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淺談強迫症的治療方法


淺談強迫症的治療方法

森田療法

談到強迫症的治療方法,首先要說的是森田療法,森田療法是20世紀20年代日本精神病學家森田正馬博士創立的一種基於東方文化背景的心理治療理論與方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為強迫症患者指明瞭正確的方向。

森田療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所謂“順其自然”,並非隨心所欲。情緒不是可由自己的力量所能左右的,想哭的時候想要變得愉快,也是勉強。

反之,極度愉快時,想努力變得悲傷,也不可能。對不能被自己的力量所左右的情緒,並不逃避,順其自然地接受,以行動去做應該做的事,這就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就是自然生活做當下該做的事情。

1 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不是“任其自然”,對自己的症狀儀式過程不加控制任其自然,是錯誤的,只會強化症狀的發展。真正的“順其自然”指的是對症狀想法、情緒等做到接納,不去控制它、排斥它、解決它,讓它自然的變化。

例如,人的內心好比一片湖水,強迫症狀的出現等同於向湖面拋了一顆石頭,在湖面上出現了波紋,如果想讓波紋消失,是不斷的砸石頭,還是靜靜的等待?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不斷的砸石頭,那麼波紋將會越來越大,患者的症狀也會越來越強,不管它,靜靜等待,將是明智之選,這也體現了“順其自然”的原則。

2 為所當為

森田療法要求強迫症患者通過治療,學習以順其自然的態度,控制可以控制的,不去控制那些不可控制的,對於我們不能控制的變化,而是適應和接納變化,帶著這種變化做應該做的事,即“為所當為”。“為所當為”就是接納症狀想法和情緒的同時該幹嘛幹嘛,做當下該做的事情。

不管是“接納”還是“為所當為”,其本質目的是為了與它和平共處,帶著它該幹嘛幹嘛。

實踐時很多朋友把它用成了轉移注意力,其實是不正確的,如果把它用成刻意轉移注意力,一開始可以有些作用暫時可以忘記強迫,時間長了轉移注意力就不好使了。

有學員向我反映自己曾經通過玩遊戲和談戀愛強迫症好過一段時間,後來又不行了。刻意的轉移注意力內心深處是有逃避趨向的,其實質仍是在發展和強化。

在過往的諮詢治療工作中發現森田療法也有不足之處,其主要問題在於如何讓不同嚴重程度的患者在實踐中都能比較好地做到“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曾經有位浙江杭州的朋友,剛到我這邊治療,還沒開始正式諮詢就跟我說到:“老師,我以前諮詢的老師用森田療法治療了我一整年的時間。

我也認同森田療法,知道他說的方向沒錯,但是他基本上每次就是讓我接納接納,去生活,該幹嘛幹嘛。

可是我根本做不到,即使我努力在做,但內心對它仍是自動的排斥、自動的怨恨。然後他又告訴我,不要排斥不要怨恨,對自己的排斥和怨恨也要全然的接納,繼續該幹嘛幹嘛。

老師你不知道,真正能做到這些時,不是在沒有症狀時,就是症狀比較輕的時候,嚴重的時候真的做不到。”

類似上述患者的情況平常工作中也是經常遇到,尤其是一些病程較長,症狀相對嚴重的患者朋友。可見森田療法對於有些症狀相對嚴重的患者在實踐過程中如何具體做到,沒有具體的可行性操作方法。

正念(內觀)療法

正念(內觀)療法,源於原始佛教古老的禪修方法,內觀的意思是如實觀察,也就是觀察事物本來的面目。它是透過觀察自身來淨化身心的一個過程,也是普遍適用的治療技術,不是隻專屬於特定的某個有組織的宗教或宗派。

正念內觀療法的基本思想是: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的,但是人卻會對本質無常的愉悅感受產生慣性的貪愛、執著地追求,希望其永駐,而對不愉悅的感受則產生怨恨、排斥、壓抑等反應,希望其馬上消失。

所以人類痛苦煩惱的根源不是外在的各種刺激源,也不是感受本身的愉悅與否,而是這種錯誤的反應方式。

正念(內觀)療法主要通過“觀呼吸”、“觀軀體感受”、“覺知動作”、“日常生活中的正念練習”等項目的訓練,建設性地使用刺激與反應之間的差距,讓強迫症患者學會對症狀想法、情緒等做到僅僅單純地觀察與覺知。

改變 “排斥”、“壓制”、“逃避”等反應模式,做自己的“旁觀者”,使患者徹底走出強迫,達到最終的覺悟和解脫。

正念(內觀)基礎練習的作用:提升覺知力(覺性)、培養活在當下的能力、提高專注力和定力、培養平等心、培養活在當下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模式。

正念(內觀)療法治療強迫症的核心和森田療法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做到“不解決”而非“如何擺脫”、“努力解決”。

根據本人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對於病程相對較長、症狀相對較重的患者,正念內觀療法在實踐可操作性方面還是有其獨特的優勢的。

因為嚴重些的症狀來時往往伴有撕心裂肺的痛苦,患者常常是恨不得一腳將其踢走或是扭頭就跑,因而此時不管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還是“接納”要切實有效地做到確實是非常困難。

此時結合患者個人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相應的正念內觀治療技術,對幫助患者順利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順其自然”有很大的輔助作用。

同時也能幫助患者更加自然輕鬆的“為所當為”,能夠持續自然的“為所當為”對患者取得實質性進步有著很大意義。“順其自然”、“接納”實踐得比較輕鬆了,關注生活、投入生活、該幹嘛幹嘛也就水到渠成了。

侷限性:

正念內觀是一個需要實修的內心旅程,實修就需要一個系統循序漸進的練習過程,這就要求需要專業老師的跟蹤指導。

尤其是在強迫症的治療過程中,會遇到症狀泛化、狀態反覆、心態波動、關卡克服等關鍵問題,很多是患者無法獨自承擔和解決的,此時老師的指導、陪伴、疏導對患者來說至關重要,可以幫助患者儘快找到方向,克服當下的關卡。

另外針對強迫症患者的正念內觀治療指導,不同於非強迫症治療老師所教的正念內觀(解決的問題點、克服的關卡、實現的目標等都是不一樣的)。

精神分析療法

精神分析更多通過精神分析技術幫助強迫症患者理解症狀產生的原因,如家庭關係、生活方式、個性形成等。

強調通過領悟、改變情緒體驗以及強化自我人格力量的方法去分析和解釋各種強迫症狀之間的矛盾衝突,以此達到治療的目的。

精神分析更多是分析早年的創傷,探討症狀背後的原因,缺點是起效慢,治療時間比較漫長。

認知行為療法

認知行為療法側重於改變認知,以推翻錯誤或不合理的認知為基礎,重建新的合理認知來改變行為和情緒。

認知行為治療,也能夠幫助患者朋友加深對強迫症的理解和洞察,增強患者朋友正確應對強迫症的能力,促進其心理發展和成長。

不足之處在於此療法實踐中往往需要耗費患者朋友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特別是面對程度較強的症狀困擾時,往往還是知道而不能做到,陷入錯誤的反應模式,這點和森田療法相似,聽了很有道理,但仍是無法做到。

藥物治療,通過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RI),包含氟西汀以及帕羅西汀、舍曲林、西酞普蘭和艾司西酞普蘭等5-羥色胺再提取抑制劑(SSRI),其特點是能夠調節腦內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的功能,進而起到緩解焦慮改善強迫症狀的作用。

(1)SSRI等藥物對強迫症治療的有效率約為60%,因此勢必有40%以上患者朋友對藥物療效不佳,而且治療有效的患者朋友一旦停藥,常很快復發。

(2)一部分患者朋友可能無法耐受藥物不良反應而不能接受藥物治療。

(3)相對於抑鬱症、焦慮症等神經症,強迫症在治療中通常需要服用較大劑量的藥物,因此不僅副反應多,而且容易出現耐藥等現象。

(4)心病還要心藥醫,不管是解決症狀還是針對性的修飾完善性格,都是內在心理模式的完善和成長,這個不是靠藥物能真正實現的。人本主義療法注重重塑真實的自我,達到自我概念與經驗的協調統一。行為療法注重行為治療,強調對不良行為的改善。科學有效的療法,互相之間是沒有對立,相輔相成的。

對於治療強迫症,沒有哪種治療方法是完美無缺的,只有根據患者具體的症狀類型、嚴重程度等詳細分析制定最適宜的治療方案,汲取所需療法之所長整合應用於心理治療,對治療才可能是最有利的。個人認為,在治療過程中,多種方法同時使用,側重某一種療法,一般會收到更顯著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