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送袁世凱稱帝夢第一人,民國國葬第一人,他就是蔡鍔


葬送袁世凱稱帝夢第一人,民國國葬第一人,他就是蔡鍔

1882年12月18日,一戶貧寒的裁縫家裡,一聲嬰兒的啼哭此起彼伏,安靜的村莊一下熱鬧了,一個男娃降生了,父親給他取名為蔡艮寅。

10歲時,蔡艮寅就已經熟讀“四書五經”,寫得一手好文章,文章被維新派江標所賞識。1896年,蔡艮寅參加歲時,成績名列第一。

正在這個時候,腐朽的清政府深知需要來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方能延續他們的封建統治,便允許維新派做一番嘗試,著名的“百日維新”便拉開了序幕。身處變法時代的蔡艮寅深受微信思想的影響。

1989年,蔡艮寅經人介紹入讀了長沙的時務學堂,師從梁啟超、譚嗣同、唐才常等人。因其文采斐然,成績突出深受梁啟超賞識,此後二人也建立起非常深厚的師生情誼。

浩浩蕩蕩的維新運動在守舊派的干預下曇花一現,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慈溪太后命人與菜市口斬頭,臨死前,譚嗣同悲憤的喊:“有心殺賊,無力迴天······”,譚嗣同希望用自己的鮮血點燃國人的反抗之心,可現場只有看熱鬧的人們在議論紛紛。

百日維新失敗後,袁世凱給當時激進的民主人士1000大洋去日本留學,這裡面就有蔡艮寅。袁世凱是有遠見的,施以小惠,籠絡人心,這些去日本留學的民主人士,在未來產生了巨大的能量。

1900年,蔡艮寅回國,參加自立軍,改名為蔡鍔。

看著清政府統治下的腐敗王朝,民不聊生,帝國主義蠶食著祖國的領土,虎視眈眈。眼看著百日維新被以慈溪為首的守舊派所摧毀,蔡鍔隨即和好友唐才常順勢起義,可惜當時自立軍寥寥數人,和清政府的實力相差甚大,還是以失敗告終。

兵敗後的蔡鍔二渡日本,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理論,蔡鍔堅信,唯有軍事才能救中國。在校期間,他與蔣百里、張孝準並稱“中國士官三傑”,思想活躍、成績突出的蔡鍔迫切的希望中國能成為世界強國,不再被他人欺凌,但是他並沒有確立以暴力手段吐蕃清王朝的革命思想,仍然想著通過改革軍事,幫助清政府興利除弊。一廂情願的蔡鍔還是失望了,封建統治之腐朽已經根深蒂固,除了將其推翻,別無他法。

兩件大事

作為優秀畢業生的蔡鍔從日本回國後立刻成為各省爭搶的對象,先後做了幾年軍校的校長,蔡鍔帶兵,軍紀嚴明,桂系將領李宗仁曾經因為遲到了10分鐘就被蔡鍔勒令明年再考。以至於後來李宗仁回憶蔡鍔時說:“我們對他敬若神明”。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武昌起義爆發,20天后,蔡鍔便在雲南起義。在蔡鍔的帶領下,雲南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整頓財政,減裁軍隊,興辦教育,開發實業,雲南一片欣欣向榮。

這時,蔡鍔引起了袁世凱的注意,已經成為民國大總統的袁世凱調蔡鍔赴京,將其“軟禁”。

民國著名記者陶菊隱在《蔣百里先生傳》裡寫道,袁世凱心目中的軍事新人物,陸軍總長一席以蔡松坡為最適宜。可見,在袁世凱心中,對蔡鍔還是相當器重的。蔡鍔當時也對袁世凱頗為欣賞,再發給袁世凱的電文中稱其“宏才偉略,群望所歸”,兩人之間似乎有一種英雄惜英雄的味道。

道不同不相為謀。當袁世凱為首的北洋政府與日本簽訂了《二十一條》後,蔡鍔對袁世凱大失所望,當袁世凱準備開歷史倒車,想自己當皇帝后,蔡鍔徹底和袁世凱決裂,分道揚鑣。

1915年8月,各省督軍紛紛“勸進”袁世凱登帝,蔡鍔是第一個簽名的。既然蔡鍔是不同意的卻為什麼要簽名呢?當時蔡鍔還在袁世凱的嚴密監視之下,斷然翻臉只能惹來殺身之禍,如此情景之下,蔡鍔退了一步,以委曲求全來迷惑袁世凱,這為他後來能夠逃回雲南提供了條件。

回到雲南的蔡鍔立馬乾了一件大事,起兵反袁。

當時,袁世凱的北洋軍擁有全國最強的軍事實力,雖然很多人打心底裡不服袁世凱稱帝,到也是敢怒不敢言,蔡鍔第一個挺身而出,著實不易。

在誓師大會上,蔡鍔稱:"吾今日不得已而有此義舉,非敢雲必能救亡,庶幾為我國民爭回一人格而已。“不為個人私利,只為蒼生之人格,便以命相搏,可敬可佩。

面對10萬北洋軍的圍剿,蔡鍔展示了他軍事方面的天才,以不足1萬人的兵力打敗北洋軍的主力。蔡鍔的起義軍就像一面旗幟,只要旗幟不倒,其他各省自會響應,隨後,貴州響應,廣西響應,袁世凱大勢已去,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宣佈取消帝制。

護國戰爭勝利後,患有肺結核的蔡鍔已經撐不住了,臨死前,蔡鍔寫下遺囑:“我統率滇之護國軍第一軍在川戰陣亡及出力人員,懇飭羅佩金等核實呈請恤獎,以昭公允;鍔以短命,未能盡力為民國,應為薄葬。”經過當時的國會商議後,決定為蔡鍔舉行國葬,蔡鍔成為民國曆史上“國葬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