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憤怒都是捏造出來的

心理學:憤怒都是捏造出來的

阿德勒曾在《被討厭對於勇氣》中講述與論斷,其實每個人的憤怒都是自我捏造出來的。比如我們在餐館用餐,如果服務態度不好,我們會生氣,其實我們在用這種生氣行為懲戒對方,告訴對方我們對你的服務態度不滿意。

憤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是我們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製造出來的。就像曾經領導對員工發火,其實領導只是用生氣與憤怒引起對方的重視,希望員工能對自己犯的錯銘記在心,不要再犯。

阿德勒用這個論斷其實告訴我們,憤怒是我們表達感情的一種目的與手段。如果我們瞭解這個內涵,我們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比起憤怒來,我們需要了解的是,我們希望通過憤怒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希望解決什麼樣的問題,為什麼我們會憤怒等,我們對憤怒認識越清,我們就越能超越憤怒,做到坦然而無謂。

心理學:憤怒都是捏造出來的

憤怒是我們達到目的一種方式

憤怒是捏造出來的,這告訴我們對待憤怒並不需要害怕,我們要察覺的是對方的真實目的,他為何會憤怒,這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憤怒是我們的內在情緒表達,我們可以通過憤怒去看到對方所在意的東西,以及對方的底線是什麼,甚至通過對方的憤怒行為,我們瞭解到對方的弱點與軟肋。

曾國藩曾經講述,我們要識人,假裝生氣看對方的反應。有些人看到別人生氣,馬上就討好對方的人,往往是沒有主見,屬於牆邊草的人。有一種人,你生氣,他會很鎮定,這代表這個人內心有定力,對待你的害怕,他會仔細觀察。而還有種人,你生氣,他也立馬生氣,是屬於好面子的人,容易衝動型的人。

心理學:憤怒都是捏造出來的

2憤怒的情緒是可以控制的

憤怒是捏造出來的,給我們的第二個重要啟示就是憤怒可以控制。我們常說憤怒永遠是弱者的象徵,是因為弱者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按照自己的本能行事,他們不去了解憤怒背後的自己。

但是真正的強者,則知道,所有的情緒都是幫助我們認識自己。而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無論境況多麼糟糕,當你努力去支配你的環境,你就能黑暗的環境中走出來。

比如,我們所說的原生家庭。其實心理學一直認為,當你能夠認識到原生家庭這個概念的時候,就意味著你就能走出來治癒自己,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看見才是最重要。因為原生家庭是原生家庭,你是你,你們並不是一體的。

正如《都挺好》蘇明玉被遭受原生家庭的傷害,但是當她看到了自己的家庭,她就在超越自己的原生家庭。她曾對石天冬說,老的老的不靠譜,少的少的不著調, 這就是我的家庭,但是正因為看見與懂得,所以她才可以更高一層的境界與層次。

心理學:憤怒都是捏造出來的

憤怒只是我們的主觀感覺,並不代表事實

人之所以可以不斷進化,其實就是因為人可以不受自我情緒支配。憤怒是捏造出來的,其實我們,憤怒只是一種假象。

比如不開心的事情其實就是一種我們非常主觀的感覺。我們生氣,是因為我們覺得對方觸碰了我們內在的底線,所以我們會用憤怒強烈的表達自己。

這是我們內在一種內心強烈的自我意識。阿德勒講述,人的憤怒往往並不是一種非常客觀的認識。他只是我們基於過於當下當時所呈現出來的一種表現。

所以過去是過去,過去並不完全決定我們的未來。憤怒只是是我們內心詮釋與表達。我們要了解到憤怒背後那個自己在乎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就會了解深刻洞察自己。

舉個例子,生氣了,它就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感受,有些人特別在乎自己的名聲,一旦自己名聲受損,他會生氣。

比如有些人特別在乎自己的面子,他會因為面子的事情生氣,我們生氣的往往是因為我們在乎的與我們感受到的。

當我們瞭解了這個事實,我們就不會因為對方的憤怒而格外的生氣,區分對錯。而是通過憤怒更好認識對方,認識自己,彼此求同存異。

要知道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就是因為每個人在乎的東西都不同,所以我們通過憤怒會看到人與人的不同,更通過憤怒瞭解人心與人性。

今日話題:你認為憤怒是捏造出來的嗎?歡迎探討與交流。

唐若介紹: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力成長訓練營開創者。願和你成為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