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融水縣竹筒飯簡介

古時侯,苗族同胞“刀耕火種”,打獵採集度日。所以用竹筒煮飯這一能適應這種生存方式的食俗,自古有之。


廣西融水縣竹筒飯簡介

苗族竹筒飯

竹筒飯的烹製過程是這樣的:砍下當年出生的嫩楠竹或者嫩大頭竹一節(約二尺來長),用小樹棍在節巴處桶穿一姆指般粗大的圓孔,除去碎片,將苗山特產的香粳米或早糯米裝入,加進適量的山泉水,並用木塞封好竹筒口。然後在坡地上挖開一深約六七寸的橢圓形小坑,將竹筒放下坑內,埋上一層薄土(只埋盛有米和水的那一頭,另一頭外露),堆上乾柴點燃。當燒至竹筒口不斷冒氣時,表明筒內的米水已滾開,此時轉動一下筒口,讓另一面繼續受炭火烤燒。如此慢慢烤至竹筒外表焦黑,筒口不再冒氣時,即可取出,待稍晾涼後,破開竹筒食之。  
按此方法煮制的竹筒飯,比用鐵鍋煮的味美得多。它既有嫩竹之清香,又帶燒烤的焦香,合成特香美食,讓你吃了欲罷不能。且可存放三至五天,其味不變。如果加進山雞、鷓鴣、斑鳩之類野味合煮,味道更是妙不可言。 
隨著時代的前進,苗胞的生活有很大的改變,但烹製竹筒飯的習俗仍沿襲,只是不象過去那樣盛行而已。
(流行地區:融水安太鄉、香粉鄉、安陲鄉一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