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吃粽子,勿忘善待你的第二大腦

吃粽子,勿忘善待你的第二大腦

又是一年端午節,大街小巷粽葉香,

糯米黃酒賽龍舟,艾草菖蒲渡仲夏。

@#¥%:屋主,請講人話~

其實,我就是想說:

糯米懂得早

節日過得好

吃粽子,勿忘善待你的第二大腦

大家有沒有發現?中國傳統節日中出鏡率最高的的特色食物,很多都是以糯米為原材料加工的:元宵、湯圓、青團、年糕、粽子、米酒……

這,充分說明了糯米的黏軟可口,以及冷熱皆可的特色,外加可以釀酒制醋,難怪會成為古代糧食界的寵兒。

糯米的主要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既然可以偶爾替代大米作為主食,為何長年來都沒能取代大米的正房位置呢?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粘糯製造了口感優勢,卻在飽腹感方面敗下陣來:農耕時代,糧食很寶貴的,一斤米絕不當半斤用,而糯米很難令人即刻產生滿足感,經常是一不小心就吃多了。成本核算下來,必須不能作為糧食的主材啊,所以,這種比大米更加細軟、無需煙火就能食的美食,更多還是作為佳節良宵出現。

聊到這裡,你們一定會說:別繞彎子,你題目裡說了第二大腦,趕緊的!

吃粽子,勿忘善待你的第二大腦

關於人體的第二大腦

腸道是人體的“保護傘”

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

腸-腦:互幫互助的好兄弟

腸道神經系統因其大量的神經元和複雜的連接性,被科學家們稱為“第二大腦”,它在維持腸道健康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最近一週發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又有新發現,以後屋主慢慢給大家講關於第二大腦的故事。本篇先讓你們知道有這麼個概念。

此外,人體是個複雜的“社會網絡”,裡面寄生著各種微生物,僅腸道中就有幾千種細菌,重達1.5公斤,總數比人體自身細胞還多10倍。這些細菌形成了一個小社會,作為消化、生長、免疫等生理機能的助手,與我們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可以這麼形容:細菌把人類看作一所房屋,它們不斷與我們溝通,確保自己不被趕走。

我們每天攝入的營養,會被細菌“截留”一部分,供其生長、繁殖,同時產生很多代謝產物,其中一些是人體不能或很少合成的有益物質。當然,不良的飲食習慣和食物選擇,也會讓細菌“不高興”或“罷工”,反過來干擾我們的情緒、影響我們的整體健康……

人體的第一大腦和第二大腦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微妙,不止細菌這點兒事兒,今天就不詳述了。我們先把話題轉回到粽子與消化道的關係上來。

吃粽子,勿忘善待你的第二大腦

糯米難消化?

那是你錯了!

糯米比大米更容易消化,而且容易吃多!

糯米含有豐富的支鏈澱粉,容易與澱粉酶作用、葡萄糖分子釋放的速度非常快,熱水中更容易水解糊化,所以,比以直連澱粉為主的大米更容易消化、更容易吸收、更快升高血糖。

吃粽子,勿忘善待你的第二大腦

現在,知道為何讓糖尿病人少吃粽子了吧?

原因很簡單:粽子升血糖速度很快,不利於血糖控制(前提是隻吃粽子,同餐不吃肉蛋菜等其它食物)。

純糯米粽子(不加餡料的,或者只加蜜棗等高糖餡料的),升血糖的速度高得驚人!升糖指數(GI)基本等同於喝濃濃的葡萄糖水!——此處,敲黑板!

可是,為什麼覺得粽子吃完難消化?

為何,總會在吃完糯米後覺得很撐?

  • 密度大:包得很緊實的粽子中糧食密度大,煮熟後比相對鬆散的等體積的米飯更結實。
  • 老化反應:如果不是趁熱吃,放涼後的糯米的硬度、粘性和咀嚼性都會顯著上升,不僅嚼勁變大,還不容易消化。加了豬油的肉粽子尤其如此,給消化道增加更大的負擔。
  • 分子結構變堅韌:一些糯米制品,像驢打滾、餈粑經過揉壓,捶打,糯米分子結構變得強韌堅固,消化起來更吃力。

所以,粽子與第二大腦的關係?

吃粽子,勿忘善待你的第二大腦

消化道,從口腔開始,到肛門結束,我們提及消化道的時候,應該首先將它作為一個整體來談,然後才是分節的各段。

粽子美味,且有一定營養價值(尤其是添加了不同餡料之後)。但是,鑑於它對血糖的影響、以及在冷食情況下可能給消化道添加的負擔(冷食糯米會刺激胃酸的分泌,對胃酸過多者不宜),我們在品味美食的同時,必須兼顧腸胃健康。

不同飲食結構,會對腸道菌群產生“質”的影響,雖然說的是粽子,其實是想提醒大家:習慣非一日養成,節日常常會成為腸胃健康的導火索。不買太多、不剩太多、合理搭配,是澆滅導火索的重點——據我瞭解,很多家庭會把集中採購的粽子作為端午後一兩週的正餐主食……反覆加熱,單就糯米這種食材而言,對腸胃並無好處哦!

吃粽子,勿忘善待你的第二大腦

市面上銷售的粽子基本上都需要再次加熱,幾乎全部屬於超高血糖指數食品,需要控制血糖的人一定要非常小心。因此,選擇雜糧粽子,或者以雞蛋、瘦肉等做餡料的,會相對好一些。同時避免一餐中只吃粽子,而是要結合一定量的蔬菜、豆漿或牛奶等食物,幫助均衡營養並降低這一餐的血糖指數。

關於粽子的碎碎念:

糯米容易吃過量;

餐後血糖反應高;

冷食刺激胃酸分泌。

所以:

減重人群要控制!

糖尿病人別多吃!

胃病患者需熱食!

提前祝大家端午小長假快樂喔!


感謝您的閱讀,更多專業營養科普內容(成人及母嬰),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搜索微信公眾號“遂謙的營養小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