致對外的矛頭轉向了自己,


滿清認輸的時候,一切都晚了!

名家手工紫砂壺

¥201.60

​4

在《蘇報》案啼笑皆非的大戲中,清廷竟然作為原告,向租界當局控告自己的國民,雖然最終把鄒容、章太炎關進了大牢,卻造成了國內人心的完全不可挽回,暴力革命思潮開始滋生,排滿主義已經深入人民腦髓之中。悲痛之餘,中國有識青年中的大部分從此在情感上與清廷完全一刀兩斷,痛論國事,下決心推翻這個腐朽的朝廷。留日學生本來是願為滿洲政府前驅,挽救國家危亡,此後他們的宗旨卻突變為“養成尚武精神,實行民族主義”,並組織以暗殺破壞為主要手段的“軍國民教育會”,紛紛回國從事激進的以刺殺滿清大僚為主的革命恐怖活動。

“革命”的呼聲,此後完全替代了“改良”的呼籲。

1905年夏天,同盟會在東京的成立,標誌著從前分散的革命小團體的融合和壯大,“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愈加鮮明無忌,革命風潮已經愈演愈烈,終於無法控制。


5

面對日漸激烈的群體性事件,清廷只能被倒逼著派出五大臣出洋考察,宣佈立憲,之後果然帶來了短暫的和平與穩定,直到立憲的細則推出,滿懷希望的國人頓時感覺自己又被清廷當猴子耍了:

《欽定憲法大綱》

1.大清皇帝統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系,永永尊戴;

2.君上神聖尊嚴,不可侵犯;

3.欽定頒行法律及發交議案之權;

4.召集、開閉、停展及解散議院之權;

5.設官制祿及黜陟百司之權;

6.統帥陸海軍及編定軍制之權;

7.宣戰、講和、訂立條約及派遣使臣與認受使臣之權;

8.宣告戒嚴之權;

9.爵賞及恩赦之權;

10.總攬司法權;

11.發命令及使發命令之權;

12.在議院閉會時,遇有緊急之事,得發代法律之詔令。

這哪裡是立憲?分明就是“封建帝制簡章”啊!

在此徹底失望的國人心中清廷本就已經枯竭的公信力終於徹底變成負數。

清政府長期以來,無數次失信於民,早就受到百姓發自內心的深深懷疑。待到所有人都冷靜下來思考的時候,集中爆發出來的就不僅僅只是失望和絕望,而是敢於直面滿清維穩刀槍的被愚弄和奴役的怒火,隨著各地連綿不絕的武裝起義,以及鑑湖女俠秋瑾的罹難帶來的輿論喧囂,依舊沒能讓腐朽的清廷清醒,竟然還沒認識到問題的本質和嚴重性,1911年5月8日這一天,清政府為了“暫緩兵戈”“保國安民”推進立憲,宣佈裁撤軍機處,仿照議會民主制國家設立新內閣。

然而,這份內閣名單裡13個內閣大臣中,漢人僅佔4席,滿人卻得了9席。9個滿人中,皇族又佔了7個。因此,被笑稱為“皇族內閣”。

清廷至死不渝的玩弄民意的舉動,用一個徒具虛名的內閣來應付民眾對於憲政的熱切追求,清政府的傲慢與無知徹底寒了上至地方督撫下到立憲黨人以及所有對改良、改革還抱有一線希望之人的心。

連改良派旗手保皇黨代表人物梁啟超都憤然撰文稱:“誠能併力以推翻此惡政府而改造一良政府,則一切可迎刃而解”。


6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槍響,辛亥革命拉開序幕。1912年2月12日溥儀下詔退位,中國三千年帝制宣告滅亡。

可笑的是清政府在武昌起義的槍聲響過之後,迫不及待地頒佈《十九信條》,急忙宣佈要在國內施行英國式虛君立憲,終於公開認慫讓步:“別打了,老孃從了你們還不行嗎?”

不過,雖然從組建虛偽的“皇室內閣”到辛亥革命相隔的時間僅差百餘天,但還是太遲,太遲了!

惡政府不是一年建成的,公信力不是在一天裡喪失的,希望不是一次失望能夠徹底破滅的,但積怨總是會在同一天爆發的。


滿清認輸的時候,一切都晚了!


滿清認輸的時候,一切都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